|
2009年11月1日,我第一次走进了北京新东方三级口译水清木华的教室,当时只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充实,远没有想到那期课程会给我带来莫大的影响。虽说我是英语专业,但总觉得学校里的课程不够实用,至于翻译课程也是在大三下学期才开设的,口译更是要等到大四才能接触到。所以对于新东方的三级口译班,我抱着很大的憧憬,希望自己能够更上一层楼。
由于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口译的知识,所以三级口译班对我来说完全是个师傅领进门的过程,并且我也很庆幸自己遇到了很厉害的师傅。不论是杨sir,冬雷老师,还是庆淼老师,都让我对于翻译这个职业产生了很浓的兴趣。杨sir精辟的九阴白骨爪和梅超风理论让我记忆深刻,冬雷老师在课间休息时展示的其在北京奥运会传递火炬的旅途照片让我心驰神往,而庆淼老师幽默的讲课方式,丰富的材料更让我体会到了翻译无穷的乐趣,也就是在那时,我定下了日后要成为一名合格翻译者的目标。课堂上老师的悉心指导,再加上课后按部就班的联系,我通过了三级口译的考试,高兴之余,我也意识到自己距离奋斗目标还很遥远。
除了三级口译班,我还参加了三级笔译班,许斌老师,武峰老师和曲强老师对我的影响也很大。许斌老师强大的翻译功底让我很崇拜,武峰老师独树一帜的讲课方式以及其鞭辟入里的笔译理论让我第一次认识到笔译是个需要字字推敲,注意细节的工作,而曲强老师也展示了其作为联合国译员的强大气场,并且经常鼓励我们多多练习。
虽然这同期的两个课程占满了我的双休日时间,虽然每天十小时的听课并不轻松,但我的收获是远远大于疲惫的,甚至还没到周末就已经开始期待老师会传授给我们什么样的新知识和经验。
课程很快就结束了,但我的征程才刚刚开始。2010年年底,我们学校恰好作为第二节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的主办单位,我也报了名参加比赛,虽然我自觉发挥的不算最好,但也作为学校的三名代表之一参加了华北赛区的决赛,获得了三等奖,这场比赛让我意识到翻译界高手如云,自己还只是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也是在2010年11月,我又报名了二口的考试,这一次我并未参加新东方的二级口译班,心里不免有些忐忑,但感觉平时练习充分,所以也抱着平常心去考试了,在几个月后看到自己通过名单上榜上有名,心里充满喜悦,也更坚定了我向往翻译的决心。
其实在大三以前,我从未有过要出国念书的念头,我也像很多人一样,觉得在国内上个研究生就可以了,但是自从我上了三口和三笔的课程,了解到我们的老师们的强大背景之后,我也萌生了想在翻译领域深造的想法。于是,蒙特雷成了我的又一个目标,在申请学校的那段日子里,真可谓是"兵荒马乱"。虽然我找了中介节省了投递材料的时间,但中介准备的文书质量不是很好,光是一封推荐信我就修改了好几次,更别提还要准备雅思考试,做学校发出的EDT(Early Diagnostic Test),感觉实在很忙乱。尤其是中介对我说只申请一所学校太不保险,劝我再申请例如哥伦比亚大学Tesol之类的专业,让我更加不安。但我始终坚持只申请蒙特雷,今年不行就明年继续。直到最后如愿以偿的时候,我仍然有点不真实的感觉。当然,我要感谢许斌老师百忙之中抽空为我写推荐信,也要感谢杨sir一直的鼓励和支持。同时我也知道,成功申请蒙特雷只是我征程的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可以说2009年的三口班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给我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虽然我不知道自己未来能达到怎样的程度,但我深深感谢它让我第一次有了明确的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