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铁军:著名三农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三次“圈地运动”
记者:在中国现实下,你对耕地保护的前景有怎样的预测?
温铁军:改革三十年来,中国经历了三次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在这样一个大趋势之下,不太可能真正做到耕地保护。
记者:三次“圈地运动”,各自的特征是什么?
温铁军:第一次“以地兴企”,第二次“以地生财”,第三次“以地套现”,都不是把耕地作为资源。具体来说,第一次“圈地运动”,是1980年代乡镇企业带头圈地,耕地资源转化成工商用地,只不过没有引起今天这么大的矛盾。第二次“圈地运动”,是1990年代地方政府的开发区热和房地产热导致的圈地,引起的矛盾很大。现在这次“圈地运动”,由地方政府和金融资本联合推动,引起的矛盾更大。
记者: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的第三次“圈地运动”高峰,主要由哪些因素驱动?
温铁军:我分析,第三次“圈地运动”的根源,和一些金融因素有关,比如金融改革后金融权上归中央,地方没有金融权,只能圈地套现。
这也和中国加入全球化后的发展方式有关。1998年开始,中国以投资拉动增长,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长。在世界范围内,只要金融资本异化于实体经济,金融资本都会直接跟地产资本结合。
中央政府下这么大决心,开始跟地产商斗法。斗到现在,任志强说,开发商是夜壶。什么意思?政府当时大规模增发货币,靠投资拉动经济,尿出来的那些增发货币,谁接着?地产商。很多人笑话任志强,但他这话有没有道理?世界范围内,一个国家过量增发的货币,不是被股市、地产,就是被期货这“三大夜壶”接着,有别的办法吗?
中国经济现在到底处于哪个阶段?金融资本阶段,还是实体经济阶段?客观上,中央政府已经进入金融资本阶段,地方还在实体经济阶段,地方中央打乱仗,打不清楚。
就地说地,问题主要是,第一,资本化。第二,谁在玩资本化?金融资本跟地产资本在玩。这两家如果没有节制,谈保护耕地资源,还是一个很游戏的说法。
记者:耕地纠纷不断,其问题实质是什么?
温铁军:不是耕地资源的问题,而是在耕地资源的资本化过程中,所有参与土地资本化经营的利益集团都要多占一块收益的问题。除非你挡住土地资源。
金融越自由,越难回归农业
记者:目前的中国经济,是否处于重大的战略转变阶段?
温铁军:是的,中国正处在从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惊险的一跃中。这惊险的一跃充满了风险,而且是双重风险。
第一重风险,是进入金融资本阶段,要靠强权维护虚拟的泡沫竞争。这种强权的竞争,不是我们想的一般市场主义的竞争。其竞争领域,向上追溯是五百年重商主义的海权历史,再往前数是古希腊罗马时代,那是两三千年的海权竞争。中国能不能从几千年陆权国家的历史,改到参与海权竞争?我看多数人思想没有准备。这当然是惊险的一跃。
记者:让中国在一跃时坠入万丈深渊的另一重风险是什么?
温铁军:实体产业风险。一旦进入金融资本阶段,人们追求流动性获利,如股市上连续可拆借实时交易等等。只要流动性加快就可获利,金融资本将异化于实体产业。
但当你惊险一跃跃进金融资本阶段的时候,原来的实体产业怎么办?实体产业在人口大国能带动就业,而你的实体产业基本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都是低端,本来就连社会平均收益率都达不到,甚至不亏损就不错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