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去年下半年,温州民间借贷事件所引发的问题一度引起了公众对金融改革的呼声。近日,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有关消除金融资源分配不均、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垄断领域的讨论,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普通民众如何才能享受更多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为何一直难以解决?为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银行热衷“傍大款”
就在去年银根紧缩,小微企业贷款陷入困境的时候,以五大国有银行为首的中国银行业却交出了一份令人羡慕的成绩单。与银行业利润大幅增长相反的是,在政府和监管部门连续数年督促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背景下,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旧未能得到根本性缓解。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调查报告》显示,90%以上的受调查民营中小企业表示,实际上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全国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在过去3年中有62.3%的融资来自民间借贷。
一位银行客户经理坦言:“放一笔50万元的贷款给中小企业和放一笔5亿元的贷款给大企业,成本是一样的。谁不喜欢发展大客户呢?”即使是银行对中小企业所定的贷款利率比大企业要高,但因为大企业贷款量大,银行从中可以获得的绝对收益要高很多。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信贷管理部副总经理聂大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小微企业融资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抵押担保难。而且,当前小微企业正处于由小到大的艰难盘活期,抗风险能力较弱,经营规模较小。
穷人去存款,富人忙贷款。金融资源的分配不均,两极分化,同样体现在普通储户身上。越富的人越有信用获得资金,变得越来越富,而普通居民因为没有担保和信用记录,想融资创业和发展,便只会招来银行的白眼。有专家认为,这种金融资源的“冰火两重天”,是制度的不公和程序的歧视,将加剧社会的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