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77|回复: 31

【轉貼】裹屍佈??告訴妳一個關于民族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6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称汉服是为裹尸布。是乎,否乎?
多说无益。明眼人自观之。
以下为不才转贴,赶快先睹为快吧。
不喜欢民族话题,不愿掺和进去的,就当娱乐一番也好。
靓仔靓女尽在其中也……hoho


汉服的概念

汉服或汉族服饰即汉民族传统服饰的简称:主要是指明末以前,在自然的文化发展和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汉族服饰。汉服是一个完整的服装体系,分为礼服、常礼服、常服、时装和工服;虽然汉服在几千年发展中经历了许多朝代,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基本特征就是宽衣博带、交领右衽,隐扣系带,款式大致分为上衣下裳、上襦下裙、上衣下裤、深衣(衣裳连制)、直裰、袍衫、阑衫、袄子-大袖衣-旋袄-褙子、半臂,共九类。

十大观点列举如下:
1.    汉服是民族服饰,而非古装、戏服。
2.    汉服的消亡并非本身的缘故,而是人为的结果。
3.    汉服是民族精神气质、文化的反映,不是单纯的衣装。
4.    汉服是一个体系,种类繁多。
5.    汉服不应该以朝代来划分,应该以款式特点分门别类。
6.    汉服与西装不是你死我活的取代关系,而是功能互补的共存关系。
7.    汉服的推广是概念的普及,正如并非人人都是书法家,但是人人都知道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8.    汉服是实用的,价值体现在庆典礼仪、婚丧祭祀等正式场合,而非日常生活。
9.    汉服体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自身的演变规律。
华服和唐装等词汇是汉服的旧称,并非对立的关系。

汉服的劫难

满清入关之后,正式颁布剃发令的时间为顺治二年农历六月十五日,换算为公历则为公历1645年7月8日。也就是1645年的7月8日,满清撕下了不强迫剃发的假面具,彻底强硬的执行起剃发令来,至此展开了江阴等其他各地人民反剃发的斗争,至惨至烈,难以笔尽。死亡人数无法统计。

满清使汉族人的服装面貌产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将延续了三千年的汉民族冠冕衣裳送进了坟墓。顺治二年,清军攻下江南各省,清政府从此下令在全国推行剃头改服的制度。清政府命令,从公文所到之日起,在10天内要将全体男子统统剃去头发,改梳发辫,如果有“仍存明制,不随本朝之制度者杀无赦。”与此配合的是强行更改汉人衣裳式样。当时由于穿汉人衣裳而被捕杀的人不计其数。

汉族对清政府的命令极力抵制,反抗活动此起彼伏。长期的抵制斗争使清政府也考虑做些让步,以稳定局势。于是提出所谓“十从十不从”,即:服装上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僧道不从,倡从而优伶不从;以及:仕宦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这点有限的让步,终于保留了一些汉族衣装中的特点。

满清建立后为什么要强迫汉人剃发垂辫易服?按常理,穿什么服饰,留什么发型和统治并无多大关系,但满洲人入关并建立清后赋予了它们新的内涵。汉人不能接受异族统治主要不是因江山社稷落入异族之手,而是因汉人从骨子里看不起周边蛮夷民族,认为他们野蛮愚昧没文化,接受他们的统治对汉人来讲是种侮辱。汉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有灿烂的文化,相比异族,汉人有一种强烈的文化 。

优越感。相比之下,满洲人文化实在肤浅,实在自愧不如。这种民族自卑感一方面促使满洲贵族拼命学习汉文化,另一方面又使满洲贵族深恐汉人看不起他们,因此要想统治汉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使汉人习异族风俗,以人格侮辱的方式使汉族精神萎缩,使汉人丧失自尊、自信,打掉汉人骨子里的民族优越感。
清建立后全国因服饰,发式而被杀的汉人不下几百万,当时在中国的一位西方传教士看到这些情景写到:“全世界像汉族这样因服饰,发式而遭屠杀的民族绝无仅有。”

汉服的复兴

    汉服事业兴起于汉网。

    汉网成立于2003年1月1日。汉服版是汉网上的一个版面。起先,上半年,汉服版与别的版面并无不同。介绍一些汉服式样,在历朝历代的沿革。是清淡、平静的,也没有多少人。

    其繁荣,在2003年后半年。

    一批有想法,有实践意愿的人来到这里。互相之间,以网名相称。他们试图恢复衰落了的华夏文明,不仅要求经济、科技的恢复,而且要恢复文明的道统。道统的恢复,具体就落实到服饰上。历代汉服式样各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些相同的元素。以这些元素为支点,再造一个汉服系统,改变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这是起点,道统恢复的起点,就在汉服上。

    汉网其他版容易流于空谈和意气用事。汉服版却可以实践,可以穿上汉服,在网上互相鼓励,在各地采取行动,向全世界宣示。全网20多个版里,汉服版与兴汉版并列,用红色特意标记出来。两个版互为表里,在2003年的酷热过后,迅速崛起了。

    迄今为止,汉网注册网友已超过了四万众。网友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他们共同的目标只有一个 ─ 汉民族的全面复兴。他们相信,这一天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到来!


[ 本帖最后由 静华 于 2006-8-7 00:3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汉友的漢服炤片。[/siz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汉友的漢服炤片。[/size]
漢傢新孃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汉友的漢服炤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漢友的漢服炤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幅白描圖

白描圖:西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漢友的漢服炤片

漢傢兒朗:軒轅慕雪


簡介【轉貼】原創:小樓在天涯
漢傢兒朗:軒轅慕雪,哈尔滨某大学的国文教师,用他的话来讲,在一所三流大学里面教书。我也是非常有幸的听过轩辕老师的课,并且亲眼目睹他把整篇《离骚》一字不差的背出来,而且抑扬顿挫、感人至深,算得上是学富五车了。他上课从来都不用讲义,可以说出口成章。他下得一手好棋,编得一手好精致的中国结,这算是心灵手巧了,尤其了得的是,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他十八般武器样样精通。

文武全才的轩辕老师在上课的时候,会向所有的学生推介汉网,所以在汉网里,稍不注意就碰上了轩辕的学生。我去过哈尔滨,因此我知道那里是怎样的一片文化沙漠,轩辕来天津的时候,没有去逛任何景点,而是跑到琴社学了两天音乐,他说整个黑龙江都没有教授古琴的,甚至整个哈尔滨的古琴加在一起不会超过十具。

我私下里跟轩辕的学生交流的时候,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子说,这个老师怪怪的。这是我不知道多少次听到有人说汉网的人怪,可是,喜欢下棋、喜欢弹琴、喜欢背诗、喜欢穿汉服,不喜欢去歌厅唱歌、不喜欢繁华都市的喧嚣、不喜欢争名夺利,这样的人就是怪人吗?

轩辕其实是一个很幽默的人,我还记得他讲过的一个笑话,说是讲大禹治水一课时,一个学生读课文,遇到“鲧”字不知道怎么读,轩辕跟那个学生说,这个字我可不能提醒你,怕引起误会。

类似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只是轩辕的幽默太冷了,不适合这个连二人转都可以登堂入室的年代,于是才华横溢的轩辕也就注定这么孤独下去了。可是我依然要告诉轩辕,你是最棒的,你穿起汉服,舞出了刀光剑影的真髓,你穿起汉服,演绎了那纵横黑白间的潇洒人生。


[ 本帖最后由 静华 于 2006-8-7 00:20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漢友的漢服炤片

漢傢男兒:蓮竹子


簡介【轉貼】原創:小樓在天涯
漢傢男兒:蓮竹子,一个刚刚成年的小男生,现在旅居阿根廷。因为小,所以我们都戏称他为小莲子,又因为帅气,所以被推举为汉网的形象代言人。

阿根廷中国人不多,汉文化更是无处可寻,所以竹子常常跟我说感谢网络,如果没有网络他实在不知道要从哪里去学那么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竹子虽然看上去很顽皮的,其实非常懂事,他常常帮父亲翻译一些资料,也非常听妈妈的话。那个时候他留头发留了一年,终于可以束发了,结果妈妈不让,也只好作罢。不过他常深为此苦恼,有一次对我说:你可知道,全阿根廷就我一个人穿汉服,我身边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那个样子真像受了委屈的小弟弟。

我问他你有没有穿汉服去大街上走,他说不敢去,因为自己的汉服做得太粗糙,怕被外国人看了丢中国人的脸。其实就是这件被他说得一文不值的深衣(汉服的一种),也是这个小男孩在没有太多指导的情况下,对照着网上几张简单的图纸,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我说已经很好了,他说你看照片看不出来,可是我依然想说,小莲子,就算你做的衣服再不成样子,在我的眼中也是最华丽的。

竹子很喜欢作诗,是汉网诗赋版的斑竹,常常做几首歪诗得意一下,他还喜欢练中国功夫,什么少林太极八卦掌,都有涉猎。小莲子长得这么帅,我还盼望他有朝一日可以回到中国,做个汉服明星呢。


[ 本帖最后由 静华 于 2006-8-7 00:1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漢友的漢服炤片

壮志凌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6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些漢友的漢服炤片

花无缺


簡介【轉】(原創:漢網_小樓在天涯):
花无缺,河南安阳某大学艺术系的学生,也是一个会做针线活的男孩子。不遗余力的在学校里面宣传汉服,给很多女同学都做了汉服,带领同学们开展了大量的宣传活动。

小花的学习还是很紧张,由于花了太多的时间在汉服上面,有一段时期开始为学习的事情发愁了,很多人劝他,说还是学业要紧,他也同意了,他说,我再搞一次宣传就罢手。小花的想法很多,他想做表演,像电视里面一样,可是操劳过度,就生了一场大病。

这个年龄的男孩子一般会作什么?我可以列举太多了——打游戏、打篮球、追女孩子、看魔幻小说……可是有一个男孩子却为了做一件衣服而累倒了。

因为我和小花私下里交情还不错,所以他说要做件衣服送给我,我说你是学生,我把钱给你,他说不要,料子是最便宜的,只要几十块钱。可是,他忘记了计算时间成本,还有他投入的许多精力。安阳不是苏杭,找一块合适的料子也很难,我想小花是跑遍了那里的布匹市场吧,因为他说:我终于找到这个样子的布料了。

因为他要做很多套衣服,所以发短信告诉我:姐姐你的衣服要迟一天做好。等到做好后,他又发来短信说:真不好意思,本来要做百摺裙的,结果没做成。好像做错了什么事情,弄得我都不知如何回复。

是的,一件布衣的成本没有多少,可是情谊无价。我与小花素未谋面,今生今世都不知是否有机会一见真容,但是,那种彼此的信任和默契,却是时间都无法斩断的。

无缺、无缺,但愿小花能有一个无缺撼的人生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Cici


簡介【轉】(原創:漢網_小樓在天涯):
Cici,河北石家庄某大学大一学生。Cici来汉网的经历也着实有趣。这个ID本来是个男孩,可是后来不知怎的变成了女孩,就这样变来变去搞得大家头也昏昏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兄妹两人共用一个ID,当真是爱惜网络资源。

这个女孩子,我也不知该用如何的词汇来形容她,如果是第一印象,那么我只能说,那是个瘦瘦小小的女孩子,站在角落里根本不会引起人的主意,但是越深入了解她,就越觉得她不简单。

今年正是读高三的时候,这孩子就到处跑市场买料子做汉服,自己设计,不厌其烦的跟那些不懂汉服的裁缝解释。上了大学,开始筹建社团,还是要凑钱买料子做衣服,一遍遍跟老师解释游说,还要做元旦的表演策划。汉服表演,缺钱缺人缺衣服,小妹子急得差点去卖血,后来她的汉服社团终于批下来了,cici一下子就在老师面前哭得稀里哗啦,也难怪,她为这件事付出太多心血了呀。我做的新闻报道里面,曾经谈论过大学生社团的问题,很多学生搞社团不是为了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不是为了替别人搭建平台,而只是为了自出风头,甚或为了自己的一点点利益。但是,依然会有这样的一个女孩,把社团当成了自己的理想,我相信这个社团会是全中国最纯净最优秀的一个。

那次在北京,听cici说,她要把她们学校建成华北最大的汉服基地,那样的豪言壮语,都不像是出自一个娇弱的小姑娘之口。可是cici原本也是一个只知风花雪月的姑娘,她曾经讲过一段话,大体的意思是:我也想回复原来那种吟诗作对、闲情逸致的日子,可是爱上了汉服,就再也回不去了。

小姑娘终于变得成熟了,不会再为赋新词强说愁,不会再望月兴叹,这是成长的代价,这成长,依然只是为了一件衣服。


[ 本帖最后由 静华 于 2006-8-7 00:03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壮志凌云


簡介【轉】(原創:漢網_小樓在天涯):
壮志凌云河南郑州的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人,但是,他却是汉网很多人崇拜的偶像。他不是风流倜傥的帅哥,不是满腹经纶的大师,但他是唯一一个每天穿着汉服走在大街上的人。

我有幸见过大壮一次,比我想象中的要魁梧一点,或者说,穿上汉服,在宽袍大袖的装饰下,人就会显得高大许多。大壮不太爱说话,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外冷内热。当初我在电话里面采访他的时候,曾经问他,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穿汉服上街对于汉服的复兴来说,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大壮说,我当时什么都没想,我就觉得汉族人应该有自己的服装。我又问他,别人看到你穿汉服是什么反应,他说,很多人认为是日本人,这令我很不舒服。

其实,大壮不仅仅被人误认为是日本人,更有甚者,说他是精神病。虽然我也很不赞成日日穿着汉服,但是穿着民族服装而被人羞辱,那的确是会令每一个炎黄子孙觉得悲哀的事情。但是大壮没有一日放弃,也没有一日说过心灰意冷的话,我突然想到《勇敢的心》里面的华莱士,想到他的笑容,他的骄傲,他的坚毅,也想起他撕裂般的那句呐喊——自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寒音馆主


簡介【轉】(原創:小樓在天涯):
寒音馆主[/font[font=黑体,杭州的一位IT业人士,她和她的丈夫都是传统文化爱好者,弹得一手好琴(当然是古琴)。寒音是汉网改制汉服第一人,她的汉服也是汉网公认做得最棒的。寒音在网上的留言不多,因为她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再在汉服上面。为了赶制活动所需的汉服,寒音每天夜里两点才能睡觉,汉网网友时间的味道也经常去她的家里帮忙,她的丈夫清箫跟我聊天的时候,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议,比方说如何在热爱汉文化的人群里推广汉服等等。每次跟这些朋友们聊天的时候,我都有一种感觉,就是他们每天都在想着这些事情。同样是杭州的网友铁血中华,常常穿着汉服去上班,现在同事们已经见怪不怪了,他还想把汉服拍成纪录片,拿到dv大赛中去参赛,好多好多的想法,虽然还未成行,但是,汉服真的已经成为汉网网友生活思考的一部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万壑听松


簡介【轉】(原創:小樓在天涯):
万壑听松,南京某大学理工科博士生,听松的样貌我没有见到过,可是我却太熟悉她的文字,她的思想,她那种执着。

汉服书的编著,除了溟溟外,文字部分就是听松下得工夫最大。听松在理工科的学校,查询资料就更加的麻烦,她几乎翻遍了图书馆所有有关的书籍,古书、现代书、外文书,她为汉服撰写了大量的论文,可是,她主修化工。

她曾经写下的一段文字令人难忘——

“…………很多已经从生活中消失的民族服饰都有其特色的美。作为汉族人,我也欣赏古希腊服饰的自然、喜欢古罗马服饰的洗炼、爱慕中世纪服饰的华丽……然而仅是从美学的角度,我可以冷静地看着迈西尼服饰消失了,默默关注着巴洛克服饰的蜕变——对于我而言,这些服饰仅是博物馆里精美的陈列,就算它们再美丽,我能想到的也只是“赏玩”,却从未想到要去“恢复”。

然而面对汉服的消亡我却不能如此平静,因为汉服是我的民族服饰!我骄傲我是三皇五帝伟大圣者的后裔,在祖先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之后,古老的文明已化为华夏的灵魂融入了我们每个汉族儿女奔腾的血脉。当看到我们的衣冠被异族血腥剥夺之时,那种感觉何异于自己被活活剥皮的痛苦。…………”

同样的作为炎黄子孙,你是否同样的感觉到那份痛楚呢?

听松的照片,请允许我用汉网形象代言人紫瑰情人的代替,因为听松的照片有点模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青松白雪


【轉貼】原創:小樓在天涯
青松白雪,一个身在澳大利亚的小男生,主修建筑学。正如他的名字一样,他傲岸挺立,是汉网众多女孩子追逐的偶像。

青松在汉网留言不多,但常常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他的汉服照片也是张张精彩。一张琴、一个人、一件汉服,冷冷的色调,神秘的面容,这就可以成为汉网几天的谈资。而最最不可思议的,这些漂亮古雅的服装,都是他亲自设计,亲手缝制的。

青松白雪有一段话令我颇为欣赏——

“在这次的汉服复兴热潮中,我相信不论多久,我们都会胜利,但是这个胜利将不同以往,不会属于某个英雄人物,不会有像汉武、唐宗、岳飞、于谦这样的人物,青松白雪、信而好古、壮志凌云都不会是英雄,胜利不属于他们,这次的胜利将属于中国人,尤其是汉人。

这表明了汉族人终于学会了团结,学会了交流合作,学会了谦让,学会了对事不对人,这些是我们久违了的风气,也是现在西方为什么强大的主要原因。当我们真的学会了西方人的合作、客观、对事不对人时,民主才会在中国萌芽,不会再有人说你总是和我作对,而会说如果你这样做事,哪些是它所带来的问题。那才能使中国完全赶上落下已久的步伐,才能和世界站在同一起跑线,相信那时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跑过中国,那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汉唐精神,只是他会比汉唐更加先进、更加文明。所以汉服的恢复将使中国走入崭新的一页,那是辛亥革命想做而没有完全做到的目标——古文明的回归,新篇章的滋生,让我们少一些帝王将相,多十亿平凡却同进退的个人,到那天,每个国人的背后,都有十亿亲人为你喝彩!”

也许是因为他身在国外,看问题可以看得更清楚,我之所以深深的被青松所感动,是因为我也期待着那一天,所有的中国人可以团结在一起,可以为着同样的理想而共同进退。青松说不论多久,我们都会胜利。好吧,就让我们一起期待!


[ 本帖最后由 静华 于 2006-8-7 00:29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轉貼】原創:小樓在天涯
其他人

狐眼观天,新加坡的一位网友,一直希望为汉文化的复兴做一点事情。前几天他北京的朋友要组织圣诞联欢活动,他替这位朋友发了个帖子,邀请汉网的朋友去参加,被人误会是商业宣传,一下子争论了起来。

第二天早晨八点多狐兄给我打电话,我还在迷迷糊糊没睡醒,他说小楼,我半夜睡不着觉,三点钟爬起来写了个计划发到你的邮箱里,你快去看一看。我赶忙爬起来到邮箱一看,是他论证圣诞节怎么宣传汉服的计划,还有很多的细节云云。

狐兄在汉网的发言也不多,但也是字字珠玑,他私下里跟我聊天,说他年轻的时候就有这样的心愿,现在看到汉网的网友作出这些壮举,等于是替他完成了当年的心愿,所以只要他能做的,都愿意帮忙。

汉唐遗风,广州某贸易公司老板,刚刚做了爸爸。经常和汉唐聊天,前段时间去广州的时候,还聊了个通宵,意犹未尽。

汉唐是个生意人,也是个有血性的汉子。我记得他说自己去东南亚谈生意的时候,经常和当地的华人一起谈汉文化和精神的衰落,常常是两个人喝得酩酊大醉。

他在外面跑生意,有时上不了网,过一段时间就发短信问我说汉网有什么好事情发生了,只要举办活动,他就很积极的捐款,他说自己工作忙不能亲自参加活动,只能用这种方式尽一份心力了。

汉唐还说,他有时在夜里突然想到华夏文明的现状,不禁泪流满面,我无法想象他那样一个男人,半夜里躲在被子里哭泣是什么样子。虽然我不希望流泪是表达我们情感的唯一方式,但是不知为何,好像流泪是我们经常用来宣泄自己的一种手段。

大汉,深圳某贸易公司的管理人员,我之所以到现在才提到大汉,是因为大汉发言实在是太少了,以至于有很多汉网网友都不认识他。可是,大汉却是汉网的创办者,从三五个管理者,到今天近两万的会员,这短短的两年来,大汉一直默默无闻的支撑着汉网这个无数人的精神家园。

一个网站每年的投入是不斐的,这个数字也许他不愿意公布,我只能形象的形容一下,汉网每年的花费,可能是我生活的这个城市一个普通工人一年挣下的工资。由于汉服活动的深入,汉网的访问量激增,曾经一度进入瘫痪状态,汉网不得不更换服务器,于是又加大了投入。

为了让汉网更好的运作下去,大汉还要到公安局办ICP证明,为了办这个证,其艰苦历程难以述说……

如果有一天,汉服真的复兴了,还会有人记得他吗?

真的还有很多很多的名字,一下子涌到我的脑海里来,那个喜欢方言的、经常被人叫做妹妹的浙江帅哥江南秋水,那个汉网绯闻报的主编、敢爱敢恨、常常叫人笑破肚皮的失踪的精灵,那个能写能唱有十分有趣的大宋遗民,那个看上去憨憨的青云子,那个善解人意、温柔可爱的江月,那个天上地下独一无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熊猫侠,还有我的干妈、也是汉网最伟大的妈妈汉流莲……

还有还有,欧阳雨曦、游侠与刺客、紫瑰情人、寒门仕族、ljn、ufe、玻璃人、纱蓝、李理、慕容鑫远、止于至善、大家好薯片......

太多太多的人和事,都不知道怎么全写下来。这篇文字,可能是我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篇,通篇没有任何修饰的词藻。可是在酝酿这篇文章的时候,我整整一夜没睡,我想着和汉网网友共同度过的这一个年头,我想着他们和我说过的每句话,我躺在床上,眼睛看着窗外,黑乎乎的一片,心中却一片光明。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枕巾就湿了。

早上爬起来,就迫不及待的写这么一篇东西,也许这些事情众所周知,也许有些事情鲜为人知,我只愿还原一些真实的人,网络,其实也就是由这么一些人组成的。

漢網網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7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已阅,保留意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7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天我去申请汉网的军事版 斑竹,楼主请务必支持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7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名字好恐怖……我個人還是喜歡唐朝的服飾……不過漢朝的也很漂亮,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4-5-31 03:10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