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50|回复: 2

200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考试大纲(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9-2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部分考查的知识范围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及其伟大意义。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科技革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二)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1.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

  2.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实践是人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主要环节。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

  3.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三)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1.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内容和意义。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现象和本质。必然性和偶然性。

  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

  事物存在的质、量、度。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中国传统哲学中矛盾观及其现代意义。

  (四)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1.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主体在反映中的创造性。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知行观及其现代意义。

  2.认识的发展过程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3.认识的真理性及其检验标准

  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真理是具体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认识论与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意义。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创新。

  4.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中介,是理论思维的工具。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的统一。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研究。

  (五)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1.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2.社会的经济结构

  社会经济结构是指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生产力的物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顺应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做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

  3.社会的政治结构

  社会政治结构是建立在经济结构之上的政治法律设施、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国家政权在政治结构写τ诤诵牡匚弧?/P>

  4.社会的观念结构

  社会观念结构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有机整体。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其社会功能。文化的本质和功能。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人和社会全面发展。文化与文明。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六)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1.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和意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运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规律的内容和意义。

  2.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与改革。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技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科技发展与“全球问题”。

  3.历史的创造者

  社会发展和人的活动的关系。历史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七)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

  1.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形态及其演化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社会发展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3.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人的自由及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导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

  (二)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1.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2.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商品经济的两个发展阶段。

  3.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纸币和信用货币。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市场机制。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时代性。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正确认识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

  (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资本流通形式与商品流通形式的区别。劳动力成为商品的重要条件。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及其特征。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土地、设备、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剩余价值率。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

  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和利息。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股份资本和股息。土地所有权和地租。土地价格。

  2.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生产集中和私人垄断的形成。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垄断和竞争的关系。垄断利润。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双重作用。

  3.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长期性。

  (四)资本的运行

  1.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

  产业资本循环经历的三个阶段和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资本周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技术进步和固定资本折旧。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制约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资本周转速度对商品生产和价值增殖的影响。

  社会总资本运械暮诵奈侍狻7治錾缁嶙茏时驹诵械牧礁龌?纠砺矍疤帷<虻ピ偕??@┐笤偕??捌淞街址绞健I缁嶙茏时炯虻ピ偕??氖迪痔跫?I缁嶙茏时纠┐笤偕??那疤崽跫?⑹迪痔跫?捌湟庖濉?/P>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和周期性。

  2.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

  资本主义国有制的产生和发展,国有垄断资本和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的结合。国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

  3.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

  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范围扩展的主要形式和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合作。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协调。

  (五)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和实现目标。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剩余产品。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和建立的客观依据。公有制经济的涵义和多种实现形式。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有机结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企业是重要的微观经济活动主体。企业性质和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发展、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完善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制度。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健全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深化财政、税收、金融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七)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1.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2.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国际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和发展。

发表于 2003-9-2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说不考政治了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3-9-2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考专业课,笨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4-5-31 06:5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