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克里特島之役 ─ 德國空軍的表現
● 克里特島之役 ─ 初章
許多人都記得 1941 年五月二十日這場首次由空降部隊執行單一戰役的
作戰,德國空軍所屬傘兵與滑翔機部隊實施了史上第一次師級空降作戰,但是更
多人記得希特勒在戰役結束後說的「空降部隊的時期已經過去」,以及德軍傘兵
高達 1,653 人陣亡的數字,若將全部傷亡人數 (含陣亡失蹤受傷被俘) 則高達
6,698 人,比整場巴爾幹戰役的 5,650 人還要多出 1,000 多人,難怪希特勒再
也對大規模空降作戰不感興趣。
而 Ju52/3m 運輸機的損失數量也十分驚人,總計克里特島之役德軍損失
(被擊落或報廢) 271 架這種可靠的運輸機,雖然 1940 年四月的北歐作戰也損失
了近百架 Ju52,1940 年五月至六月底的西線戰役也砸掉了 213 架運輸機,但是
北歐戰役與西線戰役的作戰範圍是如此大,克里特島之役則是在短短兩三天內就
在一個小島上毀了 271 架,這般的損失對德軍運輸機單位來講是慘重的損失。
此外這場戰役還創下了多項 "第一" 的記錄,比如說英國破解德軍『謎
機器 (ENIGMA)』密碼機的 ULTRA 也是第一次在作戰中提供正確的消息;根據
1980 年代以後解密的資料顯示 ULTRA 將 1943 年七月德軍庫斯科之役的部署與
作戰詳細計劃在戰前即提供給俄軍,1944 年六月諾曼第登陸前也提供盟軍德軍在
法國海岸的完整部署。
而從 1941 年五月廿二日起一連串的海空作戰則是第一場世界一等的空
軍 (德軍) 與世界一等海軍 (英軍) 的正面對決,其結果也是值得討論的。總計
這場戰役的獨特性如下所列:
1.第一次完全由空降部隊主導的作戰
2.德軍空降部隊最後一次大規模空降
3.ULTRA 第一次對重要戰役發生影響
4.一等空權與一等海權的大對決
5.德軍第一次遇上激烈的佔領區人民
本系列文章將著重在德國空軍的表現,尤其是與英國皇家海軍地中海艦
隊的交手,但是其它有關戰役的發展部份也將一併提到,讓大家對這場有『德軍
空降部隊的墳場』之稱的戰役多一些了解。
● 戰役的背景
○ 巴爾幹戰役
巴爾幹半島的戰事起源於義大利於 1940 年 10 月 28 日自阿爾巴尼亞
入侵希臘,雖然義軍佔有數量上的優勢且希臘長期處於內部政黨鬥爭,但是墨索
里尼的部隊仍然無法突穿,甚至還被希臘軍擊回邊境。希特勒雖然早在月前即建
議派遣德軍陸軍與空軍至北非與巴爾幹協助義軍,但墨索里尼拒絕了希特勒的提
議而想打一場能夠和德軍半年前西歐戰役相當的戰事,並將地中海收為義大利的
內海。
在義軍接連失敗之後 (陸軍參謀長下台,海軍總司令下台) 希特勒於
1940 年 12 月 13 日發佈了第二十號命令「瑪莉塔作戰 (Operation Marita)」
,是為巴爾幹戰役的指導原則。雖然這號命令較著名的 No.22 號入侵蘇聯的
「巴巴羅莎作戰 (Operation Barbarosa)」為早發佈,但是這並不表示希特勒重
視地中海方面的作戰,事實上若細讀其中的第六點可以發現「進攻部隊在瑪莉塔
作戰結束後將撤回以作下一階段戰事之用」的文字,事實上這個「下一階段戰事」
指的就是當時尚未宣佈的入侵蘇聯戰役,因此所有將巴爾幹作戰視為德軍將入侵
埃及甚或中東之前哨戰的想法都是錯誤的,瑪莉塔作戰的目的是佔有希臘以保護
羅馬尼亞的油田,而考慮到即將到來的蘇聯戰役,希特勒特別強調時間的掌握與
速度的重要性。
1941 年春天德軍部隊開始開抵地中海戰區,為了援助北非義軍由隆美爾
中將 (Generalleutnante Erwin Rommel) 率領的北非軍兩個裝甲師於 1941 年
2 月陸續抵達,而為了彌補去年 11 月大蘭多突襲導至義大利海軍一半戰鬥艦癱
瘓的損失,原來駐防挪威專責反艦作戰的第十航空軍 (X. Fliegerkorps) 也開抵
西西里島;支援瑪莉塔作戰的空軍部隊由第四航空艦隊 (Luftflotte 4) 提供,
指揮官是原奧地利空軍總司令羅爾航空兵上將 (General der Flieger Alexander
Loehr),手底下最強大的兵力則為馮‧厲秋芬航空兵上將 (General der Flieger
Wolfram Freiherr von Richthofen,一次大戰紅爵士的姪子) 的第八航空軍 (
VIII. Fliegerkorps)。
但南斯拉夫的政變打亂了德軍原來的部署,1941 年 3 月 26 日剛剛同
意加入軸心的保羅王子被前空軍總司令推翻,並央求蘇聯的援助與保護,氣炸了
的希特勒馬上將巴爾幹戰役的範圍擴大,第四航空艦隊的兵力也獲得加強以同時
佔領南斯拉夫與希臘兩國。
德國陸軍方面則由李斯特元帥 (Generalfeldmarschall Wilhelm List)
的第十二軍團 (12. Armee) 以及魏克斯上將 (Generaloberst Maximilian Weichs)
的第二軍團 (2. Armee) 分別進攻希臘與南斯拉夫。 1941 年 4 月 6 日德軍進
攻南斯拉夫,4 月 17 日魏克斯上將就接受了南斯拉夫的投降。
希臘軍也在短期內潰敗,4 月 24 日開始英軍在希臘再上演了一次敦克
爾克撤退,至此勝利已經完全屬於德軍且瑪莉塔作戰也接近尾聲。總計整個巴爾
幹戰役至此德軍傷亡 5,650 人。
○英軍遠征軍
在義大利入侵希臘後英國首相邱吉爾一直對在巴爾幹半島開闢第二戰場
有相當大的興趣 (他自己在一次大戰曾經接觸巴爾幹戰事),從一開始他就向希臘
政府提出派遣英軍協防的建議,希臘政府很清楚此舉會直接導致德國介入戰事因
此屢次予以挽拒,但最後英國還是硬要派遣而成功了。英軍抽調的是在北非西砂
漠地帶與義大利軍作戰的部隊,當時英軍已將義軍逐退甚遠並俘獲戰俘超過十萬
人,若是繼續進兵則可能在隆美爾尚未抵達北非前就將北非戰事作一個完結,但
邱吉爾的巴爾幹情節使得北非的戰事多拖了兩年半。
總計在德軍入侵希臘時英軍在巴爾幹的部隊有澳大利亞第一軍 (I.
Australian Corps) 下轄澳大利亞第六師與紐西蘭第二步兵師、第一裝甲旅以及
英軍第二裝甲師,皇家空軍則有 80 架可用的各式戰機。戰役開始不久皇家空軍
就幾乎全滅,而 5 月 1 日 (戰役開始四週後) 所有的英軍部隊全部撤出巴爾幹
半島,英軍成功地撤出 50,732 名這些在砂漠作戰過的精銳部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