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199|回复: 34

二战德军元帅概览(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3-8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下资料来源《回眸二战》系列之《纳粹枭雄》
姓  名   出生年份  晋升元帅时间    免职时间     最后职位   死亡时间



戈  林   1893       1940.7.19     1945.4.23    空军总司令   1945.10.15自杀于纽伦堡
布伦堡   1878       1936.4.1      1938.2.4     战争部长     1946.3.13死于美战俘营
                                           及国防军最高统帅


博  克   1880       1940.7.19     1942 南集团军总司令(东线)1945.5.3死于英军战机



布劳希奇 1881       1940.7.19     1941.12     陆军总司令    1948.10.18



布  施   1885       1943.2.1           西北集团军总司令(西线)1945.7.17死于英战俘营



邓尼兹   1891       1943.1.30                 德国总统         1980.10.24



格莱姆   1892       1945.4.27                空军总司令     1945.5.24自杀于美战俘营

凯特尔   1882       1940.7.19                统帅部总参谋长   1946.10.16被绞死



凯塞林   1885       1940.7.19                西线总司令       1960.7.16



克莱斯特 1881       1943.2.1     1944.3     南乌克兰集团军总司令1954年秋死于苏战俘营



克鲁格   1882       1940.7.19    1944.8      西线总司令          1944.8.19自杀



屈希勒   1881       1942         1944.1      北集团军总司令(东线)



李  布   1876       1940.7.19    1942年初    北集团军总司令(东线) 1956.6.29



李斯特   1880       1940.7.19    1942        A集团军总司令 (东线)



曼施坦因 1887       1942.6.30    1944.3   北乌克兰集团军总司令 1973.6.11死于巴伐利亚



米尔希   1892       1940.7.19             空军副部长


莫德尔   1891       1944.3.1     1945.4      B集团军总司令(西线) 1945.4.21自杀


保卢斯   1890       1942.1.31    1943.3   第六军团司令(东线)  1957.2.1死于德累斯顿



雷德尔   1876       1939.4.1     1945        海军总司令         1960.11.5死于基尔



赖谢瑙   1884       1940.6.24    1942.1      南集团军总司令(东线) 1942.1.7



黎希浩芬 1895       1943.2.17                第二航空队司令    1945.7.12死于美战俘营



隆美尔   1891       1942.6.22   1944.7    B集团军总司令(西线)1944.10.14被逼服毒自杀

伦德施泰特 1875     1940.7.19   1945.3       西线总司令   1953.2.24死于尺力附近家中



舍内尔   1892       1945.4.5                 中央集团军总司令(东线)



斯佩莱   1885      1940.7.19    1944秋      第3航空队司令 1953.4.2死于兰芝堡附近家中



魏克斯   1881      1943.2.1  1945年初 F集团军总司令(巴尔干)1953.9.27死于波昂家中



魏兹莱本 1881      1940.7.19    1942        西线总司令  1944.9.8因参与刺杀元首被绞死
                                                        于普吕村湖
发表于 2004-3-8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纳粹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8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怎么可以这样说啊
如果德国没有战败 你会这样说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8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8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要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8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不可能不战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8 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广工一栗 at 2004-3-8 01:59 PM:
以下资料来源《回眸二战》系列之《纳粹枭雄》
姓  名   出生年份  晋升元帅时间    免职时间     最后职位   死亡时间



戈  林   1893       1940.7.19     1945.4.23    空军总司令   1945.10.15自杀于纽 ...

楼主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8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比较欣赏隆美尔的指挥才能。
十分了得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8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隆美尔 ,这个德国装甲兵的战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一位声名显赫的风云人物。战后,联邦德国用他的名字给战舰街道和兵营命名,美国还拍摄了吹捧他的影片《沙漠之狐》。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认为,构成出入隆美尔传奇色彩的因素,首先是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诈和诡秘的微笑,而主要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挥装甲部队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常使对手措手不及。世界各国研究和介绍他的著述甚多,其军事指挥艺术和用兵特点,在军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隆美尔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任连长。战后,曾在军事院校任教,著有《步兵进攻》(1937年)一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任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1940年任第十装甲师师长。在入侵法国的战争中,他的师虽然不在主要突击方向上,但却始终冲在德军装甲兵的前列,完成闪电式的突破、割裂、合围、追击等任务,高速突贯法国全境,最后攻占法国西海岸的瑟堡要塞,在一个半月的作战中,该师以较小的代价(伤亡2600余人,损失坦克多辆),俘获敌军多人,缴获奖辆坦克和装甲车及大量物资装备。隆美尔装甲师取得显著战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法联军作战思想落后,无充分的战斗准备和士气低落等因素造成的。

  1941年2月,为援救意大利在北非之危,隆美尔率领德国非洲装甲军到达利比亚,并统一指挥意大利军作战,他成功地在战役,战斗中,采用兵不厌诈的手法,借助坦克的高度机动性,实现奇袭,从而在沙漠地区的恶劣环境和缺少制空权的条件下,常常以少击众,出奇制胜,他广泛使用机动战术攻占著名的划兰尼加地区,攻克托卜鲁克要塞,多次击退英军反攻。1942年5月隆美尔在比哈凯姆坦克会战中击败强大的对手,把英军逐回埃及境内。隆美尔因战绩卓著而连升两级,成为德军中最年轻的元帅。1942年7月,隆美尔及其疲惫的德,意军团成了强弩之末,11月在阿莱曼坦克会战中, 被B L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第二集团军击败,从隆美尔方面来看,除了后勤技术保障遇到严重困难伤亡与疾病造成大量减员,缺乏制空权,隆美尔将战线拉得过长也是一大因素。

  1943年12月至1944年7月,隆美尔任驻法国西线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在指挥诺曼底抗登陆战役前,他主张将装甲师靠前配置,以利于歼敌于海滩的意见没有被采纳。1944 年7月20日,隆美尔因希特勒被刺事件受牵连而被迫自杀。英国军事理论家BH利德尔哈特将隆美尔作战文书编辑成册,名为《隆美尔文件》,其中肯关“沙漠战争规律”等论述,引起了许多军事学术研究者的浓厚兴趣。

  隆美尔在指挥装甲部队作战方面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善于利用战场空间和时间因素,指挥部队快速机动和集中兵力。在进攻中, 以装甲部队为突击群,趁敌犹豫不决和混乱之机,冒着暴露侧翼和后方的危险, 大胆穿插迂回,攻击敌人翼侧和后方, 从而瓦解敌整个防御,而步兵则在正面实施牵制行动,在抗击敌优势坦克的反冲击时,常以防御行动并使用高射炮平射打坦克的手段挫败对手, 而后转入反攻,在城镇攻坚战中, 一般以步兵先行突破, 而后投入坦克。当敌溃退时, 即以坦克不停顿地追击来发展胜利,在防御战役中, 通常将装甲部队作为预备队, 对突入之敌实施反冲击或反击。在退却时, 则以机动防御阴滞对方追击。(2)惯于身临前线,靠前指挥,他经常乘装甲指挥车或坦克甚至飞机来指挥。他常常出现在最紧张,最紧要的时间和地点,临危不乱, 一再死里逃生,对下属要求严格,倡导勇猛无畏的尚武精神。虽然常有轻率鲁莽之举, 便却在士兵中享有较高声淮。(3)主张在战役战斗斗中使用一切欺敌手段和伪装手法,使敌产生错觉,达到奇袭的效果。在入侵法国的进军中, 他多次令坦克乘员坐在坦克外边摇动白旗,开得敌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竟忘掉了抗击。

  某些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企图将隆美尔塑造成超脱政治的军事天才人物,这是徒劳的,其实隆美尔早在1938年就以十分赞许的口吻引述过希特勒的话:“今天的军人必须有政治远见,因为他必须随时准备为我人瓣新政治而战斗”。此后,隆美尔就一直是德国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急先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8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逆天而行,必遭其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8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奇才,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3-8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想楼主找下一战德军王牌机师厉秋芬的资料?记得是驾驶一台红色的战机的。独此一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8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打败了隆美尔
以今天的眼光看,二战中德军元帅隆美尔驰骋纵横的北非是一个完美的战场。它自成一体,与其他战场几乎完全脱节。战场上是绵延数千公里、堆积厚厚黄沙的开阔区域,除了公路和断断续续的铁路外,这里没有障碍物,没有天然防线,也没有可依靠的力量;自然也就没有政治阴谋、游击队、抵抗组织、难民等问题的干扰。一切军需,直至淡水均从外部运入,因而一切部署又都不是固定的,指挥官可以在流动的战场上,任意设计自己的战争。

1941年2月12日,隆美尔受希特勒委派,飞抵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解除北非意大利军队的困境。在与意总司令加里波第将军短暂会晤后,他立即乘机视察战场。一下子,他热烈的眼光就为这片碧血黄沙的疆场深深地吸引了。

隆美尔一直在渴望着找到这样一个独立的战场,他就是这个战场的主宰。每一位军事指挥官在面对一个新的战场环境时都会潜心思考战略战术的运用,但隆美尔走到了极端,他更喜欢惟我独尊地排除掉客观环境对主观作战意图的影响和干扰。这使得隆美尔每次在战斗中都能异乎寻常地率领自己的士兵远冲在整个部队前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身为连长的隆美尔曾率领士兵爬过近100米长的铁丝网,一鼓作气攻下法军4个地堡。他的进攻速度太快了,以至于后续部队难以跟上。在法军接连不断的反扑下,隆美尔只好又带领士兵撤出阵地。此役,使代表德国最高荣誉的铁十字勋章第一次挂在隆美尔这位中尉的脖颈上。

1940年5月10日,德军发动二战爆发以来对西方国家的首次大规模进攻。隆美尔率领的第7装甲师成为闪击法国的先锋,大放异彩。仅4天时间,他的部队就前进了220英里,边打边退的法军往往来不及建立防御阵线,就又被隆美尔的部队冲垮。一个月的战斗结束后,他的部队已抓获俘虏9.7万人,以至于隆美尔常常可以看到自己的一小队士兵押着上千名俘虏的情形。隆美尔这种出敌不意、闪电般的攻击,使第7装甲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他本人也再次获得一枚铁十字勋章,并于1941年初晋升中将。

但隆美尔的表现在同行和上级眼里远非无懈可击。他的直接上级--装甲司令霍特将军就在一份秘密的作战总结中认为:身为一师之长的隆美尔,在战斗中太容易凭一时的狂热行事,他对后勤补给的组织指挥存在缺陷,对别人在他所赢得的胜利里作出的贡献也没有谦逊的认识。

但产生尼采“超人”学说的德意志民族在那时似乎都偏执而狂热。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战略指导的“施利芬计划”就冲动地勾勒了德国霸占全欧的蓝图;希特勒更是一个地道的战争狂。正是在这一点上,隆美尔投合了希特勒的脾气和意志,受到器重和提拔,并被纳粹奉为狂飚突进式的“战神”。

隆美尔最初得到希特勒的青睐,是他以自己一战中的亲身经历写成的《步兵攻击》一书,在这本书中,隆美尔提出了“进攻、进攻、再进攻!”的作战原则。希特勒曾指使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对此书多次再版,风靡一时。1936年,他被提拔为希特勒卫队指挥官,从此成为希特勒的心腹爱将。二战中,“魔鬼之师”成命后,隆美尔再次将自己的战时笔记编辑成册,呈送希特勒。希特勒阅后大加赏识,亲笔给隆美尔写信说:“你应该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隆美尔得到北非的差使,也正得益于他与希特勒的这种互相投合。

北非沙漠上的坦克大战就在隆美尔这种狂热的作战思路下展开了。当时,他的非洲军只有第5轻型装甲师抵达前线,另一个师--第15装甲师按计划要到5月底才能全部到齐。但第一次得到一个重要作战方向指挥权的隆美尔早已急不可耐。为了不让英军摸清虚实,他命令部下用木头和纸板做了几百辆逼真的假坦克,把沃尔克式卡车也装饰成铁甲金刚;卡车和摩托车在其间绕来绕去,卷起漫天尘埃。以此为遮掩,隆美尔亲自率领坦克部队向英军冲去。猝不及防的英军来不及组织防线便仓促撤退,把胜利果实留给了隆美尔。

这次战斗完美实践了隆美尔“右肘弯攻击”的战术方法,即以少部兵力牵制当面之敌,以主要力量迂回至敌纵深,回击或包围,巨大地震骇敌军的斗志,继而围歼敌军。从“魔鬼之师”时代到鏖战北非时代,隆美尔的“右肘弯攻击”屡试不爽,百战百胜。其原因在于隆美尔疯狂的进攻精神和精确的战术组织能力。但最终导致他失败的种子也埋藏其中。

在战场上,隆美尔总是冲在前面,从这辆坦克跳到另一辆坦克,在枪林弹雨中指挥作战。有时,他还会亲自为沙漠中迷路的坦克指印进攻方向,甚至有两次,他错误地为英军的坦克指出了相反的方向。但这种疯狂的进攻精神也使隆美尔一意孤行,完全不顾战略棋盘的全局。

对精确的战术组织的痴迷,也导致了隆美尔在战略上的短视。学生时代,心灵手巧的隆美尔曾经梦想成为一个工程师,由于喜欢摆弄机械且着迷于此,14岁时的隆美尔就制作了一架完整的盒式滑翔机,而且居然使它飞出了一段距离。而此时,莱特兄弟的飞机也才刚刚发明不久。这种对机械制作的爱好和专长被隆美尔应用于各方各面。他的妻子露西本不喜欢隆美尔这种过于严肃、缺乏幽默感的年轻人,但隆美尔一坠入爱河,立即一封情书接着一封情书地展开攻势,以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架式终于赢得姑娘的芳心。结婚以后,隆美尔依然忠实如初,只要他们分开,就必定每天修书一封,直到最后被迫服毒自杀。隆美尔对自身形象的塑造,也达到了机械化的完美。无论军务多么繁忙、战争多么激烈,隆美尔总是要求有摄影记者随军采访,“非洲军”的“卓越战果”曾经占据了德国所有报纸杂志的重要版面,德军士兵在烈日炙烤下的坦克上煎鸡蛋的镜头曾经引起全德国人的崇拜与尊敬。而这种精确的机械化的完美转移到战术的组织运用上,在客观上成就了他既狂飙突进又狡诈凶狠的作战方法。


遗憾的是,隆美尔太迷恋于此了,而铺天盖地的黄沙既最大限度地助长了他的痴心与野心,成就了他的荣誉与威名,又最终埋葬了这一切。初战胜利后,隆美尔的野心一发不可收拾,亲自飞回柏林,游说统帅部同意他长驱直入进攻埃及。没想到,希特勒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在苏德战场,而对北非,希特勒只希望隆美尔能稳住隆美尔的阵脚,实施“有限的进攻”。

但隆美尔岂肯在伸手可及的胜利和进攻前却步不前。考虑再三之后,隆美尔终于下定决心,“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进攻、进攻、再进攻。1941年3月24日,隆美尔发起大举进攻,一周后,攻克了利比亚重要港口卜雷加,4月4日,占领昔兰尼加首府班加西;随后,德意联军分四路迂回包抄了利比亚东部的梅基利要塞。英军破译了德军统帅部发给隆美尔要他停止进攻的电报。但隆美尔的抗命愚弄了他的对手。3天之后,隆美尔的部队突然出现在梅基利要塞周围,惊魂未定的英军猝不及防,遭到全歼。英军苦苦打了两个月的战果在两个星期内就丧失殆尽。

但是,在北非最好的港口托卜鲁克城下,隆美尔的攻势停滞了。长途奔袭之后,德军早已疲惫不堪,再加上供给不足,两次进攻均遭到失败。“战神”也是要吃粮的。在日记中,隆美尔懊恼地写道:战争的结果是由军需官决定的。万般无奈之中,隆美尔电告柏林,请求增援。德军陆军参谋长哈尔德早就不满于隆美尔的抗命不遵,遂派保卢斯中将到非洲“去阻止那个军人彻底发疯”。富于戏剧性的是,这位中将视察前线并听取隆美尔的报告后,也一样“发了疯”,竟同意了他的作战计划。得到补给和援助的“沙漠之狐”重新伸出了爪子,1942年5月底,隆美尔对托卜鲁克发起第三次进攻。经过反复激战,6月21日,托卜鲁克的英军指挥官克洛普中将被迫率3万余名守军投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8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隆美尔的声誉达到了荣誉的顶峰。“鹰的凯旋”乐曲回荡在柏林上空,一座新落成的桥梁被命名为“隆美尔”,兴高采烈的希特勒破格晋升他为德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元帅。而沙漠上的英军无不谈“狐”色变,闻“狐”丧胆。丘吉尔咬牙切齿地连声喊道:“隆美尔!隆美尔!--别的都无关紧要,只要能打败他就行!”

隆美尔离失败确实不远了。北非沙漠毕竟不是战争的全部。出于战略的考虑,希特勒最初要求隆美尔只发动“有限的攻击”。但隆美尔卓越的战术才能,一开始就使进攻超出了“有限”的范畴。德军统帅部对隆美尔一次又一次地劝阻是正确的,因为纳粹的头子们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来顾及角落里的非洲战场。即使希特勒后来受到隆美尔巨大成功的激励,卖力地支援隆美尔,隆美尔实际得到的也只是杯水车薪。他没有足够的坦克装甲车,没有足够的粮食油料,也没有制空的能力。所有战场的损失,他都无力补充。“超人”的意志变得无济于事。

另一方面,他的敌手却变得越来越强大。1942年8月,当蒙哥马利来到开罗时,他带来的是崭新的美制“谢尔曼”式重型坦克、俯冲轰炸机和大口径榴弹炮。在蒙哥马利身后,有以丘吉尔为代表的全英国人的大力支持,丘吉尔甚至还为他争取到了美国的帮助。而强弩之末的隆美尔却只能一天几次地为意大利军队的懦弱怯战发脾气。仅以坦克而言,蒙哥马利有760辆,而隆美尔只有又旧又破的203辆。有人戏称,这是重量级和轻量级拳手之间的搏斗,是一次不对等的战斗。

隆美尔毕竟是隆美尔,进攻是他的本能。在如此优劣悬殊的情况下,隆美尔易燃首先于1942年8月31日发起阿拉姆哈勒法战斗,但他的攻势一发起就受到了阻滞。英军的雷场又深又宽,英军的飞机占据绝对优势,英军另外还有上千门火炮对隆美尔进行反击。

直到坦克里还剩下一天的燃油时,隆美尔不得不下令部队撤退了。这一退,就是全面的败退。开始的时候,隆美尔还时不时地发起一次反击,成功地组织局部防御。但大势所趋之下,“战神”也已无力回天。在此关键时刻,希特勒与隆美尔的矛盾暴露出来。11月3日中午,希特勒给隆美尔发来电报,指示他“把每一条枪,每一个士兵都投入战斗,舍此别无出路”。

隆美尔为难了。对机械化完美的痴迷,使他敢于找到任何强大敌人的短处并予以致命打击,但隆美尔远不是亡命之徒,他还不像希特勒那样,疯狂地去做血本无归的赌博。经过一天多艰难的抉择,隆美尔像最初违背军令进攻一样,违背希特勒的旨意下令全线撤退。经富卡、马特鲁、萨鲁姆、托卜鲁克、班加西、卜雷加等地,行程3200多公里,隆美尔率领“非洲军”奇迹般地逃脱了蒙哥马利一次又一次的追截,终于遁入突尼斯山区。次年5月13日,疾病缠身的隆美尔回国养病2个月,“非洲军”在突尼斯被盟军全部歼灭。

北非沙漠中的大胜大败,极大地打击了隆美尔,也摧毁了他的意志与自信。到1943年底希特勒再次启用隆美尔,命令他为西线B集团军司令时,隆美尔已从骨子里变成了一个“悲观主义者”,体现着“超人”意志的疯狂进攻精神消失了,隆美尔只剩下对完美技战术的迷恋。

美尔负责的“大西洋壁垒”海岸防御工事,主要是为了阻止盟军的登陆计划。隆美尔一上任,便制订了一项令人生畏的旨在把盟军消灭在水际滩头的防御计划。他对布雷着了迷,三番五次下部队督察。一次,他走过一片开满鲜花的田野,手下人情不自禁地说:“这里真美啊!”他却冷冷地道:“记下来,应在这地方埋上1000颗地雷。”当得知工兵们每天只埋10颗地雷时,他暴跳如雷,气急败坏地说:“不行,要埋20颗!”

指挥盟军登陆的艾森豪威尔将军为迷惑隆美尔,精心策划了一个欺骗计划。他们重演隆美尔在非洲初战告捷时的一幕,在多佛尔附近虚张声势,用木头、纸板、帆布和橡皮建造了假营房、假坦克、假飞机、假舰艇。这支影子部队热火朝天,伪装成要从加莱登陆。

在这些假情报的误导下,隆美尔一开始就押错了宝。他在加莱海岸修筑了一道5至6英里宽的防御地带,以岸炮阵地和坚固支撑点为依托,各支撑点之间敷设大量地雷和障碍物。水中还设置了障碍物和水雷区。而诺曼底地区的海防工事远不如加莱地区。

1944年6月6日凌晨,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天亮的时候,狂风巨浪的英吉利海峡突然放晴。艾森豪威尔一声令下,盟军万舰齐发,天空中布满了飞机,密密麻麻的战舰和登陆舰艇驶向诺曼底地区。美英3个空降师先在登陆地域两侧纵深处实施空降,占领登陆区内的重要设施,接应登陆部队。一个半小时后,美、英军第一批登陆部队5个师分别在5个登陆地段登陆。

10点15分,正在家中为妻子庆祝生日的隆美尔得知盟军登陆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顿时呆若木鸡,面无血色,毫无表情地喃喃自语:“我太蠢了,我太蠢了。”他匆忙赶回,仓皇纠集军力四处填补漏洞。但在盟军巨大的攻势面前,驰援的德军像雪一样被融化掉了。隆美尔再次面对当年在沙漠上遇到的那种无法扼制的溃败,他与希特勒的分歧也再次显现出来。

精通战术而不懂战略的隆美尔对政治更是一窍不通。无论是做希特勒的卫队指挥,还是后来指挥大军在沙漠上纵横捭阖,隆美尔都没有加入纳粹党,这就是明证。军事上没有希望了,他于是想到了政治解决。1944年6月29日,在希特勒主持的一次大本营军事会议上,隆美尔一而再再而三地要谈谈德国的政治局势,希特勒每次都阻止了他,要他只谈军事。而对军事,隆美尔已经无话可说了。一位标准的优秀的职业军人竟然对军事无话可说,这不能不说是隆美尔的悲剧。最后,希特勒恼羞成怒,索性手朝地图上猛地一击,说:“陆军元帅,还是离开这里吧!”把隆美尔撵出了大厅。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希特勒。

3个月后,隆美尔牵涉进“7月20日阴谋用定时炸弹谋害元首”的案件中。10月14日,柏林来的特使给在家养病的隆美尔带来了两种选择:要么按叛国罪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被钢琴弦吊死;或者服毒自尽,为他保密,举行体面的国葬。隆美尔在极度痛苦中选择了后者。在日记中,隆美尔写道:“对于我,历史将作出怎样的裁决?如果我在这里胜利了,谁都会说,一切全是光荣……倘若我失败了,任何人又都会因此而责备我。”

对于隆美尔在军事上的优缺点,英国元帅卡弗在他主编的《现代世界名将》中评论道:“隆美尔在战场上获得的成功更多是出于战术天才,而非战略创见。他对德国的军事战略贡献不大。德国军事史上其他伟大的人物,如格纳森诺、克劳塞维茨、毛奇、施利芬等等,都处在普鲁士和德国重大战略的伟大传统的中心。隆美尔虽然也身处同列,但其成就完全在战术方面。同上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8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战中击落敌机352架的德国空军飞行头号飞行员——埃里希·哈特曼



对于世界各国空军中那些立志要当世界头号王牌杀手的飞行员来说,埃里希·哈特曼一定是最招他们痛恨的人。因为这位前德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352架的战绩创下世界空战史上空前绝后的纪录,这座很可能是永远无法攀越的高峰迫使哈特曼的后来者无可奈何地永久生活在他的阴影下!

天才少年哈特曼

  1922年4月19日出生于德国符腾堡地区魏斯扎赫城。父亲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军医。战争结束后,为躲避经济危机,于1925年(即哈特曼出生后的第三年)全家离开德国,到中国的长沙开了一家诊所。1929年,哈特曼随母亲和弟弟一同回国,3年后,老哈特曼也回到德国,在魏尔的俾斯曼大街开了一家诊所,行医谋生。

  哈特曼从小就喜欢飞行,他第一次尝试飞行是乘坐一架竹子做框。旧布蒙皮的滑翔机从房顶往下跳,落在事先挖好的松土坑里。哈特曼的母亲是一位富有冒险精神的飞行体育运动爱好者,这对哈特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母亲参加了伯布林根机场的航空俱乐部,取香驾驶克莱姆1-27轻型飞机,哈特曼兴高采烈地随母亲一起飞上了蓝天,开始有了真正的飞行体验。哈特曼的母亲是对他的飞行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第一人。

  1932年,由于经济困难,他们卖掉了飞机。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国掀起了飞行热。希特勒大力支持建立滑翔俱乐部。1936年,哈特曼的母亲在魏尔建立了一个俱乐部,亲任教员,招收青年人学习滑翔飞行,正上中学的哈特曼加入了俱乐部。

  14岁的哈特曼成为一名优秀的滑翔机驾驶员。1937年地,他获A级和B级滑翔机驾驶员证书,取得C级后,成为希特勒青年飞行团中的滑翔机教员。在中学里,哈特曼是不守规矩的学生,履历表里填有课间休息时点燃用木炭和硫磺制造的黑色粉末恐吓同学的记录。他的学习成绩一般,不求上进,考了个及格就心满意足,但却醉心于体育活动,一次,他未经训练就参加乐从33米高台跳下的滑雪比赛,动作竟然相当优美,同学们给他起了个“野母猪”的外号。

  1939年10月,哈特曼看上了一名叫乌尔苏拉·佩奇,昵称乌施的女同学,姑娘当时才15岁,哈特曼不顾姑娘家里的反对而死命追求,日后两人还真结为了伉俪。

  1939年9月1日,欧洲战争爆发,半年后,哈特曼高中毕业,立即报名参加了空军,父亲反对他的选择,老医生希望儿子去从事救人生命的事业,而不是去杀人,而且他认为战争会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母亲却理解哈特曼参军的志向。老医生无力阻止他,只好寄希望于战争尽快结束,那样的话儿子在停战后还能有足够的时间学医,继承祖业。

  哈特曼1940年10月15日加入乐德国空军第10训练团,驻扎在离东普鲁士的科尼斯堡15公里的新库伦地区。1941年3月,转入柏林加托夫第2空战学校,在训练团里学的是航空史、飞行原理和发动机的使用、设计和构造、空气动力学、材料学知识和气象学等飞行基础知识。

  到空战学校,主要是训练飞行。1941年3月24日,入校不到一个月的哈特曼放了单飞,至10月14日,基本飞行训练结束,他转入第布斯特歼击机飞行学校,学习驾驶梅赛施密特公司生产的ME-109式战斗机。

  在这里,他遇到了对他的飞行生涯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第二个人瞿哈根教官,教官是德国有名的特技飞行能手,他对哈特曼也特别赏识,他教哈特曼基本战术动作和独自驾驶ME-109的技术,还传授了了一些特技飞行的秘诀。

  1942年3月,哈特曼顺利结束飞行训练,获驾驶员证章,并晋升为少尉。在1942年六月转入空战和射击训练后,哈特曼很快显示出天生的射杀才能,他特别热衷于近距离射击,不喜欢当时流行的远距离射击。1942年6月3日,哈特曼驾驶ME-109D型飞机用机枪对拖靶射击50发,命中24发,引起教官和同行的注目。

  初学飞行的一帆风顺,难免使年轻的哈特曼有些得意忘形。1942年8月24日他在第布斯特表演特技飞行,飞完低空搜索、横滚和8字飞行后,他意犹未竞,又作了个从好来钨旧电影学来的惊险动作,从10米低空飞掠基地上空。结果,他受到关禁闭一周的处分,扣发3个月工资,有意思的是,这次冒险救了他一命,他因受罚没去执行计划好的一次战斗飞行,他的一位同伴驾驶他的飞机代替他出动,不料起飞后发动机出现故障,机毁人亡,死神与他擦肩而过。

  不久,他告别了父母及女友,开赴东线战场,加入德国空军第52战斗机联队,参加对苏军作战。初战受挫52联队在苏联南部战区作战,指挥部设在迈科普,哈特曼到达的时候刚巧目睹了一架ME-109式飞机迫降时起火爆炸,战争的残酷立即笼罩在他心头。

  哈特曼两天后被分配到第三大队,大队部设在索尔达卡兹卡亚,他到第7中队任勒斯曼中士的僚机。1942年10月14日,哈特曼和勒斯曼初次合作,驾驶ME-109。G-14式飞机在格罗兹尼一带作警戒飞行。

  忽然,耳机里传来命令:“7架歼击机和3架伊尔-2飞机正在普罗赫拉德尼吉附近扫射街道,命你等截击”。哈特曼紧跟勒斯曼向目标飞去,高度4000米。15分钟后,勒斯曼在无线电里呼叫“左前下方有敌机,靠拢,占位,然后攻击”。可是哈特曼怎么也找不到目标,俯冲时,他与长机拉开了30米距离,冲到1800米高度,仍找不到敌机的影子,于是改为平飞,就在这时,他看到了2000米远处有2架深绿色的飞机。哈特曼的心狂跳起来,他的机会来了,他加大速度,越过勒斯曼,抢占攻击位置,在距敌机300米时,他开了火,但所有炮弹都未击中,为了避免与苏机相撞,他拉杆规避。然而,他扎入了对方机群中,周围都是深绿色的苏军飞机,哈特曼觉得他快完了,他找不到勒斯曼,于是急转弯飞进一片小云块中,穿出云后他发现周围已没有飞机,这才松了口气。

  “别怕,我在掩护你,在穿云时,我已找不到你,赶快穿云下降,这样我就可以找到你”这是长机的声音。穿出云层后,哈特曼看到1500米处有一架飞机直奔而来,他惊慌地向西飞行,一边下降,想摆脱那架飞机。“向右转弯,这样我可以向你靠拢”又是勒斯曼的声音,此时,那架飞机截住了哈特曼的去路。两架飞机越来越近时,哈特曼加大油门,再次下降到超低空,向西飞去。向西疾驶时,哈特曼缩着脖子,躲在防弹钢板后面,等待苏机的炮弹射来,几分钟后,哈特曼发现自己飞到了厄尔布鲁士山,燃料却只够飞5分钟了。飞机迫降在一条狭小的公路上,两分钟后,德国步兵围了过来,用军车送哈特曼回机场,迫降地离机场有30公里远。冯。博宁大队长高声训斥着哈特曼,一条一条的数落他的罪状:

  1。未经允许擅自离开长机;2。抢占长机的射击位置;3。擅自进云层;4。把长机误认为敌机(多次躲避的是长机);5。没执行“靠拢”的命令;6。迷失方向;7。没有击中敌机,自己却受到伤害。

  这7条罪状,使哈特曼只好和地勤一起工作3天,作处罚。反思这次经历,哈特曼从长机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勒斯曼从不急于攻击,而认为要掌握时机,有很大的把握才射击,他讲究“观察和判断”,慢慢的,哈特曼克服了新飞行员的盲目性和不善观察的毛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8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胜利

  1942年11月5日下午,哈特曼和大队副官特雷普特中尉率4架飞机在迪戈附近起飞,区去拦截企图攻击德军地面部队的8架伊尔-2强击机和10架拉-3飞机作战。

  哈特曼第一个发现了苏机,大队副官命他组织和指挥攻击,哈特曼急速俯冲到50米高度,在100米距离以内,但枪炮弹从苏联飞机的装甲上弹了回来,他发现这样射击伊尔-2飞机纯属徒劳,这种飞机的装甲厚度是出了名的,他想起阿尔弗雷德。格里斯拉夫斯基过去告诉他的方法——攻击伊尔-2飞机的滑油散热器。

  哈特曼急速爬高,然后俯冲到离地仅几米的高度,从苏机的后下方逼近。60米距离,哈特曼对准滑油散热器开火,这次,苏机冒出了浓烟,拖着长长的火焰开始下降,接着,它的翼下发生了爆炸,碎片击中了哈特曼的飞机——他一直在后面穷追不舍。黑烟从发动机舱下冒出来,哈特曼意识到自己的飞机受伤了。

  当哈特曼想方设法迫降在地面时,舱内的浓烟熏的他几乎窒息,他爬出机舱时,苏机越2公里的地方爆炸了。步兵把哈特曼救了出来。哈特曼想,击落敌机也不是天方夜谈,这是他的第一次胜利。

  聪明的哈特曼很快悟出:这次胜利是新战术的胜利,在医院里,他想,如果离开敌机快一点,不至于要迫降,但这次比上次参战沉着,没有违记,较好的控制了火力,能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

  逐步的,哈特曼弄清了当时流行的盘旋战术并在远距离开火并非最好的办法,这样容易顾此失彼,他认为最好的战术应该是:搜索——攻击——脱离或暂停攻击,即及早发现敌机,但不忙于攻击,而是注意判明其他情况,若无别的敌机来袭,再发动突然的攻击,然后迅速脱离。

  第一次胜利的启示,使哈特曼慢慢获得了信心,也获得了新的战术——一种背离教科书的战术。渐露身手哈特曼被任命为克鲁平斯基的僚机,克鲁平斯基当时已击落飞机70多架(战争结束时,共击落197架,居世界第15位),此时,哈特曼才击落2架飞机,被战友称为“娃娃”。

  在与经验丰富的克鲁平斯基配合的日子里,哈特曼的战术逐步奏效,至1943年3月14日,他共击落敌机15架,获得了二级铁十字勋章。1943年底,他已出动110次,当上了长机,1943年5月25日,哈特曼又击落6架敌机,一次他与一架拉-6式飞机相撞,凭驾驶滑翔机的能力,把受伤的ME-109飞机迫降在德占区,这是他第5次迫降。

  事后,中队让他回家休假,在4个星期的假期里,哈特曼享受了斯图加特家中悠闲自在的日子,但战争留给他的烙印并不能完全消除,一天晚上,哈特曼在半夜惊醒,似乎听到僚机的急促警告:“转弯!转弯!”

  战争的态势正在逆转,盟军日益强大,德军日陷窘态。英美军持续不断的的大规模空袭,使德国不得安宁,哈特曼结束休假匆匆赶回前线。

  1943年7月5日,哈特曼一天出动4次,击落5架拉-5歼击机,这天战绩最大,但他的同伴克鲁平斯基因与敌机相撞而受伤,离开了中队,同一天死去的同伴还有5位,占中队兵力的三分之一,哈特曼不停出击,几乎每战必有斩获,战绩急剧上升。

  8月17日,哈特曼击落飞机达到80架,平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著名空战英雄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曼所创造的世界记录。9月,他升任中队长。9月底,哈特曼击落敌机115架,破默尔德斯创造的击落敌机100架的记录,成为新的“空军英雄”。10月29日,他击落了第150架,平了克鲁平斯基伤愈归队后于10月1日创造的150架的记录,令人称道的是,他这150架战果有148架是在2月底到10月底这8个月中取得的。平均每月打下18架,每5天打下3架。他因此被授予铁十字骑士勋章,并获准休假两周。

  当然,在此过程中他也有败走麦城的时候,差一点进了苏联人的战俘营。8月下旬,他在一次出动中飞机被击中,迫降到苏军防线后面,两名苏军士兵抓住了他,他急中生智,假装负了重伤,致使苏军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他在被压送后方的途中,趁德机轰炸的混乱跳车逃走,最后穿越战线回到自己人一边。

南方黑色魔鬼

  哈特曼击落150架飞机后,得到了很高赞誉,报上常常登出他和52联队其他“英雄”的照片。苏联飞行员给他起了个“南方黑色魔鬼”的绰号。所谓黑色魔鬼是哈特曼机头上画的一个象郁金香花心似的黑色箭头。据说有一段时间苏联飞行员一见到这个黑色箭头标志就躲得远远的,哈特曼因此竟无事可做,战果增长慢了下来。哈特曼改变了策略,他把这架画有黑色标记的飞机转让给没有经验的僚机,以保护他,而自己驾着没有标记的飞机。这样他又得到了与敌机格斗的机会。

  1944年1月至2月,哈特曼又击落飞机50架,平均每个飞行日击落大约2架飞机。哈特曼在攻击中已创造了一套战术,那就是“观察——判断——攻击——脱离”。但是,在东线的空战中,德国空军在数量上已居劣势,哈特曼必须经常应付苏联飞行员的攻击。于是,他又创造了一套防御战术。这两种方法相辅相成,形成一种守中寓攻攻守兼备的厉害战法。哈特曼每次在遭到对手从后下方攻击时,都采用一种向左或向右转弯下降的路线,迎着对方转弯,然后摆脱。对方逼近并要进行射击时,哈特曼镇静的在同一水平上飞行,然后侧滑等待,让对手冲前,然后以小速度转弯摆脱。

  “第8中队的奥伯雷泽尔对别人说,他不相信我击落飞机的数字。”哈特曼出色的战绩也引起了队内一些同人的怀疑或嫉妒。同他一起调来52联队的奥伯雷泽尔少尉就不服气,当面说哈特曼吹牛。哈特曼气冲冲找到大队长京特·勒尔少校,告了昔日战友一状。大队长扬了扬眉毛:“可我相信是真的!”哈特曼想出个妙招:“我愿意和他一起飞行、战斗。”第2天,奥伯雷泽尔果然被派来作为哈特曼的僚机。那一天,哈特曼升空击落2架敌机,奥伯雷泽尔臊的满脸通红,哑口无言。

  1944年3月2日,哈特曼击落飞机数达到了202架,希特勒授予他和克鲁平斯基中尉各一枚柏叶骑士十字勋章。哈特曼少尉和克鲁平斯基一起飞到阿尔卑斯山脉的贝希斯特加登山庄。在这里,希特勒亲手给他们授衔。参加授衔的共有16名王牌飞行员和两名步兵上校。哈特曼在这些人中年纪最轻,军衔最低,尤为引人注目。

  哈特曼顺道回家省亲。父母为儿子的战绩和勋章感到骄傲。但父亲喜中有忧,他端坐在沙发上严肃的说:“好,经过考验表明你是个有能力的战斗机飞行员,并且还活着。埃里希,你要相信,我们已经被打败了,战争失败了,现在我们得准备尝尝失败的味道了。”父亲拿过一张报纸,继续说:“即使戈培尔那种美妙的坚持到底的说教,也掩盖不了事实的真相。”哈特曼沉默不语,他无力反驳父亲。

  1944年3月18日,哈特曼回到伦贝格前线。他得知已晋升为中尉。这个时候,美国人最新式的P-51式飞机投入了东欧战场,给德军造成很大威胁。整条战线,无论是空中还是地面,都笼罩在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中。德国空军被迫随着地面军队不断向西转移,且战且退。

  1944年4月中旬,哈特曼的中队在齐利斯蒂的泽尔内什蒂作战,作战异常困难,大部分王牌飞行员奉命调回国,守卫日益吃紧的本土战线。哈特曼一直没走,他要负责培训那些不断补充来的新飞行员。他把自己的攻防战术耐心的向他们传授。

  4月18日,仍保持着全军最高胜利纪录(275架)的勒尔大队长奉调回国。“现在,小娃娃,我将不在妨碍你了!”勒尔走前留给哈特曼这么一句临别之言。

  5月初,在苏军强大的反击攻势面前,哈特曼的中队狼狈撤出苏联,移防罗马尼亚的罗曼。他们的任务是拦截袭击罗马尼亚石油中心的美国B-17,B-24轰炸机群,同时,继续同苏联空军作战。

  到5月底,哈特曼又击落23架飞机。1944年7月1日,哈特曼已击落250架飞机,成为德国空军(也是世界空军)第5个也是最后一个达到这个高峰的超级王牌。8月3日,希特勒授予哈特曼一枚剑柏骑士十字勋章,这是颁发这枚勋章以来第二次授予一位中尉。2年前,第52联队中队长曾获此殊荣。哈特曼成了德国空军的神奇人物和“民族英雄”。

  哈特曼来到了东普鲁士的拉斯腾堡,这里是希特勒的大本营,绰号“狼穴”,他走进用木版搭起的简陋房屋,看到斑斑的炸痕,7月20日,一群密谋反叛的军官在这里引爆了一枚定时炸弹,希特勒幸免于难。希特勒行动迟缓地出现了。他右耳被炸聋,人们只好冲着他的左耳说话,哈特曼大吃一惊。希特勒说话了:“面对未来我是乐观的……我相信,7月20日是命运挽救了我的生命,这样,我就能够在这个充满希望的时刻领导德国继续前进。”走出“狼穴”是,哈特曼只感到胸前的勋章分外沉重。

  8月上旬他回到了日益吃紧的东部前线。苏联空军的数量日益增长,近卫团的红色标志飞机,全由尖子飞行员组成。领导近卫团与德国人作战的,都是象阔日杜布、波雷什金、雷奇诺卡夫等一样击落德国飞机50架以上的王牌飞行员。哈特曼继续不停的出击,他那已让人望尘莫及的战果记录还在发疯似的上涨,不久达到了282架,他甩下了几乎所有的竞争对手,前面只剩下格尔德。巴克霍恩了·巴克霍恩攻强守弱,一次出动常常能打下比哈特曼更多的飞机,但自己也常常被打下,负伤住院,坐失战机。哈特曼攻守平衡,出动机会比巴克霍恩多。凭借这个优势,他大步赶上了巴克霍恩。

  8月23日,哈特曼3次升空,打下8架飞机。这时,他击落飞机总数达290架,终于超过了巴克霍恩。哈特曼成了德国空军最有成就的战斗能手,也是有史以来世界各国空军中击落飞机最多的人。哈特曼现在考虑的已不是对付哪个竞争对手,而是攀越击落敌机300架这座人类从未征服的高峰。

  1944年8月24日,哈特曼2次升空作战,击落敌机11架,从而使他击落飞机的总数达到301架,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击落飞机超过300架的王牌飞行员。第二天,哈特曼被请到赫拉巴克上校那里,上校对他说:“年轻人,衷心祝贺您!元首已经向您颁布了钻石骑士十字勋章。后天去沃尔夫桑泽报到,元首为您授勋。”

  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亲自发来电报表示祝贺。自从希特勒被炸伤后,他对谋反者及牵连的人进行了大清洗和残酷的迫害。整个沃尔桑泽笼罩在猜疑和恐惧中,安全措施异常严密,希特勒授勋的第三区严禁携带武器。被招去授勋的军官必须遵守安全规定,把手枪交给卫兵。这种带有怀疑性质的保护手段,哈特曼难以接受,他极力克制自己,对党卫军的安全军官说:“请您告诉元首,如果他对自己的前线军官不信任的话,那我就不想要勋章了。”

  那个安全军官的脸变白了,他加重语气反问:“是吗?”“是的。”哈特曼语气坚定的说。希特勒的空军副官反复琢磨,他最后决定允许哈特曼携枪受勋。

  8月25日哈特曼离开“狼穴”,他知道永远也不可能再看到元首了。元首的手很虚弱,一点力气都没有了。这时,德国空军战斗机司令加兰德将军欲调哈特曼到ME-262喷气式战斗机试飞指挥部去试飞新式飞机。但哈特曼坚持留在第52战斗机联队继续作战。离开柏林后,哈特曼乘火车赶往斯图加特。路上,他改变了以前暂不结婚的决定。在火车站站台上,哈特曼紧紧拥抱乌施,不停地吻她。“我的小宝贝,我们在这个假期里结婚吧!”“我们不是在上个月约好在圣诞节才结婚吗?”乌施惊讶之极。“我们大队许多人都结了婚,并可享受圣诞假期。如果我们不结婚,那我大概就不可能回来了。”哈特曼感到乌施的忧愁,于是俯下身不停的吻她。乌施被他的热情感动了,眼里闪着激动的泪花:“你现在是不是想说,我是你的第302个猎物?”她撒娇似的问哈特曼。“不,不是第302个,而是我唯一的一个。而我又是属于你的。”

  哈特曼在婚后第8天就返回了前线。他在匈牙利战场上阻击苏军的西进攻势,为挽救帝国的危局继续拼杀,战绩增长到了336架。1945年3月,在加兰德将军的一再请求下,他加入了全由超级尖子飞行员组成的“专家中队”,驾驶ME-262喷气式战斗机作战。但呆了不久就不耐烦了。月底他又返回了已移防至捷克斯洛伐克的52联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8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的战斗

  美国的P-51“野马”战机等待着哈特曼。P-51的出现,使德国空军打的非常艰苦。第52联队的杰出飞行员在作战中不断丧生。哈特曼升任第一大队指挥官,晋衔少校。他的大队任务是保卫罗马尼亚油田。不久,哈特曼击落了第一架“野马”式飞机,并追击另一架挂有副油箱的野马式,哈特曼用机炮将其击伤,迫使飞行员跳伞。但是,第一次与哈特曼交手后,美国飞行员也警惕起来了,他们在空战中展开大规模的盘旋,使哈特曼的机群常遭损失。第5次与美国人作战,哈特曼终于捕捉到了机会。战斗刚刚开始,哈特曼以1:4的劣势与美国人决战。他以最大的俯冲速度向一架P-51杀去,那架美机正在向一架ME-109射击。400米,300米,200米,100米,哈特曼用最大速度从P-51的后下方30度角接近,一按炮钮,P-51当即爆炸了。但是,哈特曼怎么也打不中另外的p-51。表示油量将尽的红灯突然闪动起来,美机越缠越紧。飞机快飞不动了,唯一的选择是跳伞。哈特曼咬咬牙,拉动手杆抛掉舱盖,然后向左压杆做了个180度横飞,转成倒飞。他掉了下去。大伞张开,徐徐下落。

  8架P-51好奇地围住他。哈特曼心里非常紧张,不知这些美国佬会不会遵守不射击对方跳伞飞行员的“规则”。正在这时,一架P-51向他飞来,哈特曼绝望了。可是,那个头带黄色飞行帽的美国飞行员,怒气冲冲的朝他打了一个手势,突然转弯向西飞。落地后,哈特曼被送回中队。

  在这次作战中,第一大队的一半飞机被击落,两名机长阵亡,多人受伤。老式Me-109难以应付“野马”。上司决定,德军停止攻击美国人,以保存实力。苏联人和美国人的两线夹击,使第52联队疲于奔命。不久,苏联人对布拉格实施轰炸,哈特曼又奉命升空作战。这次是30架美制A-20与苏联波-2一同出击,上层还有25架雅克-11和P-39护航。

  哈特曼指挥友机先冲击“野马”战斗机,然后再打轰炸机。他向最后一架“野马”开了火,将其击落。然后又打中另1架美机。这次作战,哈特曼出手不凡,先取二局。之后,哈特曼又冲向轰炸机群,又打下1架A-20轰炸机。与美国人的短暂交手,给哈特曼的战果记录上增加了7个数字,全是“野马”式。

战俘生涯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的这一天,哈特曼从捷克起飞,执行这次战争的最后一次任务,侦察一支苏军的位置,他没打算再进行空战,可是却撞上了8架雅克-11飞机,他们围着起火的布尔诺城绕圈。一架位于哈特曼下方的雅克-11无忧无虑地翻了一个斤斗,向地面的红军队伍表示祝贺。哈特曼示意僚机跟上,飞到距苏机65米处,打下了这架轻敌大意的飞机。这是哈特曼击落的第352架飞机。回到机场,联队长赫尔曼。格拉夫递给他一封电报:“格拉夫和哈特曼二人马上飞往多特蒙德,向英军投降。52联队其他人员留在原地向苏军投降。航空兵司令官赛得曼上将司令官的意图是坚决不能让对苏作战的超级王牌落入苏联人手中。但两位指挥官简单商议后,一致决定拒绝执行这道命令。他们不能丢下自己的部队自寻生路。他们烧毁了剩下的25架飞机,带着部属及家眷共200人从陆上撤向西方。在路上,他们遇到了美军坦克。

  “我是德国空军第52联队的指挥官格拉夫中校。这位是本联队第一大队指挥官哈特曼少校,在他周围的都是这个部队的人员和德国难民,我们到这儿来向美国军队投降。”但是盟军高级官员的协议中,捷克属于苏联受降区,在比尔森以东被美国人俘虏的德国人应该交给苏联进攻部队。

  1945年5月16日,美国人将哈特曼等移交给苏军。打下352架飞机、其中大部分是苏联飞机的哈特曼被从23岁起成了苏联战俘。由于哈特曼的“战绩”和他飞过ME-262的经历,苏联人对他进行了多次审问,想了解ME-262的有关情况,但哈特曼拒不合作。

  1949年12月,苏联法庭判处哈特曼25年徒刑。在监狱里哈特曼拒绝在矿井劳动。场长是一位上校,他对哈特曼的行为极为愤怒。哈特曼不甘示弱,他居然引用列宁的话来反击:“上校先生,5年多以前,您的国家打赢了战争,我是一个战败国的空军军官,而不是什么战犯。列宁说过,一个国家如果6个月之后还不释放战俘,那么他就是帝国主义国家,是一个堕落的国家。”上校吃了一惊。

  为了救出哈特曼,他的母亲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斯大林元帅:阁下,在当今为世界和平而努力奋斗的时候,我请求您,我向您的正义心呼吁,希望您能使一个自1949年起就没有得到自己儿子的任何音讯、十分思念儿子的母亲从巨大的悲痛和忧虑中解脱出来……让我的儿子劳改六年就回来吧!”可这封信没有得到回音。

  1955年,西德总理阿登纳又收到哈特曼母亲的信,这次,阿登纳亲自回了信,答应下个月采取措施使哈特曼获得自由。为兑现诺言,阿登纳在莫斯科签了一个一般协定和一个贸易协定,事先提出了释放战俘的条件。苏联同意把释放1945年起关押的战俘作为协定的一个内容。哈特曼列入了名单,被提前释放。

  1955年11月,回到西德不久的哈特曼与乌施举行了宗教仪式的婚礼,这是一个推迟了10年多的婚礼。为了解决生活问题,34岁的哈特曼又加入了正在重建的西德空军。1956年底,哈特曼正式回到空军工作。1957年2月,哈特曼添了一个女儿。不久,哈特曼赴美考察F-104回国后,哈特曼在歼击飞行学校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副校长,不久,改任新德国空军的第一个喷气式战斗机联队——第71战斗机联队指挥官。这个战斗机联队用德国一战王牌“里希特霍芬”的名字命名,装备F-86MKV1飞机。

  半年后的1958年10月,第71战斗机联队划归北约指挥的部队。1968年,哈特曼升为上校。1970年9月30日,哈特曼退出现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8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哈特曼在战斗中的杰出表现是他的对手都不得不承认和钦佩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称赞哈特曼是创造史无前例的世界记录的任务,并对哈特曼的独创战术尤为欣赏,称他是善于与“旧战术方法决裂”的伟大飞行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8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Leon001 at 2004-3-8 07:12 PM:
想楼主找下一战德军王牌机师厉秋芬的资料?记得是驾驶一台红色的战机的。独此一家

厉秋芬 我的确不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3-8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再找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5-18 04:3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