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79|回复: 6

黑暗中抚弦的灵魂-阿炳器乐作品(50年录音珍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19 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平简介: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

  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母亲秦氏出身农家,曾嫁与秦家,婚后不久便守寡,与华清和的结合遭到族人痛骂,在阿炳出生一年后便悒郁而死。阿炳一生下来就被父亲送至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带回道观,取学名华彦钧,小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读书。

  华雪梅精通各种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39年,阿炳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结为夫妇。



  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此时阿炳已完全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1950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拟聘阿炳为教师,但当时他已身患重病,无力应聘,12月4日与世长辞,葬于无锡西郊山脚下“一和山房”墓地,1951年3月27日其妻董彩娣病故。

  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远远超越了家传师承的藩篱,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阿炳生平的存世资料极为稀少,他既是个贫穷潦倒的街头流浪艺人,又是混迹于市井娼寮的小道士,达官贵人是不屑一顾,正统的乐坛更是排斥在外。但真正的音乐元素来自于大自然和底层民众的心灵呐喊。阿炳生前创作和改编的乐曲有七百多首,但迄今流传下来仅6首。这6首中,除了著名的二胡曲《二泉映月》之外,还有《听松》、《龙船》等。就是这仅存的6首曲子(三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也是在1950年夏,由中央音乐学院的杨荫浏教授专程去阿炳住处录下来的。




【艺术家】 阿炳   
【介质】 cd 五十年代原版录音珍藏
【国内出版社】九洲音像出版公司
【出版号】ISRC CN-A65-98-333-00/A.J6
【碟数】 1
【国家地区】中国大陆




曲目:


1、听松(二胡)
http://www.guqu.net/music/downlo ... qiye/01tingsong.mp3

    乐曲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颂民族英雄岳飞军威的同时,倾注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歌颂了中国人民青松般高洁的民族气节,钢铁般坚强的斗争意志和战胜敌人的英雄气概。全曲气魄豪迈,刚劲有力。
  
  听松:二胡曲。又名《听宋》。据阿炳说:“宋朝时候,金兀术给岳飞打得走投无路,狼狈逃至无锡惠泉山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宋朝兵马的声音。这曲便是描写这个故事,所以又名《听宋》。”据说阿炳在抗日战争时期每逢演奏此曲之前必讲一番南宋时期入侵者金兀术败逃的故事,以金兀术的败逃喻日寇的失败,以岳飞的奋斗精神预言中华民族的必然胜利。

  作者通过松涛借物咏怀,在赞颂民族英雄岳飞军威的同时,倾注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乐曲气魄豪迈,跌宕起伏,刚劲有力。

  引子气魄宏大,犹如呼啸的松涛震荡山谷,气势宏伟,苍劲有力,使人感受到一种坚毅不拔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第一段以微弱的颤音和断奏引出强有力的号角音调,具有强烈的时代战斗气息。第二段则是乐曲的主体,始终贯穿第一段出现的号角音调,慢起渐快,力度从弱到强,在旋律进行中大跳音程很多,节奏复杂多变,并连续使用切分音,因而音乐气势如奇峰兀立,苍劲挺拔。表现了一种不可阻挡的气概。第三段开始是间歇沉着的音型,然后是明朗雄健的乐句;尾声快而有力,在类似锣鼓“急急风”的节奏中结束全曲。

  全曲短小精悍,气势浩大,层次分明,构思新颖,旋律流畅,一气呵成,速度和力度倏忽多变,具有戏剧性效果。在演奏上大多采用一字一弓,就是在极快速度的十六分音符时也字字清楚有力,因而乐曲气势豪放。阿炳在二胡上用的是老弦和中弦,声音特别浓厚有力。在音乐格调上与《二泉映月》的细腻委婉截然不同。




2、寒春风曲(二胡)
http://www.guqu.net/music/downlo ... iye/02hanchunfq.mp3

     二胡曲,通过对初春寒风的描绘,表现了阿炳苦难坎坷抗争的一生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寒春风曲:二胡曲。阿炳自己说是道家失传了的《梵音》曲调,而杨荫柳先生研究的结果是阿炳自己的作品,

  此曲是《二泉映月》的姊妹篇,旋律刚劲明朗、色彩多变,全曲为单一的变奏曲式,由三个基本乐句组成,为四四拍子共一百小节四百拍,其中约有一百拍的旋律与《二泉映月》基本相同。

  第一乐句力度强大激昂,表现了对美好前景的强烈追求;第二乐句旋律急速下降,表达了阿炳内心的不平静;第三乐句利用滑音奏法模拟初春季节刮起的阵阵刺骨寒风,表露了在追求美好生活中所遇到的坎坷困苦。

  从曲名看是描写春天所吹的寒风,而乐曲本身让人感受到的是被压迫的沉重唉叹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此曲有阿炳于1950年夏演奏的钢丝录音。





3、昭君出塞(琵琶)
http://www.guqu.net/music/downlo ... iye/03zhaojuncs.mp3

     琵琶独奏,阿炳作曲,乐曲通过刻画昭君出塞时的情绪变化,表达了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无限感慨。

  昭君出塞:这是阿炳父亲华雪梅亲传的琵琶曲,与《昭君怨》及《塞上曲》没有相似之处。

  乐曲共分三段:第一段旋律端庄深刻,刻画了昭君出塞时的激昂悲愤之情和离别故土的悲痛哀怨之情。

  第二段节奏沉稳单一,旋律富有内在动力,表现了一个纷杂的场面。

  第三段结构短小,音乐轻快明朗,层次分明,表达了对昭君出塞的无限感慨。





4、二泉映月(二胡)
http://www.guqu.net/music/downlo ... qiye/04erquanyy.mp3

  二泉映月: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阿炳的朋友陆墟曾这样描写过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时的情景:“大雪象鹅毛似的飘下来,对门的公园,被碎石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哀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媪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瞎子在公园路上从东向西而来,在惨淡的灯光下,我依稀认得就是阿炳夫妇俩。阿炳用右胁夹着小竹竿,背上背着一把琵琶,二胡挂在左肩,咿咿呜呜地拉着,在淅淅疯疯的飞雪中,发出凄厉欲绝的袅袅之音。”

  这首曲子开始并无标题,阿炳常在行街穿巷途中信手拉奏,卖艺时并未演奏此曲,阿炳曾把它称做“自来腔”,他的邻居们都叫它《依心曲》,后来在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联想到无锡著名景点“二泉”而命名为《二泉映月》(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这时方定下曲谱。贺绿汀曾说:“《二泉映月》这个风雅的名字,其实与他的音乐是矛盾的。与其说音乐描写了二泉映月的风景,不如说是深刻地抒发了瞎子阿炳自已的痛苦身世。”

  1950年深秋,在无锡举行的一次音乐会上,阿炳首次也是最后一次演奏此曲,博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1951年,天津人民广播电台首次播放此曲;1959年10周年国庆时,中国对外文化协会又将此曲作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代表之一送给国际友人。从此,此曲在国内外广泛流传,并获得很高评价。1985年,此曲在美国被灌成唱片,并在流行全美的十一首中国乐曲中名列榜首。

  后来,彭修文将此曲改编成民族器乐合奏曲;吴祖强改编成弦乐合奏曲;丁芷诺、何占豪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丁善德改编成弦乐四重奏等等。中国唱片社曾将阿炳于1950年夏演奏此曲的钢丝录音制成唱片,畅销海内外。

  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5、大浪淘沙(琵琶)
http://www.guqu.net/music/downlo ... qiye/05daliants.mp3

     琵琶独奏,阿炳作曲,乐曲表现了作者对不平人世的无限感慨及对命运的态度。

  大浪淘沙:琵琶曲。此曲经杨荫柳、曹安和二位先生录音并记谱才得以保存下来。据阿炳生前所言,这曲原是道家的《梵音》合奏曲牌,是他在琵琶上弹奏而成。但据杨荫浏查证,道家中并无此曲。乐曲第一段旋律与广东音乐《三潭印月》曲首的旋律相近似,很有可能此曲是华彦钧根据他所熟悉的音调创作的。
  乐曲共三段。开始的慢板段落是全曲的主体部分,篇幅较长。在短小的引子之后,主题呈现,旋律深沉苍劲,柔中带刚并富于感叹。时起时伏的音浪,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平和激愤。这个长达十一小节的主题,用段末扩充、换头、搭尾和通过出现清角音(fa)等变换旋律创作技法,变奏了五次,从多侧面揭示主题的音乐内涵。

  第二段篇幅短小,是个过渡段落,主要用“摭分”指法演奏,并作重复和模进,音乐滔滔不绝,情调轻快,富有动力。

  第三段速度更快,旋律富有棱角,节奏坚定,音乐铿锵有力,表现了一种坚强不屈的气质,乐曲在充满自信和乐观的气氛中结束。

  此曲获“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作品奖” 。




6、龙船(琵琶)
http://www.guqu.net/music/downlo ... iye/06longchuan.mp3

     琵琵独奏,阿炳根据民间流行曲调改编而成,乐曲表现人们在端午节龙船竞渡时的欢乐情景。
  
  龙船:琵琶曲,原是民间所流行的一个琵琶曲调。乐曲描写人们在端午节龙船竞渡时的欢乐情景。阿炳为表现欢乐纷繁的节日场面,选用了民间吹打音乐中常用的循环体结构,“打”一段,“吹”一段,吹打相间进行。

  乐曲共有八段。一开始用琵琶模仿“三通鼓”,在每通鼓之后垫以锣鼓点。“三通鼓”用于古代战争中以击鼓催征。《龙船》选用了“三通鼓”显然是为了表现一个“竞”字。阿炳还把《流水》等群众熟悉的锣鼓点移植到琵琶上组成为段落,以渲染节日气氛。

  第二段引用了无锡民歌《下盘棋》的曲调,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

  第一段出现的锣鼓声在第三、五、七段中循环再现。

  第四段同第二段近似,但加用了新的民歌素材,在音调上也有所变化。

  第六段用扫弦奏法烘托出欢腾跳跃的曲调,使乐队曲情绪更为热烈,把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第八段是全曲的尾声,速度由慢渐快,主要用扫弦技法来渲染气氛,全曲在热烈欢腾中结束。

  乐曲中出现的四次曲调,前三次取材于民歌,最后一次是器乐曲《锣鼓四合》中之《玉娥郎》片段。为表现乐曲内容需要,对歌调不是发扬其优美抒情的特点与热烈的锣鼓声相对比,而是采用“弹”与“分”的技法演奏均匀的八分音符,后半拍为双音,以加强旋律进行的动力,犹如划船的人们同心协力,动作一致,破浪前进。琵琶还用长轮技法模拟唢呐循环换气以增强旋律的气势。


附:
7、二泉映月(二胡与民乐队)
http://www.guqu.net/music/downlo ... qiye/07erquanyy.mp3
 楼主| 发表于 2004-11-19 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11月19日测有效 速度150kb/s左右


Fri Nov 19 01:32:09 2004 正在连接 www.guqu.net:80
Fri Nov 19 01:32:09 2004 正在连接 www.guqu.net [IP=61.144.255.244:80]
Fri Nov 19 01:32:10 2004 已连接.
Fri Nov 19 01:32:10 2004 GET /music/download/zhuanji/abinqiye/02hanchunfq.mp3 HTTP/1.1
Fri Nov 19 01:32:10 2004 Host: www.guqu.net
Fri Nov 19 01:32:10 2004 Accept: */*
Fri Nov 19 01:32:10 2004 Referer: http://www.yourblog.org/Data/200411/175272.html
Fri Nov 19 01:32:10 2004 User-Agent: Mozilla/4.0 (compatible; MSIE 5.00; Windows 98)
Fri Nov 19 01:32:10 2004 Pragma: no-cache
Fri Nov 19 01:32:10 2004 Cache-Control: no-cache
Fri Nov 19 01:32:10 2004 Connection: close
Fri Nov 19 01:32:11 2004 HTTP/1.1 200 OK
Fri Nov 19 01:32:11 2004 Server: Microsoft-IIS/5.0
Fri Nov 19 01:32:11 2004 Connection: close
Fri Nov 19 01:32:11 2004 Date: Thu, 18 Nov 2004 17:32:46 GMT
Fri Nov 19 01:32:11 2004 Content-Type: audio/mpeg
Fri Nov 19 01:32:11 2004 Accept-Ranges: bytes
Fri Nov 19 01:32:11 2004 Last-Modified: Mon, 13 Sep 2004 12:18:57 GMT
Fri Nov 19 01:32:11 2004 ETag: "e49625d88b99c41:8b3"
Fri Nov 19 01:32:11 2004 Content-Length: 8235008
Fri Nov 19 01:32:11 2004 开始接受数据!
Fri Nov 19 01:32:14 2004 User Cancel at 383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4 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非常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喜欢

                               二泉映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4 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马上翻出来听。
好记得以前爷爷早晚做什么什么运动时,收音机里放的就时二泉映月,那时我好像才6 7岁,真的对它不怎么感冒,慢慢越长大越听越有滋味,顺带让我想起小时候跟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的日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11-24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题(佚名)
残月孤照二泉边, 风声隐传胡琴声,
盲艺拄杖步蹒跚,哭诉人间世不平。

[ Last edited by 心是孤独JUN on 2004-11-24 at 02:49 A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3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在黑暗中听了会掉泪的音乐
想起那些世间无法避免的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14 0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路过校门的天桥,又见到那对我认为是盲人的卖唱夫妇,拉着二胡"唱老鼠爱大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4-5-10 16:09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