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409|回复: 1

小泉“大话”孔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30 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泉“大话”孔子?

--------------------------------------------------------------------------------

● 公孙笑

  中国政府以日本未能对二战罪行诚心忏悔,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出尔反尔,缩短了副总理吴仪在日本的行程,并取消她同日相小泉纯一郎的会面。

  一般认为,小泉5月16日在众议院的谈话,是这次中日关系风波再起的导火线。

  小泉在众议院的答辩中表示每个国家都有追悼阵亡者的心意,采取什么样的追悼方式别国不应干涉,并表示今后将继续参拜。在小泉的答辩中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关于甲级战犯合祭的问题。小泉当时引用了孔子的一段话,根据外电报道,那是:“But remember the saying by Confucius:‘Condemn the offense, but pity the offender.’”

  可惜本地华文媒体都没报道这段话,更别说查证其出处。

  有位同事观看本地亚洲新闻台的报道,看到的英文翻译是:“As Confucius said, ‘you hate the crime but not the criminals.’”,也一直想不起这句孔子“名言”出自何处。

  本区域其他华文媒体,把它译成“恶其意不恶其人”、“恨罪不恨人”或“憎其罪不憎其人”的都有,但怎么看都不像是孔子门生编辑的《论语》中收录的“子曰”名句。这就是外国人用本身语文引述中国名言,通讯记者再把它翻译成英文,最后可能难以还原的麻烦。

拿孔子当挡箭牌

  新华社5月24日引述泰国华文报《亚洲日报》的署名文章,说小泉完全歪曲了孔子的意思,说什么一个人死了就不必再计较他,即“对事不对人”。其实他每年去祭拜战犯,并非仅仅为了这些死人,而是去祭拜日本军国主义的精神象征。小泉祭拜靖国神社,是“祭其意不祭其人”,这和孔子所说的“恶其意不恶其人”恰恰相反。人民网记者17日从东京发出的报道,则把它译成“恨罪不恨人”。显然大家都是根据日文或英文稿直译,谁也不能肯定其原文。

  日本《朝日新闻》18日的社论则抨击小泉一意孤行和拿孔子名言当挡箭牌,一再伤害亚洲邻国的感受。《纽约时报》记者James Brooke 和《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Joseph Kahn和Chris Buckley在24日发表的两篇分析文章中,都指出小泉把华夏子孙尊崇的至圣先师孔老夫子当遮羞布,只有更惹火中韩人民和日本自由派。(可惜他们没引述孔子名言:“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篇》)

  日本在野社民党主席福岛瑞穗18日会见记者时,批评小泉辩称孔子说过“恶其意不恶其人”,福岛认为“如果是受害人这么说还可以理解,这种话不是作为加害国的首相应该说的。实在是没脑子。”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

  从英文字面推敲,小泉所引语录或是出自《论语·颜渊篇》的“攻其恶,无攻人之恶。”。其原文如下: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

  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中译:

  樊迟跟随孔子在祭坛下面休息。他问孔子:“要怎样才能崇扬德行、消除怨恶和辨明迷惑?”

  孔子说:“问得好。如果是一件好事,就得立刻去做,当要获得什么酬劳时,走在后面,这不就是崇扬德行么!当发现错误时,他应该先责备自己,不要去责备别人,这不就是消除怨恶么!当一个人在盛怒时,往往会带来麻烦,有时还要连累父母,那不就是迷惑么!”

  或译:

  樊迟陪同孔子到舞雩台下游憩。樊迟说:“请问应该怎样提升品德、消除积怨,辨清事理?”

  孔子说:“问得好。先努力工作,不计较之后的得失,不是可以提升品德吗?改掉自己的过错,不诋毁别人的过错,不是可以消除积怨吗?忍不住一时的愤怒,而忘掉自身的安危,甚至连累父母,不就是不明白道理吗?”

  英译:

   Accompanying his master to rest by an altar, Fan Chi asked: “May I know how to increase virtue, how to decrease hatred, and how to dismiss illusion?”

Confucius answered: “Those are good questions. When it is a right thing, go ahead to do it. When it is time to be rewarded, stay behind. Aren't methods to increase virtue! When a person discovers a wrong thing, he should blame himself first, not others. Wouldn't this decrease hatred! When a man is furious, he often brings troubles to himself and, sometimes, his parents too. Isn't that a delusion!”

“小泉正沾沾自喜地窃笑”

  颜渊篇共计2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攻其恶,无攻人之恶”中国人很少引用,倒是日本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实业家和教育家涉泽荣一在其《论语评析》中文版里有相当详尽的剖析,即发现恶习时,应先反省自己,而不是去攻击指责别人的恶习。

  参照小泉答辩的上下文,小泉引用的若是这段话,其反面用意可是再明显不过。

  然而,中新社25日引述日本共同社的署名文章说,小泉所引“憎其罪不憎其人”虽说是孔子的话,但并非出自《论语》。在孔子的九世孙孔鲋的著述中,作为孔子所言记有“古之听讼者,恶其意不恶其人”,这句话虽被日本人所喜欢,但在中国并非脍炙人口。有关其出处的这个说法仍待查证。文章说,小泉答辩并没站在承认甲级战犯所犯罪行的这一基本立场上,而是“引用孔夫子的话从中国那里高明地赢得了一分,而似乎正在那儿沾沾自喜地窃笑”。

  扰攘了两个星期,小泉引孔子名言的出处,依然是个谜。

  倒是《朝日新闻》的社论一点也不含糊。它批评小泉巧言令色、刚愎自用,损害了国家利益,却一点悔意都没有,并在文末引另一句孔子名言回赠小泉:

  “Here is another quote from Confucius: ‘A man who has committed a mistake and does not correct it is committing another mistake.’”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孔子说:“有过错而不改,那就是真正的过错。”)

  这句名言出自《论语·卫灵公篇》。三岁小孩都懂得它的道理。
发表于 2005-5-31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注]转自 tom.com 新闻 05.5.31

小泉用孔子学说为参拜靖国神社辩解存在3大误区

--------------------------------------------------------------------------------
http://news.tom.com 2005年05月31日09时13分??来源:人民网??




日本首相小泉自称爱读孔子学说,日前他在为自己参拜靖国神社辩解时说:“‘恶其意,不恶其人’是孔子的话。参拜不是为了某一个人。”小泉言外之意是,即使对于甲级战犯,也应憎恶其罪,不憎恶其人。日本一家媒体报道说:“(小泉)以引用孔夫子的话从中国那里‘高明地赢得了一分’,似乎正在那里沾沾自喜地窃笑。”殊不知,露怯丢份的正是小泉,他自以为是地引经据典,断章取义地穿凿附会,笔者以为他的辩解至少存在三大误区。

  误区之一为涉嫌假传圣人之语。小泉所引用“孔子所言”,出自《孔丛子》中“刑论”篇。目前学界对《孔丛子》一书的权威看法是,该书托名秦朝时期孔鲋编,疑系三国时期魏国王肃伪作。现有七卷,搜集并臆造了孔子以下子思、子上、子高、子顺的言论,以及孔鲋与孔臧的事迹、文章,编成此书。可见《孔丛子》一书并非公认的孔子学说版本。小泉对孔子学说涉猎比较广泛无可非议,但国会答辩引用之语,应该出自公认权威版本,而不该出自存在争议版本,这不算是苛求。

  误区之二是断章取义。小泉所引“孔子所言”其原文是:子张问曰:“听讼可以若此乎?”孔子曰:“可哉。古之听讼者,恶其意,不恶其人,求所以生之;不得其所以生,乃刑之。君必与众共焉,爱民而重弃之也。今之听讼者,不恶其意而恶其人,求所以杀,是反古之道也。”如果引用,那么至少应以完整一句为单位,即“古之听讼者,恶其意,不恶其人,求所以生之”,由此可知“恶其意,不恶其人”是从“听讼”(即审案)而言的,既非无的放矢,也非广而论之。小泉所引“孔子曰”,假设确有所言,也属于断章取义地自由发挥。

  误区之三是用错了地方。《孔丛子》原文中所谓“听讼若此”之“若此”是指在审案时“宥过赦小罪,老弱不受刑”。而众所周知,靖国神社供奉着的14名日本二战甲级战犯罪恶滔天,岂能划入能够宽宥的小罪小过之列,他们是疯狂屠戮邻国人民的刽子手,又岂能划入值得怜悯、哀矜的弱者之列呢?

  针对小泉引用所谓“憎恶其罪,不憎恶其人”,日本共同社的评论说:“根据小泉发言的语境,这里的‘罪’应该是指从‘9·18事变’到战败的15年间策划并进行了战争、给日本国民和亚洲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重大战争犯罪。但是小泉对甲级战犯的‘罪’是如何认识的,我们完全不清楚。”日本社民党党首福岛瑞穗会见记者时说:“如果是受害人这么说还可以理解,这种话不是作为加害国家的首相应该说的。实在是没脑子。”《朝日新闻》就此发表社论批评小泉巧言令色、刚愎自用,并引用孔子名言回赠小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其意是:有过错而不改,那是真正的错误。对于这句公认正版的孔子至理名言,小泉是不是应该好好学学呢?

[ Last edited by 擦肩而过 on 2005-5-31 at 13:58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5-17 14: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