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47|回复: 9

[老帖,但还是要发]徐本禹感动中国的大学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31 0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别人帮助了我,我一定要帮助别人”
  
  徐本禹出生在山东聊城一个贫困农民家庭里。1999年,他考入华中农业大学。那年冬天,天气很冷,他却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训服。一位同学的母亲送给他两件冬装,并关切地说:“天冷了,别冻着。今后生活方面有什么困难就告诉阿姨。”第一次远离家乡和亲人,第一次在他乡得到好心人的帮助,第一次有了回家的感觉,让徐本禹至今不能忘记:“当时我知道无论说什么都是苍白无力的。我惟一能做的就是把爱心传递下去,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别人帮助了我,我一定要帮助别人。”这就是徐本禹作出到贫困山区义务支教决定最充足的理由,也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支撑着他坚持下去的原动力。
  
  他作出了让所有人惊异的决定
  
  在许多人眼中,徐本禹这个22岁的大学毕业生有着令人羡慕的前程。2003年,他以372分的高分考取了本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然而,徐本禹却作出了让所有人惊异的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去贵州省大方县为民小学教书。当他打电话把这个决定告诉父亲时,电话那端的父亲哭了。长久的啜泣之后,父亲用发颤的声音说:“全家尊重你的选择,孩子,你去吧……”
  上大三时,徐本禹在《中国少年报》上读到了一篇题为《当阳光洒进山洞里……》的文章:“阳光洒进山洞,清脆的读书声响起,穿越杂乱的岩石,回荡在贵州大方县猫场镇这个名叫狗吊岩的地方。这里至今水电不通,全村只有一条泥泞的小道通往18公里外的镇子。1997年,这里有了自己的小学——建在山上的岩洞里,5个年级146名学生,3个老师……”读着读着,徐本禹哭了,他决定要用自己的方式来帮助这些岩洞里的孩子。徐本禹在校园里开始为这些从未谋过面的孩子们募捐,呼吁大家和他一起利用暑假时间到贵州支教。
  当年暑假,徐本禹和4个同学带着3箱衣服、1口袋书及500元钱坐上火车前往贵州。几经辗转,他们终于到达目的地——猫场镇狗吊岩村。当徐本禹一行走进岩洞里的为民小学时,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岩洞里的教室是用两堵仅一人多高的墙隔开的,中间是过道。南边是个四年级复式班,北边是六年级。四年级的黑板搭在岩洞上,是用两根棍子支撑着一块木板做成的。如果我不是亲眼看到这种情形,无论怎么想也想不到这里的条件会如此差。”
  当暑假结束返校时,狗吊岩的孩子们流着眼泪,一直把徐本禹一行送到好几公里外,他们拿着自制的小红旗簇拥在徐本禹身旁,硬把几个煮熟的鸡蛋塞进他的背包。
  一个孩子仰着头问道:“徐老师,你还会回来吗?”徐本禹噙着眼泪,点了点头。他没有告诉孩子们,他正在准备考研究生。
  2003年4月16日晚上,徐本禹彻夜未眠,狗吊岩村孩子们期待的眼光一直在他脑海中闪现。就在这个夜晚,徐本禹作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放弃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回到狗吊岩村去帮助那些孩子。
  
  为了山区的孩子,他忍受孤独和寂寞
  
  2003年7月16日,徐本禹带着3000册图书和7位志愿追随的同学一起来到狗吊岩村。这里好像一个信息封闭的孤岛,不通公路、电话,物质文化生活极度匮乏,晚上只能点油灯照明,寄一封信也要在周末走18公里崎岖的山路到镇上。每天吃的是玉米面、土豆和酸菜汤,晚上,满身乱爬的跳蚤几乎让他们无法入睡。没过多久,志愿者一个又一个地离开了。
  8月1日,最后一个同来的志愿者也坐上了返回武汉的长途车。车窗内外,去送行的徐本禹同他无语对视:“真的坚持不下去,就回学校吧。”同学的一番话让他有些触动,经过一番思考,徐本禹还是留了下来。
  徐本禹和村委会主任一家吃住在一起。原来徐本禹是不吃辣椒的,可是来到这里以后,每天都要吃辣椒,让他有一种想吐的感觉。这里的卫生条件很差,苍蝇到处乱飞,在吃饭的时候经常发现苍蝇在里面。“当地情况就是这样,刚开始很恶心。我对自己说,就当没看见罢了。现在我已经可以吃玉米面和酸汤了。饿的时候,一顿可以吃三碗玉米饭。只有吃饱了,身体才有保障,才能在这里支教下去。”
  徐本禹住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房间里很少见到阳光,这个小空间成了他学习的乐园——一张桌子上摆满了书籍,有专业书、文学书、英语书、数学书等,还有一些书放在床上,地上摆放着生活用品和好心人捐的物品,原本狭小的房间变得更加狭小。
  徐本禹在这里一周要上6天课,每天上课时间达8个小时。他自己负责五年级1个班,除了教语文、数学外,还要教英语、体育、音乐等。由于信息闭塞,学生对外界了解极少。徐本禹问全班40名学生,有多少人听说过雷锋的名字,结果只有4个人知道。徐本禹说:“这里的学生记忆力和理解力都很差,有时讲了10遍、20遍的东西,学生还是听不懂。有时,我气得把书一丢,走出教室,可最后还是得回来。这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诲人不倦’!”
  2003年12月7日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崎岖不平的小路变得更加泥泞。12月8日,当徐本禹走进教室的时候,发现有5名学生没有来上课,他问同学知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没有来上课,有的说天气太冷,路不好走,走到半路又回去了。当天上午,徐本禹没有上课,来到了没有上学的学生黄绍超家,在家玩的还有黄绍超的弟弟,这个孩子也已经半个月没有去上学了。徐本禹后来得知,黄绍超的爸妈都外出务工了,家中只有爷爷奶奶,老人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像这样的家庭在这里还有很多。这样一来,督促学生学习的任务全都落在了老师的身上。
  也是12月8日那天,由于何福洋和弟弟何伟都没有来上课,徐本禹来到他们家。当问他俩为什么没有去上学时,何伟说:“没有鞋穿!”说完,兄弟俩都哭了。当徐本禹把目光投向兄弟俩那沾满泥巴的小脚时,心里一阵刺痛:自己穿着皮鞋脚还冷,而他们却打着赤脚,他们怎么能够受得了?在回校的路上,徐本禹心里越想越痛……回到学校后,他拿出50元钱托人给何福洋家送去。
  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学校的学生增多了,现在,这里的学生从140人上升到了250人左右。慢慢地,孩子们可以听懂普通话了,与人交流也不害羞了。
  而徐本禹心里的孤寂,却只有向学友、师长倾诉。2004年4月,徐本禹回到母校作报告时,第一句话是:“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快坚持不住了……”本以为会听到豪言壮语的师生们惊呆了,沉默了,许多人的眼泪夺眶而出。
  报告会后,徐本禹又返回了狗吊岩村,依然每天沿着那崎岖的山路,去给孩子们上课。
  
  因为徐本禹而感动,因为感动而行动
  
  徐本禹在狗吊岩村为民小学支教半年后,学校从岩洞搬出来,修建了新的校舍,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2004年春夏之交,大方县大水乡党委书记沈义勇邀请徐本禹去作报告。在开往大水乡的车上,沈书记希望徐本禹能到大水乡支教。
  大水乡大石小学的校舍是一座有几十年历史的两层木楼,上面一层摇摇欲坠,其中一间是四年级教室,另一间门口挂着“危险,不要靠近”的牌子。还有一间教室是用红白蓝相间条纹的塑料布围成的,木板和砖头搭就的课桌和凳子随时可能倾覆,但孩子们似乎早就习以为常,趴在“课桌”上,眼神那么专注。
  这一切深深震撼着徐本禹。他在决定到大石小学的同时,给华中农业大学团委书记写了三封信,谈了自己的困难、处境和想法。这三封信引起了学校的极大关注。学校党委书记李忠云说:“要去人看看,要支持徐本禹,把小学的校舍修一修。我们应该为西部基础教育做点事,这是大学的社会责任。”2004年6月26日,华中农业大学的两位老师来到了贵州省大方县。他们看望了徐本禹,考察了猫场镇狗吊岩村的为民小学和大水乡大石村小学,深受震动。就在两位老师在大方县的山路上颠簸的时候,他们接到了华中农业大学校长张端品教授打来的电话。张校长说:“学校决定捐助8万元帮助徐本禹,用来为当地小学修建新校舍。”
  2004年7月,华中农业大学一些老师和学生放弃休假,将在贵州大方县拍的照片选出100幅,配上简要文字,以《两所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为题发到网上。短短9天,这篇帖子的点击率就超过了百万,很多网友是流着泪读完这篇帖子的。紧接着,从祖国内地到港澳台,从亚洲到欧洲,从北美到澳洲,要求捐款捐物的电子邮件雪片般地飞来,网友们表达了一个共同的意愿:因为徐本禹的故事而感动,因为感动而行动……13个国家的热心人士要求资助大石小学的贫困学生。美籍华人陈旭昭女士还在美国进行募捐,为大石小学的学生寄来2000美元。2004年7月初,54岁的王昌茹从武汉赶到了大方县:“我是冲着徐本禹来的,徐本禹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她决定与徐本禹一起支教。
  本刊补述:2005年2月17日晚,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4年年度人物评选”颁奖晚会上,当主持人宣读完评委会对徐本禹的颁奖辞后,徐本禹哭了,在场的很多观众也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楼主| 发表于 2005-5-31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5-31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很多他的报告了
能坚持那么久
感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做了一个国家应该做的事情
很受刺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1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恩图报 也是我将坚持的一条人生主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我看了感动中国后的感想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2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中国评委会颁奖辞: 

    牛玉儒 名叫牛玉儒,人像孺子牛,背负着草原人的幸福上路,这幸福是他的给养,也是他的方向。风雨人生、利弊得失,他兢兢业业地遵循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祖训。为官一任,他给我们留下激情燃烧的背影,让精神穿越时代长青。他让活着的人肃然起敬;他让天空成为雄鹰的故乡!

  梁万俊 鹰是天空中最娴熟的飞行家,但是他却有比鹰还要优秀的飞行技能。万米高空之上,数险并发之际,他从容镇静,瞬间的选择注定了这次飞行象彩虹一样辉煌。生死八分,惊天一落,他创造了奇迹!为你骄傲!中国军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刘翔 12秒91,他就实现了一次伟大的跨越,100年来的记录成了身后的历史,十重栏杆不再是东方人的障碍,因为中国有刘翔,亚洲有刘翔!这个风一样的年轻人,他不断超越,永不言败,代表着一个正在加速的民族。他身披国旗,一跃站在世界面前。

  明正彬 刀尖上的舞蹈,之所以能够夺人心魄,是因为那是铁与血的交响。明正彬就是在刀尖上跳舞的人。在毒贩子面前,他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而毒贩子在他手下,过不去、藏不住,逃不掉。因为有他和他的战友,我们才能享受阳光的灿烂。

  任长霞 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孙必干 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2004年,这个老人不知疲倦的奔走,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田世国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诚已经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

  徐本禹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的眼睛。

  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桂希恩 他清贫而充实,温和而坚定。仁者的责任让他知难而上。他让温暖传递,他让爱心汇聚,直到更多人向弱者张开双臂,直到角落里的人们看到春天。他不惧怕死亡,因为他对生命有更博大的爱。

    [特别奖]女排 中国女排,曾经沸腾了一代人的热血,也在中国人的心里留下了长达20年的期待,2004年的一天,于无声处,绝地反击。是她们,让最后的希望攀援着意志的臂膀上升,直到最后一记重扣敲开欢庆的锣鼓。金牌唤回曾经的光荣,胜利开启崭新的梦想!

   
     首先请多注意一下颁奖词的最后一句.我一直都认为最后一句都是激励人心的句子.但是我发现这些句子,看了都有不同的感觉.以上只是个人观点.
牛玉儒; 让我想起鲁迅的"俯首甘为儒子牛".其实我们太需要这样的人民公仆.不过这样不是更表明我国很需要这样的人吗?为什么在西文社会这样的人是最正常的行为,而到了我们国家却成为了受人尊敬的人.我不是说这种人不值得尊敬.而是是不是更加去深思中国的国情,从雷峰到孙繁森,再到牛玉儒,从和坤到赖昌新.难道这一些人还做得出头鸟还不够吗?

梁万俊;这应该是继杨利伟,中国航空历史上的另一个骄傲。是呀。如果一次的危险算不上伟大的话,那么天天面对危险,算不算伟大呢?我其实一直都在想,如果那一次,他并没有迫降成功,那么还会不会有人记得他呢?不过我记得他回答主持人的一句话,他说只有越有娴熟技术的人,才会越大胆。所以你不必要去不满意世上那些自大的人,相反我经常去尊敬他们,是因为我总是相信很多人是因为有了自大的资本,所以他才能依然活得比别人潇洒。

刘翔;在看的时候,我妈说这是最容易得奖的一个人了。我说其实你不知道这块金牌的重量。其实他们得了奖,还有另外很多的目的,比如说08年给他们的压力,这些都是你无法想象。我相信这个总在镜头面前永远自信,永远微笑的大男孩,背后付出了多少,让黄种人有机会告诉世界,其实黄种人也有自己的骄傲。美国有黑种人帮你们拿很多的金牌,有很多的白种人在那里生活。可是你不要望了还有很多的黄种人在用着他们的智慧,让你们本来要用100年发展的经济,提高到了10年。

明正彬;刀尖上的舞蹈。这是我曾经用过的文字。其实我很喜欢舞蹈赋予人自身的魅力,因为用最原始的肢体表示自己的情绪,一直都是我向往的事。而在刀尖上舞蹈,这是常人无法的疼痛和血痕,我不记得年里有人是怎样用一段让我心跳加快的文字描述这几个词的。不过我真的记得很真切。如果一个人天天都生活在枪声,血泊中,是要有怎样的心理。但是我在想在云南有那么多的毒贩,要抓到几时才抓到了完。可是当有人问到他你不怕死吗?他说在边境里有那么多我们的战士。他们可以悬赏我的人头,但是能悬赏那么多战士的吗?

任长霞;十理长街送总理。我没有想到这样那么宏大的场面,竟然会在为一个小女子的身上出现。其实说我是冬季的人都好,我是十分的好强。这点我从来也无从否认。但是要一个女的,在一个几乎全是男子的世界里闯出一片天。那要谈何容易呀。。。

孙必干;一个我以前就很敬佩的外交官。你从他脸上永远看到的是慈祥。你不可以想象在这样的一张脸上,存有多少的刚毅,存有多少的勇敢。笑被称为第一个有保镖的外交官。我开始明白这种出生入死的考验,才是能说出希望世界和平的最强烈声音。

田世国;其实真的让我有疑问的,是这个奖牌。在我看来,报得三春晖,在中国的国情来说,来是天经地义。怒我说个有些危险的观点。其实在外国之所以没有如此提倡孝字是因为国外有非常好的养老保险和制度非常的完善,所以显得不那么重要。而在中国因为这种欠缺,而显得十分重要。而现在经济发现,越来越的年青人在接受了西方的思想的同时,却跟不上中国发展的国情,所以这种思想变得了更为重要和突出。不过在我看来,血浓于水,在现在的国情来说,还是应该提倡的。

徐本禹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他是让我第一个看得男子汉哭得平静,却震憾的人。我依旧还是体会那种心情。因为当我曾经去的贫困山区里实践的时候,我却发现那些孩子会去抢你带来的礼物,那些孩子已经变得如此的势利,而且渴望的眼神已经转变了,所以我无法体会看到孩子们的眼神,会心疼得流泪的原因。不过我相信是因为他有了曾经的经历,一个靠自己走出来的孩子才会有心去体会这种艰难。

袁隆平;试问中国还有多少个院士是25岁那么小的年龄已经出名,却一直默默无闻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工作着,不求回报的。我敢说,如果在全中国多了1%,中国就会富裕一倍。

桂希恩;爱滋病在我看来是现在最重要的社会现象。而不只在12月1号这个特殊的日子。我前两天看一个报到,说美国发现了一种爱滋病的变型,而且会在3个月就能发病死亡。这已经是世界一个迫以解决的问题了。但是我依旧无法想象天天要面对这些高危人群,而且从来没有担心被传染,用真心去感动他们,要有多少的勇气。

女排;其实刘翔夺冠我没有哭,但是我看女排的那场却哭了。真的是太难了。而陈忠和顶了多少的压力,从赵蕊蕊被换下场到决赛开始前,这个“笑面虎”被报道批评就从来没有间断过。但是成绩告诉你一切,我也看到俄罗斯的那个女孩子的怒哭,哭得也让我很难受。其实结果只有一个,不过过程谁都是赢者。也许我们更应该把眼睛放到过程当中去,去感动过程,感动自己。

最后还是一句。要感动别人,必须先感动自己。写文字是,做音乐是,做人更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6-2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一直想像中国也有一个感恩节之类的

因为感恩是要“借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3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感动,很久没认真看过这么感人的文章了~
“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快坚持不住了……”这句话最令人感动~~一个人孤立无援地撑着真的好痛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6-4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类似的事迹都让人感动
感动之余。让人相信,这个世界,还是存在最淳朴的爱,美丽的心灵的
这样,在物质大世界里,我们不会太迷失人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5-15 07:13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