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信人: anthonyking (自娱自乐), 信区: Jobs_Career: a5 N: m: t; m* l# T; ?: H) ^7 |" C5 w; K* h
标 题: 找工作 find one job (渠道篇)
# n# u4 C0 |% u# E7 H$ k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Mar 9 14:54:59 2007), 站内
# C! `7 o+ Z) ]( z; c* f I% M1 f
: n! k6 p& d8 S9 F最近经常上学校的BBS,毕业以后,这以及更为了我的一种亲近校园的方式。
0 Y8 @: }+ z! n2 Z1 E( ~6 }3 Q
' @" M8 Q' F' h9 n1 x) h发现很多踌躇满志的同学都在为了以后的工作而努力,觉得大家很积极。看到了一些文章,谈论自己的找工作过程,谈论自己的这样那样的疑问,但是发现大家的态度始终都是十分积极的。我是06年毕业的本科生,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求职经历。也算是对各位在职场拼杀的同学们的一种微弱的鼓励吧。
. T! L$ R( l$ U& S+ h6 T
+ K& P" @0 G4 P% `# T* H' l# C; \, |7 \求职的过程因人而异,有的人很顺利,有的人则要经受特别多的波折,大有历尽磨难方能取得真经的感觉。所以希望各位同学在找工作的时候始终坚定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念,不要因为用人单位的评论而自高自大,或者妄自菲薄,客观给自己一个定位。是踏入职场的第一步。2 k5 h% B% `- o$ d1 p. r/ C4 H4 }
! i& q7 ^1 l- Y% Z! B) X关于就业时间:
6 ^" W, e5 {% y% u/ {1 r9 |; p. `5 u# f4 E
一般来说,找工作最好的时间是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建筑专业的另说)。许多大公司都会在这个时候招募人才。这些公司得出发点多数是“早上的菜最新鲜”,他们往往认如果出手晚了,优秀的人才就会被别的企业挖走。尚不说这种观点是否符合我们学校的客观情况,但是对于很多单位来说这确实是他们头脑中的假设。而且单位都有考核任务,学校的上学期恰好是单位的下半年,所以招聘的人也都比较积极希望能完成考核任务,另外也为了春节年后的人员流动作储蓄准备。但是很多大型集团企业的招聘计划往往因为要具体到子公司,所以不得已要比较长的时间跨度。
9 b& ~5 E# S( t2 N0 y4 C# i# B! ~3 S
另一方面,大四下学期刚开学的那个阶段,也会有一些公司举行第二次招聘活动。这次招聘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接纳考研失利的那部分优秀学生,还有就是调剂上半年达成就业意向,但是年后出现变动的那部分名额。
8 m! S6 `& G6 {+ [' h6 ]- p7 r
$ C A( A; d6 V& _( l3 I关于就业渠道:
6 `4 V y* p3 w" P( ~# B! M
' T. B D' U' ?4 c7 X找工作的方式有很多,上各大网站投电子简历、参加招聘会、去中介公司、朋友介绍、杀上公司、亲戚介绍、走后门、买工作,各种各样,名目繁多。总的来说,我个人认为,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大潮中,只要不违法法律,只要不违反基本道德,哪种方法适合我们,我们就应到毫不犹豫的选择这种方法。总体思路上是:“条条大路通北京”和“白猫黑猫”。: T* O" x) M) G3 w5 K) n- c
+ h2 m8 u& M0 y; L+ a
关于网络招聘:这种招聘方式信息量大,所以广告说“海量”是一点不假,通过浏览这些信息,可以帮助毕业生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当今市场的供求关系、工资定位和雇主对人才的质量要求。最重要的一点是同学们通过浏览网站要坚定地相信一点:这个社会太缺人了!
6 N* Q' S2 A$ I0 [" d0 s! `但是网络招聘也存在着诸多不利。例如回复率低,多数工作都是要求有一定社会工作经验的。而其中要求有一定社会工作经验这条,就成为了很多毕业生的就业门槛。以我个人的经验,通过网络找到工作的还是比较少,而且工资待遇一般也不高。
. ~5 D4 _" W" \& D3 V: Q: O# m3 I+ f# j7 p- F' K, `( \$ @
关于招聘会:招聘会分为“社会招聘”和“校园招聘”两种,有的时候也会两种同时混合,例如每年冬季的“双选会”。就拿我们深大作为例子吧,我们学校每年都有自己主办的校园招聘会,而同学们也可以尝试在广州地区举办的中大校园招聘会等专场,关键是想办法混进去!招聘会可以说是找工作最好的选择,纸张毕竟很难表现一个应聘者的全貌。我个人认为招聘确实是一种非常讲求“素质”的招聘方式,有的同学可能简历上相对弱势。但是在见面时一看这同学口齿伶俐,思维敏捷,落落大方,招聘方也就很愿意继续交谈。很多同学可能说这不是以貌取人吗?大家可以这样理解,但是我个人认为这里的以貌取人倒不是说要帅哥美女,只是希望从一定程度上由表及里,另外不可否认一个人的气质对于一个工作的团队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沟通界面!这可能就是人力资源区别于一般的公司采购的不同点吧。- c1 U, U! T+ i" |
9 j* v0 ]% z6 t6 J其实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算是比较完善了,也做到很好的市场细分。我个人给大家一点建议,经供参考:大凡是个校园招聘,你就去,大凡是个社会专业人才招聘,你就别去。当然什么事情都有特例,但是那毕竟是特例,如果同学你的目的是挑战自我,那么我支持;如果你的目的是尽快找个工作,那门我劝你还是别!因为现在招聘会来面试的人,不一定是单纯的人力资源部的,有可能更具这回招聘的对象,从公司抽调各个相关部门的人来负责面试工作。所以如果人家来的是专门招聘社会工作人员的,他们看中的则是这个人能否快速进入到现在的项目中,是否能拿来就用,如果一个应届毕业生去,轻则一笑带过,不幸的则冷嘲热讽一番,本人有这种经历。哪怕同学你天资聪颖,勤奋上进,吃苦耐劳,如何如何,都无法打动他们,因为这和他们的需求不符合,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伯乐,善于发现人才,乐于培养人才。而“校园招聘”则针对性强,他们往往不看重的并不是职业素质,而是一种综合素质和态度。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都会在每年的第一个学期举行全国的校园招聘会,辗转于北京、上海,成都、广州,从往年的经验来看,深圳相对较少,但是近年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网上海选,再进行面试选,而且也越来越重视深圳地区的毕业生,但是归根结底一句话。大家要相当重视校园招聘。
) A. z! P, _- ]5 }5 w9 {. s K3 Y! c, m: E/ n
关于独自上门找工作,我个人认为虽然成功率较低,但是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因为这本省的体验意义远远超过了结果。我本人也曾经试过,并且取得了成功,当然多数是失败的。但是无论如何,我个人始终十分赞赏这种勇气!
1 _! p7 @0 C8 d- _2 O; b
! l$ c- M9 U2 j找关系,走后门。这种方法很容易招来很多人的非议,并且很多同学会认为这种工作不是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获得的,是一种耻辱。其实怎么说呢?持这种观点的同学一般都很自立,自强,甚至自律!绝对符合我校校训。但是我个人觉得社会其实是很不公平的,如果同学们在招工作的过程中确实能够通过种种关系获得一定的便利,我觉得也不必屈从于一些自己或他人树立的机械独立主义信条,如果自己确实有本事,那么通过关系给与自己便利也不会给自己造成什么损失,并且有一个更好的平台才能更大程度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啊。. U) H# S- t+ L# a, Q- Y
: s) F+ }% {# o3 U+ p& m关于公务员考试。这是一种可以说比较公平的人才选拔,我从小在深圳长大,原来也听说考公务员要靠很多关系,塞很多钱,但是从我身边,和我的朋友身边听到的听到的例子看,基本上还都是靠自己的实力考上的。我那一届师范学院有一个同学考上了海关,显然他家在外地,家庭条件一般,但是别人还要说他是靠关系的。我感觉依然强调公务员是靠关系这一条的人,自己的用心就值得推敲,是否是一种“酸葡萄”心理呢?所以我想如果愿意报考公务员的同学,还是应该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被这些不负责任的舆论所打击。但是公务员考试确实很难复习,因为这种能力测试,绝对不是传统的备考可以应付的,关于这点大家如果不信可以请教管理学院一名专门开公务员考试备考复习课程的老师。/ L/ L9 Y+ H% I& Z
: v% ?, F. T7 J) n
找工作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推销的过程,你的唯一目的就是把自己“卖”个好价钱,所以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关系去营销自己,为自己打开销售渠道,并没有什么不光彩。 1 \: R+ R% n0 ? F. F
5 J% }2 v' G. t2 M' V8 e
7 @! z1 w* k2 b4 \: F% {9 ]8 G& n
% M9 ~$ N- d% q
, {! L' O u9 N( C8 @5 k , `) K5 H( s' K( ~, S b+ ~3 n
发信人: anthonyking (自娱自乐), 信区: Jobs_Career D3 ]$ f% |% t$ x2 i
标 题: 找工作 find one job (行业篇)
" ~( e, d4 S. F' ~0 r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Mar 9 16:21:03 2007), 站内
/ Z4 c+ z- d, ?7 M- f, v4 N- j
/ f" f3 r, a$ B* _6 b. G4 ?8 S+ k深圳现在的单位无非也是课本上说的那四、五种,民营、外资、国有,还有那些混合制的股份公司和政府行政部门。有的同学说国有的好,有的同学说外资的好,还有很多同学说公务员好。究竟哪个好,要比比才知道。
2 A( w" Q7 z3 V* X
! y F! c4 z1 D; d9 ^' H6 f我们说单位好不好,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一年到头,乱七八糟加起来可以拿多少钱。多给钱就好,少给钱就不好。一般而言就是这样。
% m! G+ ?) ^$ u- W9 S5 s5 |$ N1 z1 ^+ ~4 V
0 }/ p0 y5 k* U8 @ T& c/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一个单位能给员工发多少钱,取决于这个单位一年能收入多少钱。所以不一定说民营的就比不上国企。关键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我只做一个粗略分析。& ^3 o: T/ T4 [! R0 v& T" ]- C
2 J; g6 }# E0 M1 m+ D* O) T1 j公务员(不是雇员):: f( C* X7 U/ V' W& f
收入:毕业第一年,大概在7万左右(不同的单位,例如关内关外不一样),转正(一年)以后稳定在10万。解决户口。
+ L& g6 O, i5 {; M( c1 _优势:十分稳定,工作强度相对较小,收入也还可以
1 v; ^$ h+ C* z/ K( N劣势:发展受约束,晋升很困难,很多人当一辈子科员,为人进取心下降,一年不如一年,除非你能当官,依靠一些灰色收入。人变得非常慵懒,人际关系非常复杂。
3 D3 K/ }) v6 `3 |进入方式:统一考试,兴许也能走点关系。
; o: T7 w0 x+ U6 \ a& j0 N$ F完全没有行业风险
- Q, j+ V. J. T# n
0 i4 o; b. \6 o. R D国有银行(正式工,不是代办员(相当于政府的雇员)): k% ~# S! Y$ d7 @( ^2 ~; K
收入:四大国有银行,毕业第一年大概在7万左右,一年转正以后一般职员(科员)基本稳定在12万以上,如果是做业务的则不设上限,平均在20万左右。股份制小型银行如浦东发展一般转正以后稳定在9万以上。其他的就不清楚了。解决户口
8 x& \9 h- B L, N& ]* _7 d* J优势:收入稳定,经济资源丰富。2 E4 n j: g x
劣势:发展方向有点像公务员,科长和科员收入差距很大,但是晋升同样比较困难,但比公务员容易。人际关系非常复杂,容易产生惰性。+ g! m* h8 H& W$ p; k+ x
进入方式:基本上只招收应届大学生,参加统一的校园招聘考试。
8 |& _8 S8 L8 u3 D0 E4 z; u- `几乎没有行业风险4 i# l$ x% Z2 R6 V5 _8 |) l0 s
0 I0 C* U4 Q( {& Y7 w7 h/ j5 ]: M) b
外资银行
) F5 J1 [/ G) i$ G收入:因人而定,区别很大,有2000起步的,有5000起步的,听说还有8000起步的。4 L) T7 K. }/ M' x$ m! y
优势:人际关系相对简单,鼓励表现自己,有比较多的晋升机会5 w* Z: L' d8 w& ?9 {
劣势:工作压力很大,工作任务很重,完全以完成的指标和利润考核,没有弹性可言,工作不稳定,收入不稳定。
- f5 j# A# }* F4 X6 h$ q6 {+ H进入方是:多种多样! S( E& U7 `! g0 L3 s8 q
行业风险偏低(假设前提是外资侧重个人金融业务)
. ^: i8 m" L3 B2 T y l9 Z {- _/ K8 h4 M2 L/ E- [. R A: B
IT(华为,中兴)! E# @7 J& Y- k# ?1 q. w% D6 ^' u
收入:毕业第一年8万左右,部分岗位会略有不同,之后大概稳定在10万,华为对优秀的员工提供出国培训计划,员工持股计划。
' f0 w- P7 }" C优势:相对稳定的收入和比较激励的制度
+ e8 w \1 I( m E劣势:工作强度很大,纯技术收入,收入途径单一。
3 m6 G e* S" u% L* a进入方式:定期校园招聘考试
, ?; {: V( e- C' ]$ cIT有一定的行业风险
8 l5 c) E Q+ U! G8 y5 o" ]+ Q: `$ W6 R* M1 S9 w" J
马士基:! t8 x3 c( b! L$ d1 \
收入:深大学生一定非常熟悉,工资收入3000左右,晋升机会不大,工作比较机械,虽然有诱人的海外培训计划,但是年龄不能超过24岁,并且要通过性格测试。
/ q: y" |( F# h5 O8 }/ f优势:比较规范的外企,3000元,比较稳定。
4 l" G: R( @. ?* R劣势:晋升机会少,工作枯燥。2 a$ M0 I+ V- t' U- j" `- F2 w
进入方式:不定期招聘考试
1 S, c6 W# e- k" x物流行业风险偏低/ H! l# B& `' O- a$ V8 K, S; H
; G' R$ q" A9 ]( R/ A, k/ P( ]. \ e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 v. b0 n3 |5 z0 `( Q/ W) L! k收入:第一年KPMG最高:8000左右,其次是PWC,德勤和安永次之,但也有4000多。随后每年见涨,但是要通过相关的考试。
3 L4 R% t/ o0 \! G1 B1 @& Z优势:收入较高,专业,又许多晋升途径,容易跳槽9 i, V( g. N( o) c
劣势:需要经常考试,需要经常加班,需要经常出差,工作比较乏味& Z7 o! ~. o1 l) y( p
进入方式:定期校园招聘考试
( [ @- f3 t; \. B* k几乎没有行业风险,除非出现造假,但是影响甚微。8 P3 \* |4 Y, _3 x8 c) r2 C! ^1 ?
; s& l' x7 ?0 N
别的行业我了解不多,不好评论。而我看到的也只是我的同学和朋友,加上我个人的情况。也不一定全面,只是供大家参考!8 A( h6 u3 M- l4 I: N: q. ~
- N2 ]; C; r2 R" ^4 P
但是有一点需要说明的,越是好的工作,越是竞争激烈,我想通过竞争的激烈程度,大家很容易可以判断出哪个工作好,哪个工作不好。有的同学一看到招聘岗位队伍长,首先自己就放弃了,这样是绝对错误的。试想一下,如果是这种心态,能找到什么工作呢?竞争激烈的好工作,自己放弃了,竞争不激烈的,又不满意。那这个世界上哪能有你满意的工作呢? s$ l+ m1 |" q( e8 R( O8 i
, N. k8 x5 ^6 `% J所以同学们千万不要气馁,虽然一个好的工作只能幸运的降落到少数的人头上,但是,如果你确实认为自己是出类拔萃的,确实有这个实力,我想多数招聘还是公平公正的。大的企业,好的工作还是不少,只要不放弃,只要能够找到自己的“公允价值”。那么好工作就离你不远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