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380|回复: 7

转载]政协委员:不能让大学城成为"学生的村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6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学城没有围墙,但决不能没有文化氛围。”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院长邵国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不能让大学城成为‘学生的村落’,现有许多大学城
的办学模式必须改变。”

  “大学城”作为一种高等教育现象,率先出现在英美等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上
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校合并、高校扩招的不断推进,大学城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大
地上崛起。

  邵国培对国内多个大学城进行调研后发现,现有许多大学城的建设和运行不利于高素
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大学城内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没有浓厚的学术氛围,学生也缺乏
参加社会实践或创业的机会。

  邵国培说,国外大学城的生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生成,如美国的波士顿,
英国的牛津、剑桥等大学城,它们都经过百年以上的历史自然形成;另一种是主动构建,
如日本的筑波大学城等,它们是二战后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由国家、地方政府、高
等院校和企业等多方合作而共同构建的。

  “我国现有的大部分大学城,是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短期内迅速发展起来,
这就导致了建设和运行中的三个缺乏。”邵国培说。一是缺乏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许多高
校虽然建了新校区,但高校的领导和大部分教师仍居住在老的校区,他们只是大学城里的
“过客”,许多老师见了学生可能都不认识,就更别说交流了。没有老师的大学城,变成
了“学生的村落”。二是缺乏学术氛围和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别说大型图书馆、先进实验
室等仍保留在老校区中,在大学城内难觅踪影,甚至就连高年级的学生也很少到大学城去
。三是缺乏社会实践和创业的机会,各地大学城的建设往往没能跟科技园、企业园、文化
园很好地配套起来,对于处在相对偏远环境中的学生来说,难以获得足够的接触社会、勤
工俭学、自主创业的机会。

  从某种意义上讲,办大学就是办氛围。邵国培建议,在注重办学条件改善的同时,必须注重大学城学术氛围的建设,培育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大学中普遍推行导师制,促使更多教师到大学城内居住;加快图书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力度;进行科学规划,使大学城的建设迈入可持续发展之路。

  同时,大学城不仅要培养学生,还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逐步成为大学科技工
业园区,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看到中国的‘剑桥’和‘硅谷’。
” 邵国培充满期待地说。

                                             转载新华社
发表于 2007-5-26 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就在这样一个城中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6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得见到有人说真话了,可惜官不够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6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城系村中城!因为被好多村包围!
听讲温家宝黎到大学城讲过一句甘既话:这样的工程以后少搞,最好别搞!劳民伤财!
我冧张德江因为呢句话而少佐好多向上爬既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6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里开荒接近三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6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好的有不好。那就要看利害那个先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6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剑桥硅谷之路,谈何容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8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4楼中提到:
"听讲温家宝黎到大学城讲过一句甘既话:这样的工程以后少搞,最好别搞!劳民伤财!
我冧张德江因为呢句话而少佐好多向上爬既机会"
   此话当真?有无可靠来源,讲出来大家分享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8-5 21:2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