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看到《SB才上大学》这篇文章的题目,不禁觉得荒唐可笑,让人产生作者曾文峰有“吃不到葡萄就嫌葡萄酸”之疑。另外,这一说法简直是对我国大学生的侮辱,也是对从事高等教育工作者的极度不尊重!作者有什么资格说这句话?
文章的内容讨论的是“寒门富教”的问题,但无缘无故取了个《SB才上大学》的题目,真让人费解。文中提到“在现代社会这里的富教一般指的是接受高等教育”、“富教该不该?当然”、“上大学没有错,但是不一定非得现在”,也就是说作者是同意或者说是有条件地同意上大学接受高等教育的。按照作者的观点,只要他有条件,他是愿意成为一名他所说的“SB大学生”的。那么这是否说明作者现在连SB都还不如呢?
通看全文,废话一大堆。尽管作者强调“我不是要绝对地反对寒门富教”,但还是可以看出他是很反对寒门富教的。如果硬要把“高等教育”说成是“富教”,那也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要进入大学学习,也就不可避免地变成了所谓的“富教”了。在这种说法的前提下,我是赞同寒门富教的,也就是说我是赞同经济有困难的学子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接受高等教育的。
我国贫富差距还是很严重的,其中穷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如果他们因为经济问题而被迫放弃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那高等教育不就成了富人的游戏?国家不就损失了一大笔知识财富?对于寒门学子来说,接受高等教育可以使他们掌握先进的知识,将来可以为自己为国家创造财富,改善生活。虽说上大学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但是上了大学会对今后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在文中谈到了一个寒门富教的“度”的问题。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于父母去卖血姐妹去卖淫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等极端方式换取寒门学子上大学机会的行为,我也是不赞同的,因为这种牺牲没了尊严没了生命不可挽回。但我的“度”的范围要广一些,没有作者那么狭隘。为了使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父母砸锅卖铁致使生活陷入困境,这有何妨?我们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一点,教育本来就是一种对知识的投资,知识可以转变为日后的财富。寒门学子可以申请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在学校刻苦学习,学有所成,将来报答父母!所以说大学教育收费是个障碍又怎么了,总有个合理的解决方法。
作者还拿什么范进孔乙己来说事,这都是哪朝哪代的人物了。难道是作者认为当代大学生还像他们一样穷酸迂腐百无一用么?这么一说,反倒觉得是作者有点迂腐了。
至于“采取迂回路线,等条件具备了再补上”的说法,试问,如果条件具备了,那还叫“寒门富教”么?那应该叫“富门富教”才对喽。
我国人口多,大学扩招是必然趋势,生源素质良莠不齐,这或多或少会导致当前大学教育质量普遍下降。至于“许许多多的人上了大学学不到什么知识”,那也应该检查一下个人原因,到底是学校没教你什么知识还是你没学到什么知识,这一点必须弄清楚,不能把责任全部推到学校那方。
作者的“本科生像条狗,文凭还就真就像废纸一般”的说法太过偏激了。照这样说,岂不是没读大学的就连狗都不如了?这是多么滑稽呀。题目叫做《SB才上大学》,作者是不是暗示自己情愿做个连狗都不如的东东也不做SB呢?再说文凭,没有它,你连参加社会就业大战的机会都比别人少,赢的机会就更少了。把钱花在学一门手艺上,你就确保你能成功了吗?我们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家衰不离奢字,人败不离逸字。”寒门富教,谁说不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