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一对大学刚毕业的年轻未婚恋人,因为没有钱救治早产而有生命危险的双胞胎女婴,父亲把她们遗弃在公园导致女婴双双死亡,再度引发舆论对于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个社会议题的关注。
据《新京报》报道,女毕业生4日上午产下一对早产双胞胎女婴,当晚其男友因遗弃这对女婴被警方逮捕。两人都是河北一所大学2007届的毕业生,双胞胎的父亲21岁,毕业后至今没找到工作,24岁的母亲在北京一家网络公司上班。
由于双胞胎女婴早产,医院要求母亲必须要把孩子转到大医院抢救,医药费需要两三万元。 女婴的母亲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哭诉说:“医生说孩子都快抢救不了了,必须转院,否则只能抱走。我哪里去找那么多钱啊?外头已经欠了不少了。他(男友)是真的急得不行了,都要跳楼了。我把他拉住,劝他不要跳。跟他说孩子不治了,我还年轻,孩子没了,以后还可以生。”
人民大学教授张鸣7日在《新京报》发表评论说:“大学毕业生遗弃双胞胎:根在就业难”,他指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多靠制造业,所需要的主要是蓝领而不是白领工人。但职业教育在中国教育体制里却相对萎缩,而大学则飞速膨胀,一年培养了几百万个市场还无法完全消化的毕业生。
张鸣说:“在任何一个国家,高等教育都要和就业市场相对应,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单纯为了让高等教育追赶世界先进水平,就单兵突进。”
《法制晚报》昨天引述“2008年中国人力资源管理新年报告会”信息说,2007年中国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83万人,毕业生的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大的一年。但2007年有144万应届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人数比2006年同期增加了28万人。
中国因大学扩招所造成的毕业生泛滥趋势日益严重,2001年的高校毕业生才115万人,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80万,2006年412万。全国大学生待业人数也持续上升,2001年是34万,2002年37万,2003年52万,2004年69万,2005年79万,2006年突破百万达到116万,待业总数超过了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
《中国教育报》一篇分析认为,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以及高校对市场反应的速度与能力不强,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去年通过的《促进就业法》在今年1月1日实施,法律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该法除了规定就业者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也要求政府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就业环境,扩大就业,包括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特定就业政策和社会保险等的补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