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21|回复: 1

朝新民主主义前进之十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8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浙江蓝汛 于 2011-3-28 15:46 编辑

第三篇

新民主主义构想的新觉醒

第一章  新政治经济学说基础纲要

一、自发经济史与社会价值论

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是研究人类生存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中心任务,就是证明新民主主义生产关系的应该和可能。只不过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站在彻底的历史主义立场上重新解读人类的社会发展史,并藉此搞清商品经济产生、发展的规律,和经济学所说的价值究竟是什么;为此,本文特意提出一个新的经济范畴即“自发经济”,用来概括和反映处在从自然经济向自由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类,凭主观能动性所采取的经济行为的总和。这种研究方法就是“基于原因的逻辑推理”;由此形成的理论范式,则是“自发经济论”。

我们知道,人和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就是除了适应还能进而“支配”[227]自然;因此,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就必然孕育出人类自身的两大主题,即生存和发展。可是在人类的远古时代,发展却并不独立,反而表现为对起码生存条件的不断改善;但是,自打人类的生产力可以“提供微少的剩余的时候”[228]开始,发展便从生存中脱颖而出了。其首要标志,就是从不同社会群落的差异性中产生了“偶然的交换”,并从而既突破了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又弥补了它的先天不足;商品交换的经常化及其范围的扩大为社会大分工和商品生产创造了条件,而后者的兴起则又使本来是个人间的交换变成了社会的整体必需。商品经济既直接萌生于人类固有的发展意识,又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因此,小商品经济的本质,就是只承担人类发展主题的即初步的自发经济。自发经济一旦施展开来就必然不断更新生存的基础并对自然经济进行分化瓦解;继而,后者的消亡并把生存主题也毫无保留地交给前者则就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届时,人类必须把社会生产中“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229]的关系从此建立在所有权分立、使用权结合的前提之上,并藉此取代自然经济和改造小商品经济;因为只有让全部“生产要素”[230]的使用都受到所有权制约并由无偿变为有偿,才能促使人们合理配置资源、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和追求技术进步,直至统筹生存和发展。于是,原始积累萌动了、物和人等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分离了、资本和“资本关系”[231]诞生了;所以说,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本质,就是同时承担人类生存和发展这两大主题的即全面的自发经济。

至此人们不难看出,商品经济之所以产生并逐步直至全面接替自然经济,就是为了满足人类发展乃至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主观需求;故此,由人在人与人和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主观能动性所决定的自发经济的产生和壮大,这才是商品经济真正的原始动因和逻辑起点。同时人们还可看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所以形成,就是为了让生存和发展这两大主题在全面自发经济内部实现有机统一和统筹;所以说,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并非小商品经济自身发展的结果,而是全面自发经济对自然经济和小商品经济进行了历史整合的产物。

以自发经济为蓝本来研究价值,首先就得承认,价值的本质就是源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事先就活跃在“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直至把上述两种商品经济培育出来的两种社会观念,且“商品价值”[232]和“资本价值”[233]还是两种不同的价值;因为借用马克思的说法,商品和资本、商品交换关系和资本生产关系就是两类“价值物”[234]、“价值体”[235]和两种“价值关系”[236],即是上述两种观念的“物化”[237]和“人格化”[238],或曰是由两种“意识形态”[239]孵化出来的两类现象形态。诚然,在这些现象产生之前和之初,两种价值的本质也不清晰,反倒披着一层朦胧而神秘的色彩,还招致了两类价值现象的模糊不定;但是,自从两种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即“实体”[237]和“货币”[236]分别被人们“约定俗成”[240]地确认以后,其本质也就水落石出了。说到底,商品价值——仅指小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价值——的本质,就是“等量劳动”[241]相交换的“商品价值法则”,而资本价值的本质,则是生产要素有偿使用、优化组合、高效运作、共同增值的“资本价值法则”;所以说,商品价值和资本价值,就是由主观同客观,或曰意识形态和现象形态相互交织所形成的两种“社会尺度”[240],而它们的形成,亦反复地经历了从前者到后者的“价值给赋”,和从后者到前者的“价值抽象”[242]

由此可见,价值的缔造者和源泉就是人类社会及其主观能动性;而劳动则既没“创造价值”[243]也不是“价值源泉”[244]。至于说劳动确是一种商品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245],那只是因为,基于分工的劳动从而“物化劳动”[245]已被商品价值法则如实地赋予了一种和它直接同一的性质和职能即具有了价值;而马克思之所以会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没有价值”[245]并否认“劳动价值”[246],则又是因为,只要“从商品开始”[247]去研究价值及其形成机制,那么最终结论便必然如此。恰如恩格斯所说:“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只有劳动才赋予已发现的自然产物以一种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价值本身只不过是物化在某个物品中的、社会必要的人的劳动的表现。所以劳动不能有任何价值。谈论劳动的价值并且想决定这种价值,这等于谈论价值的价值,或者想不去决定一个有重量的物体的重量,而去决定重量本身的重量。”[248]不仅如此,鉴于马克思揭示出“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价格,而只是劳动力的价值价格的掩蔽形式”[249]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至关重要性,恩格斯还特别提醒人们:“对于要把人的劳动力从它作为商品的地位解放出来的社会主义来说,极其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劳动没有任何价值,也不能有任何价值。”[250]然而,假使劳动真是因为创造价值而不是因为被赋予了价值才成为“价值实体”[251]的话,那么价值不也应当是个像劳动那样的“永恒”范畴才对吗?所以说,“价值本身”包括让劳动成为它的实体,都是人类社会所为而非劳动所为,其道理就像“地租来自社会,而不是来自土壤。”[252]一样明白。

同时人们亦可看出,资本价值生产的历史前提,就是人类用全面自发经济统筹其两大主题的历史必然性,和生产要素所有权分立、使用权结合的历史必要性;而其形成机理,则首先是资本价值法则借助国家金融机构对“价值符号”[253]即纸币的强制通行所实施的,对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及其所有者关系的价值给赋。马克思讲过:“种种商品体,是自然物质和劳动这两种要素的结合。”[45]而资本价值的给赋,则恰恰是使它们及相应的人际关系从此具有了价值。因此,资本价值的实体首先就是“天然存在的物质基质”[45]甚至“自然力”[232],和“劳动力的使用”[254]即现实的“活劳动”[245]或曰劳动本身;它们的“价值量”[251],前者同其被需求的程度和天然存量成正反比、后者同它所提供的“社会必要劳动量”[241]和“劳动力的价值”[255]成正反比。资本价值要执行其职能就必须事先营造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并让先前那些生产资料商品的价值顺势转换为资本价值;因此,资本价值的“价值闭合”,便成了全部生产要素统统变成资本,和资本价值的实体被最终区分为物质和劳动的标志。“物质价值”和“劳动价值”的直观表象,就是它们都将“保存或转移”[243]到后来的产品中,并按照一定的权益关系分配给不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但其真实功能,却是资本价值法则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机制,即利用无所不在的比价关系指导人们谋求最佳的经济效益,以便统筹生存和发展。

资本价值的诞生,还是为了让商品经济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结合;故此,这个独立的价值范畴出现后,还反而对商品价值进行了改造。首先,价值闭合完成以后,商品价值的实体便从单一的“死劳动”[238]即劳动价值,变成了“物质与劳动”的结合体即这两种价值之和;而其本质即商品价值法则,亦因此由等量劳动相交换或劳动价值的等值对换,变成了等量的“物质与劳动”即这两者的价值之和相交换。因此,资本价值产生前后的商品虽说都是“价值载体”;但凝结其中的价值实体和连结它们的价值法则却已改变。其次,商品价值的“货币形式”[236],亦势必从既是“劳动产品”[237]又只代表劳动价值的金银,转向可以同时表现物质价值和劳动价值及其关系的“货币符号”[253]即纸币;而其结果,则是既令金银从此由“货币商品”[256]蜕变成了“价值商品”,又使纸币就此脱离了金银本位制,即无需再“代替”[253]金银而是独立地行使“货币的职能”[256]。因此,资本价值产生前后的货币也不可同日而语,即有着“商品货币”和“符号货币”之分;并且就其职能来说,前者只是“一般等价物”[256],而后者则还是“作为资本的货币”[257]。经过这番改造,商品价值便和资本价值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并可借助资本主义的“商品流通”[258]和货币的双重职能相互转换;而至此,一个能够内在地沟通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的两种价值,并适合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资本商品价值体系”也就终于形成了。

据此可知,事实上只有资本价值而不是商品价值,才是剩余价值唯一正确的价值源泉;相比之下,剩余价值论的创立者即马克思的见解,却反而是若明若暗、含糊其辞的。比如他说:“如果把增殖中的价值在其生活的循环中交替采取的各种特殊表现形式固定下来,就得出这样的说明:资本是货币,资本是商品。但是实际上,价值在这里已经成为一个过程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它不断地交替采取货币形式和商品形式,改变着自己的量,作为剩余价值同作为原价值的自身分出来,自行增殖着。既然它生出剩余价值的运动是它自身的运动,它的增殖也就是自行增殖。它所以获得创造价值的奇能,是因为它是价值。它会产仔,或者说,它至少会生金蛋。”[259]可是,一向存在于流通领域并表现为“交换价值”[260]的商品和货币的价值,又凭什么会增生出“创造价值的奇能”呢?或者说,同样是“货币形式和商品形式”的“交替”,为何在资本主义产生方式诞生之前却没能“生出”过剩余价值呢?由此可见,所谓“会生金蛋”的价值决不是商品价值及其在货币和商品间的交替,更没有理由认为“它所以获得创造价值的奇能,是因为它是价值”;反而必须承认,所谓“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261],本来就是一向存在于生产领域并表现为“增殖的价值”[262]的资本包括“货币资本”[263]的价值。或者说,商品价值若要成为一种“自行增殖”的价值,就必须从流通领域进入资本主义生产领域;但是这么一来,它便不再是商品价值,而是已经转换为具有“价值增殖”[262]功能的资本价值了。

综上所述,经济学的价值,就是处在自发经济历史阶段上的人类,为了发展乃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凭借主观能动性所创造,并由本质和现象即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共同组成,用来构建和维系自发经济的两种形式即小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一系列社会尺度;它包括分别同人们的交换关系和生产关系相联系,并具有各自的法则、载体、职能和货币的商品价值和资本价值,还包括先后同初步的和全面的自发经济相适应,并分别以劳动和商品货币、物质与劳动和符号货币作为实体和货币形式的商品价值和资本商品价值体系。

    本门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提出社会价值论,除了它自身的需要之外,还是为了批判和纠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因为后者除了揭示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和内在尺度,并对物和人所表现的价值关系做了一定阐述之外,便几乎一无是处了。首先,由于它既没搞清价值本身就是社会尺度、又没发现价值的本源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便只得把“一般”[232]的、“相同的”[237]、“抽象”[237]的和“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37]错误地当成了价值本身及其本源,并从而造成了价值实体、本身和本源的相互等同;其次,由于它还没领悟价值的本质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即“价值法则”,便只好把本该属于价值现象的人与人的价值关系错误地看作是价值的本质,并如恩格斯所说:“经济学所研究的是物,而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归根到底是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247]。尤其无法迁就的是,正由于它没能弄懂价值的真相及其本质和本源,便只有把经济学的价值仅仅归结为商品价值,并就此排除了另外一个价值范畴即资本价值;而这也就足以解释,为什么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多次提到资本价值,却并不承认它自成一个独立范畴,反而把它曲解成了一种为资本所固有的商品价值属性。埋没了资本价值范畴,自然就抹杀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同小商品经济中的商品和货币的区别,并进而否定了资本商品价值体系的存在;更严重的是,资本价值范畴被埋没后,资本和资本关系的本质与真相、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来面目和变态形式,也被深深地掩埋了。
发表于 2011-4-12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O(∩_∩)O文章不错,先收藏了,希望以后还能看到这样的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4-6-5 09: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