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看到研究生又要收费了,心理不由得生起一股莫明的悲哀,眼前一片茫然,不由得想嘟囔几句。
遥想解放之初,我国实行了国有化,集体化的政策,教育也在其中,到了五六年,无论是大学,中学和小学皆国有化了,上学皆不用花钱了,贫苦人家的子第只要考得上大学,都能顺利地读完大学,当时的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也不太高,但是人们皆大欢喜,其投入和产出之比也还合理,那时的研究生开始拿工资了,虽然不多也还够用,那时的研究生也可以谈恋爱了,但我观那时的研究生大多全力于学习,不大谈恋爱,比起普通的工农来,普通的工农则早已结婚生子过起温暖的夫妻生活了,大家也算是各有所得,那时的大学生,研究生现在也已经成为我国现在的各界的顶尖的人物了,大多现已退休,发挥余热,其乐融融。接下来是十年的文革,大学不要了,中小学形同虚设,发生了文化的大倒退。
文革以后,文化又有用了,文化人又成了香饽饽,大学,研究生又开始招生了,这时大学生,研究生不收费,有的反而拿工资,那时他们的年龄大都很大,倒也合理,他们毕业也不愁出路,其中许多人还受到重用,大家欢欢喜喜。现在这批人已经是我国各行各业的骨干了。这时私营经济出现了,渐渐地有了一批富人,他们既享受着教育的低投入,又享受着创业的高产出,大家的心理不平衡,于是有人提出了教育的收费问题,开始是在小学的择校收费,接着波及到中学,那时的家长也乐意交,周瑜打黄盖,人家愿意,谁也管不着,于是出现了部分中小学教师的收入大大高于大部分中小学教师,以及大学教师收入的奇怪现象,大家的心理又不平衡了,这时政策又放开了人们一想,要想提高收入,那就收费吧,渐渐地收费了,又渐渐地越收越多,现在教育的投入已经是一个家庭的很大的负担了,但是现在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了,家长那舍得让孩子们不受到良好的教育,家长们只有硬挺着,但是也快挺不住了。八九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们还不愁找不到工作,研究生还不愁找不到好的工作。那时的大学毕业生,研究生们的投入产出比也还可以,经济的大发展促进了对人才的大需求,供需的矛盾不太突出。如今又有了教育的大跃进,收费多了,质量却下降了,供需的矛盾开始出现了,大学生找工作难了,研究生找可心的工作难了,但是矛盾还不太突出,还能维持。
如今的一个孩子从幼儿园起一直念到研究生毕业大约需要二十多年的时间,毕业时到三十岁左右,研究生收费了,这需要有多么大的投入呀,可是到了他们毕业时就会发觉,好的可心的工作基本上已经是人满为患了,那时的投入产出比会是颠倒的,即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学到的东西换不回多少了,变会有了极大的失落感,痛苦,焦虑,无助,愤懑将伴随他们度过以后的时光。还有就是贫苦人家的子女读不起书上不起学,这其实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以为研究生收费的事还要从长计议,认真研究,合理地分析它的利弊。我认为从事顶尖研究的人才的培养要主要地考虑的是质量,而不是数量,目前我们缺的是高质量的人才,不是大批低质量的重复生产。教育问题到了要认真研究部署的时候了,不可盲目的乐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