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呼噜

[连载]小故事中的大智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4-9 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每天都来看呼噜的故事的!你快点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9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
呼噜,我们已经习惯了有你的故事陪伴啊
快找多点给我们看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9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可以坚持一段时间,大不了我再次从事打字任务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9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党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呼噜了,你任重而道远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9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见的爱
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在不停地打。
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我怔住了。
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
“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我沉默了。
过了很久,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转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
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啦”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
“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便转身向回走去。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破裂声。
(无私的爱与奉献是人类存在和世界美好的基础。只要有一个正确的大方向,有爱的支持,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9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事不能等
一位妇人29岁开始守寡,带着一儿一女艰难度日,却始终不肯改嫁,怕的是让孩子受委屈。终于有一天,儿子长大成人去闯天下,落脚在另外一个城市。他一直盼望着境况好些再把母亲和妹妹接来,为此,他早为母亲准备好了一套崭新的衣裳和一双母亲最爱穿的软底鞋,只等待那喜洋洋的团聚时刻,但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忽然有一天,他接到妹妹发来的电报,母亲脑溢血而突然去世。当他匆忙赶到并亲手为母亲穿上衣服和鞋子时,那种悔恨刺得他遍体鳞伤。
当年已67岁的舅舅在电话中给我讲完这个故事以后,我以最快的速度将故事中的妹妹——我的母亲从遥远的地方接到深圳,尽管我现在的状况距离我想给母亲的还差得很远很远,但我已深深懂得,有些事情在你想做或有能力做得更完美时却已经来不及了。
去尽一份孝心,今天就是良辰。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你等得起,年迈的父母却等不起。)



常回家看看
前些日子从北京回老家,父母、弟弟妹妹们都很高兴,他们都尽可能地抽出更多的时间同我呆在一起。从大学毕业后留京的十余年中,一年最多回来一次,每次都是这样。
一天,父亲不经意中说起一件往事。
那是奶奶去世前的一段时间,经常托人捎信叫父亲去她床前——那时奶奶久病在床,而父亲在外村一所学校中任校长。父亲很忙,每次回家,都问奶奶有什么事。
奶奶拉着父亲的手,久久不放,嘴里却说:“没事。”
父亲年轻,又很忙,呆不了多一会儿就要起身,只是留点钱给尚未出嫁的姑姑,就匆匆而去。那时候,我们兄妹三个还小,里里外外他确实忙,奶奶的病情也一直稳定。谁料,不久奶奶就去世了,父亲心如刀割,借钱办的丧礼,完全按村里的传统风俗。尽管这风俗的许多内容他以前看不惯,但他总觉着非如此不足以弥补些什么。
父亲抽口烟,喃喃地说:“那时候总是忙,你奶奶其实只是想和我说几句话,人老了可能全这样……”
一时间,我无话可说,心中决定,把回京的行程再推后一天吧。
(一曲《常回家看看》唱得无数游子与父母掉泪,忙有时确实不应成为不回家的理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10 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次发的都是悲剧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10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死的人与刚出生的婴儿
有人在医院做过以下两个调查。
一组是在临危病房中,调查当一个人不可避免地走到生命尽头时,他对家人会嘱托些什么。从来没有人说:“要是我多赚十万块就好了”。“要是我多升一级官就好了。”也没有人说:“好好照顾我的房子和车子。”大部分人都在说:“好好照顾你妈妈。”“好好照顾孩子们。”几乎没有人还在想钱,想到的都是亲人的爱。
另一组调查在妇产科进行。把随机选出的婴儿分成两组。第一组每天抱起来抚摸三次,每次十分钟;第二组完全不抚摸。结果第一组体重增加的速度是第二组的二倍。
两组调查说明:人从一来这个世上,最需要的就是爱,可惜的是许多人在临告别世界时才意识到这一点。
(人生的内容丰富多彩,但要明白贯穿其中的主线,别干出舍本逐末的傻事。)



出人意料的遗嘱
一位富商,英年早逝。临终前,见窗外的市民广场上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对他四个未成年的儿子说,你们到那儿给我捉几只蜻蜓来吧,我许多年没见过蜻蜓了。
不一会,大儿子就带了一只蜻蜓回来。富商问,怎么这么快就捉了一只?大儿子说,我用你送给我的遥控赛车换的。
富商点点头。
又过了一会,二儿子也回来了,他带来两只蜻蜓。富商问,你这么快就捉了两只蜻蜓?二儿子说,我把你送给我的遥控赛车租给了一位小朋友,他给我3分钱,这两只是我用两分钱向另一位有蜻蜓的小朋友租来的。爸,你看这是那多出来的1分钱。富商微笑着点点头。
不久老三也回来了,他带来10只蜻蜓。富商问,你怎么捉这么多蜻蜓?三儿子说,我把你送给我的遥控赛车在广场上举起来,问,谁愿玩赛车,愿玩的只需交1只蜻蜓就可以了。爸,要不是怕你急,我至少可以收18只蜻蜓。富商拍了拍三儿子的头。
最后到来的是老四。他满头大汗,两手空空,衣服上沾满尘土。富商问,孩子,你怎么搞的?四儿子说,我捉了半天,也没捉到一只,就在地上玩赛车,要不是见哥哥们都回来了,说不定我的赛车能撞上一只落在地上的蜻蜓。富商笑了,笑得满眼是泪,他摸着四儿子挂满汗珠的脸蛋,把他搂在了怀里。
第二天,富商死了,他的孩子在床头发现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孩子,我并不需要蜻蜓,我需要的是你们捉蜻蜓的乐趣。
(钱当然可以买到蜻蜓,但买不到的是捉蜻蜓的乐趣。生命的乐趣在于结果还是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10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火烧出的奇迹
1933年,正当经济危机在美国蔓延的时候,哈里逊纺织公司因一场大火化为灰烬。3000名员工悲观地回到家里,等待着董事长宣布公司破产和失业风暴的来临。在无望而又漫长的等待中,他们终于接到了董事会的一封信:向全公司员工继续支薪1个月。
在全国上下一片萧条的时候,能有这样的消息传来,员工们深感意外。他们惊喜万分,纷纷打电话或写信向董事长亚伦•傅斯表示感谢。
1个月后,正当他们为下个月的生活发愁时,他们又接到公司的第二封信,董事长宣布,再支付全体员工薪酬1个月。3000名员工接到信后,不再是意外和惊喜,而是热泪盈眶。在失业席卷全国、人人生计无着的时候,能得到如此照顾,谁不会感激万分呢?第二天,他们纷纷拥向公司,自发地清理废墟、擦洗机器,还有一些人主动去南方一些州联络被中断的货源。3个月后,哈里逊公司重新转了起来。对这一奇迹,当时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是这样描述的:员工们使出浑身的解数,日夜不懈地卖力工作,恨不得一天干25小时,曾劝董事长傅斯领取保险公司赔款一走了之和批评他感情用事、缺乏商业精神的人开始服输。
现在,哈里逊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纺织品公司,分公司遍布五大洲60多个国家。
(世界上任何形式的灾难,其实都是人的灾难,一旦人的灾难被化解,希望也就降临。)



一道心理测试题
那天给馨看一道心理测试题:
“春天的鲜花,夏日的溪水,秋天的月儿,冬天的太阳。”从中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看看自己是不是具有浪漫的气质。
馨想了想,拣出了“秋天的月儿”。太浪漫,近乎忧郁。
这时,她的新一任男友进来,高高大大的一个男孩。馨把四张小条递过去,让他选,他扫了一眼笑着说:“你们女人的游戏。”随手毫不犹豫地将“冬天的太阳”塞到馨手里。
馨眨眨眼:“你一个冬天手都烫人,干吗选这个?”
男孩奇怪地看看馨,似乎她应该知道原因。
“你不是最怕冷吗?手老冻得肿肿的。”
我惊住了,感受着他手中那个太阳的温暖。馨怔怔的望着他,眼睛亮亮的。
爱,有时候其实很简单。
半年后,馨嫁给他,那个为她选择太阳的男人。
(豪言壮语、生死相依固然是爱的一种表达方式,但最实在的爱却往往在生活中不经意的小事中体现出来。但就有那么一些人只相信“伟大壮烈”的爱,不相信平凡小事中有真爱存在,天天身在爱中不知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14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两种贫穷

这是两个人写的。
一个人写道:一位富甲一方的企业家到西南某省的一个贫困地区考察。当他目睹当地一户贫困人家吃饭的情形时,禁不住直落泪。原来这户人家全家老小吃饭装饭的碗,竟是几只破得不能再破的陶罐,更让他吃惊的是全家连一双筷子也没有,吃饭时都是直接用手抓。
菩萨心肠的企业家无比地同情,便许诺给这户人家物质的帮助。可是当他走出他们的家门后,又马上改变了主意:他看到这户人家的房前屋后都长着极适合做筷子的竹子。
另一个写道:一位记者到一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女工家里“送温暖”。这位女工的男人早几年病逝,欠下了好多钱,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有残疾。女工微薄的薪水养三个人,还要还债。当记者在见到这位女工时,却发现她脸上的笑容就像她的房间一样明朗:漂亮的门帘是自己用纸做的,灶间的调味品尽管只有油盐两种,但油瓶和盐罐却擦得干干净净。记者进门时女工递给她的拖鞋,鞋底竟是用旧解放鞋的鞋底做的,再用旧毛线织出带有美丽图案的鞋帮,穿着好看又暖和。女工说,家里的冰箱洗衣机都是邻居淘汰下来送给她的,用用蛮好;孩子很懂事,做完功课还帮她干活……


这是两个人看到的。
一个人看到:在一个美丽的乡村,一天来了一个乞丐,这个乞丐看上去只有30来岁,长得很结实。乞丐每天端着一个破碗到村民家中讨饭,他的要求不高,无论是稀饭还是馒头他从不嫌弃。
日子稍稍长了,便有人看中他的身材和力气,想让他去帮着打打零工,并许之以若干工钱。岂料此等好事,该乞丐竟一口回绝。说:“给人打工挣点钱多苦,远不如讨饭来得省力省心。”
另一个看到:每天傍晚,某居民新村都会有一个老人到垃圾箱里捡垃圾。老人是个驼背,这使得他原本就矮小的身材愈发显得矮小。老人每次从垃圾箱里拾垃圾都仿佛是在进行一场战斗。为了拾到垃圾,他必须将脸紧紧地靠在垃圾箱的口子上,否则他的手就不足以够到里面的“宝贝”。而那个口子正是整个垃圾箱最脏的地方。
老人每次拾完垃圾都像打了一场胜仗,他完全不顾及别人脸上的那种鄙夷。看着那些可以换钱的“战利品”,走在新村的小路上,他总显得格外的高兴。
(这是两个人说的。一个人说:同样是贫穷,一种是不思进取的懒惰,一种是直面生活的勤勉;一种是人格的湮灭,一种是不屈的抗争。两种境遇确实让人唏嘘。另一个人说:是呀,同样是贫穷,有的人会贫困潦倒,有的人却心在梦在。难怪有人断言,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14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的价值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中的小男孩,常常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的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
院长总笑而不答。
有一天,院长交给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你拿这块石头到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拿着石头蹲在市场的角落,意外地发现有不少人好奇地对他的石头感兴趣,而且价钱愈出愈高。回到院内,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院长笑笑,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卖。在黄金市场上,有人出比昨天高10倍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孩子把石头拿到宝石市场上去展示,结果,石头的身价又涨了10倍,更由于男孩怎么都不卖,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孤儿院,把这一切告诉给院长,并问为什么会这样。
院长没有笑,望着孩子慢慢说道:
“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一块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惜售而提升了它的价值,竟被传为稀世珍宝。你不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只要自己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自己把自己不当回事,别人更瞧不起你,生命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珍惜独一无二的你自己,珍惜这短暂的几十年光阴,然后再去不断充实、发掘自己,最后世界才会认同你的价值。)



杜拉克的工作
世界知名的管理顾问大师彼得•杜拉克在从事诊断顾问工作时,情形是这样的:
双方坐定之后,雇主总会提出一大堆的难题向杜拉克请教。杜拉克推开了这些问题,然后问客户说:
“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呢?”
“你为什么要去做呢?”
“你现在正要做什么事呢?”
“你为什么这样做呢?”
杜拉克不替客户“解决问题”,而是替客户“界定问题”。他改变客户所问的问题,提出一连串的问题反问客户,其目的是要帮助客户认清问题,找到问题,然后让客户自己动手去解决那个最需要处理的问题。
(我们往往为了追求结果,而没有耐心花时间去界定问题。我们经常只花几分钟就提出问题,却花数月、甚至数年去解决这个不重要的问题。其实我们只要界定问题,把问题简单化、明确化、重要化,那么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14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楼还是上楼梯
有一辆载满水果的手推车停在楼梯口,某甲要把水果搬上楼梯,由于一个人的力气不足,想找一个人来帮忙,凑巧某乙路过,某甲上前请某乙帮忙。
某乙问某甲:“你有什么困难呢?”
某甲答道:“我想把一车的水果弄上楼梯,一个人搬不动,所以想请你帮忙。”
某乙指着不远处的电梯说:“为什么不用旁边的电梯把水果运上楼呢?”
某甲听了,不禁哑然失笑。他并非笨蛋,竟然没有想到附近有电梯可利用。他被“如何把水果弄上楼梯”的问题框死了,如今某乙把他的问题改变为“如何把水果弄到楼上“之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许多人在做事时,往往被眼前的某一具体问题而引入歧途,却忘记了最原始的目标以及终极意义。)



迟到的学问
小李和女友丽丽约好下午6点在公圆门口见面。但当天下午,老板通知小李有点急事,要加会饵班。
小李唯恐加班会迟到一会。但又害怕推迟的时间太长而让女友不高兴,于是,就把迟到时间按估计打了5折。他告诉丽丽说:“对不起,我大概要迟到15分钟,请你等我一会,我尽快赶到。“
结果,小李匆忙赶到时,还是迟到了近半小时,焦急等待的丽丽自然很不高兴,双方散了一会儿步就不愉快地结束了这次约会。
小李害怕女友会不高兴而把迟到的时间少说了一半,这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不少人也是这样做的。比如说一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意外,比原定计划要推迟些时日才能完成,很多人怕老板不高兴,就把可能要推迟的时间少说了一些,结果到期还没能完成,弄得老板更加不高兴:你到底怎么回事?
这种意外情况经常发生,但这种处理方法却不可取,像小李这样,他本以为会减轻别人的心理负担,结果却适得其反,而且也使自己处于一错再错、更加不利的境地。
换一种处理方式呢“有人把预定时间再加上一点富裕量通知对方。这样,经过“努力”,比预定时间又早到了或早完成了,在迟到中又争取出了个“早到”的好印象。
(同一件事,处理的方式不同,结局也就大不相同,化被动为主动是妙手,不要总使自己处于被动境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14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几个故事在《青年文摘》上看过,都不错。想问一下,呼噜,这些故事都是你自己打的?你从哪找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15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本书,或者两本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15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几篇gaoyuyan的小故事,希望不会侵权.......


用责任去激励自己

    在火车上,一位孕妇临盆,列车员广播通知,紧急寻找妇产科医生。这时,一位妇女站出来,说她是妇产科的。女列车长赶紧她带进用床单隔开的病房。毛巾、热水、剪刀、钳子什么都到位了,只等最关键时刻的到来。产妇由于难产而非常痛苦地尖叫着。那位自称妇产科的女子非常着急,将列车长拉到产房外,说明产妇的紧急情况,并告诉列车长她其实只是妇产科的护士,并且由于一次医疗事故已被医院开除。今天这个产妇情况不好,人命关天,她自知没有能力处理,建议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列车行驶在京广线上,距最近的一站还要行驶一个多小时。列车长郑重的对他说:“你虽然只是护士,但在这趟列车上,你就是医生,你就是专家,我们相信你。”
    列车长的话感染了护士,她准备了一下,走进产房时又问“如果万不得已,是保小孩还是保大人?”
    “我们相信你。”
    护士明白了。她坚定地走进产房。列车长轻轻地安慰产妇说现在正由一名专家在给她助产,请产妇安静下来好好配合。
    出乎意料,那名护士几乎单独完成了她有生以来最为成功的手术,婴儿的啼声宣告了母子平安。
    那对母子是幸福的,因为遇到了热心人;但那位护士更是幸福的,她不仅挽救了两个生命,而且找回了自己的信心与尊严。因为责任,因为责任,她战胜了自我,获得了成功。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在推卸着责任过日子。
(责任能激发人的潜能,也能唤醒人的良知。给人责任,也就是给了信任和真诚;有责任,也就“混”出了你的尊严和使命。)



规划你的人生

    有一位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罐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罐口放进罐子里的鹅卵石。当教授把石块放完后问他的学生:“你们说这罐子是不是满的?”
    “是!”所有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说。
    “真的吗?”教授笑着问。然后再从桌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罐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罐子现在是不是满了?”这回他的学生不敢回答得太快了。
     最后班上有住学生怯生生地细声回答道:”也许没满。”
    “很好!”教授说完后,又从桌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罐子里。倒完后,再问班上的学生:“现在你们再告诉我,这个罐子是不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没有满!”教授再一次称赞这些学生“孺子可教也”。称赞完后,教授从桌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了填满了的罐子里。
    当这些事都做完之后,教授正色地问他班上的学生:“我们从上面这些学到什么重要的道理?”
    班上一阵沉默,然后一位自以为聪明的学生回答说:“无论我们的工作多忙,行和排得多满,如果要逼一下的话,还是可以多做些事的。”这位学生回答完后心中很得意地想:“这节课无非讲的是时间管理嘛!”
    教授听到这样的回答后,点了点头,微笑道:“答案不错,但这并不是我要告诉你们的重要信息。”说到这里教授故意停顿,用眼睛向全班同学扫了一遍说:“我想告诉各位的确最重要的信息是,如果你不先将大的鹅卵石放进罐子里去,你也许以后永远没有机会把小的碎石等东西再放进去了。”
(我们只有先规划自己的人生,才能去经营人生。规划人生先要由大到小把你最重要的装进你的大脑,而经营人生时,才是由小到大地做起。)



有观察才有思考

清白总会被澄清的,要善于思考,分清黑白。
    一只狐狸不小心掉进一只非常深的井里,无法脱身。这时一只口渴的山羊,来井边饮水,它看见狐狸在下面,就问井水味道如何。狐狸尽力掩饰自己的狼狈相,不断地称赞井水味道好得不能再好了。山羊一心想喝水,听完马上跳了下去,等它喝完了水,不再口渴了,才发现自己和狐狸的困境。
    这时狐狸想出一个所谓共同出井的方法,它说:“你把前脚抵在井壁上,低下头,我先踩在你的后背上去,然后想办法拉你上来。”山羊就照它吩咐的做了。于是狐狸跳上山羊背,蹬着羊角,飞身跳出了井口,然后就要溜走。山羊气得大骂狐狸不守信用,狐狸转头回敬道:“你这头笨羊!如果你头脑灵活,就应该在看清出路之后,再决定跳不跳,那样就不会有这样的危险了,真是白长了一把胡子!”
  ( 行动之前,先想好退路,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切不可草率行事,否则就会犯丢了西瓜捡芝麻的大错,那就得不偿失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15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我能把呼噜的故事都看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17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前和现在
诊所中,几位医生在聊天。不知为什么,谈到初夜。
“有些印第安和非洲的民族,为了减少新婚之夜女人的痛苦,让她好好享受鱼水之欢,会在结婚之前,由巫师动个小手术,”一位医师说,“多聪明,又多开明。”
“落到咱们中国,修补还来不及呢。”一位医师笑道。
“是啊,”他的太太立即接过话,“有时候,新婚第二天大早,两口子等在诊所门口,一个哭,一个愁,找我先生鉴定。”
“嗳,甭提了,”又一位医师说,“我有个得子宫颈癌的患者,大概有50多岁了。有一天,她丈夫陪着来,我告诉他们病情时,他都静静地听,临走,他太太出去了,他突然回过头问我:‘听说性伴侣多,容易得子宫颈癌。’我没答话,他居然盯着我说:‘我也不清楚太太婚前怎么样,只知道,初夜没有落红。’医师盯着大家问:“想想,结婚30多年的老夫老妻,在太太得了癌症之后,居然还说这话……”
“完美与破碎,没有一定的界限,全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有位朋友,指着她手上的镯子说。
那是一副有金有玉的镯子。两条弯弯的翠玉,用纯金镶在一起。
“这原本是个完整的玉镯子,不小心摔断了,玉好,舍不得扔,就用黄金接起来,不也挺美的吗?”她伸出手,摇一摇,又笑笑:“很奇怪,洋人见了,赞美得不得了,问我在哪儿买的。可碰到中国人就不同了,他们看一眼,就会露出很奇怪的表情,‘哦,摔断了,接起来的。’”
她又展示了另一只手上的翠玉戒指,“瞧,摔碎的那一块,磨了磨,镶成戒指,配成一对不比原来的还美吗?”
(何必猜以前是什么样子,最重要的是现在的完美。)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二十个人围成一个圈,随机指定其中一人为龙头,由他想一句话,低声转述给左边一人,此人再向左传,依次类推,等这句话再传回龙头耳中时,与他原先说出那句话早已大相径庭,不知所云了。
闲话就是这样产生并渐被加工、失真的,二手传播不可信的另一个原因还在于,我们无法确定当事人是怎样说的,这一点很重要,语气神态不同,意思也就大为不同。
比方说有这样一句话: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有人这么说)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我确实没这么说)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我是这么暗示的)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有人偷了)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可是她对这钱做了某些事)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她偷了别人的钱)
我没说她偷了我的“钱”。(她偷了别的东西)
从头到尾一字不差的一句话,语气、神态、声调不同,就会有如此不同的含义。别人给你传来的一句话,你怎么能轻下结论呢?
(中国有句古话:来传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因为这种事情确实没什么意思,最好的办法是一不相信,二不传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17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约翰的胡子以及英若诚的游戏
约翰留胡子已有多年,忽然他准备把胡子剃掉,可是他又有点犹豫:朋友、同事会怎么想,他们会不会取笑我?
经过数天的深思熟虑,他终于下决心只留个小胡子。第二天上班时,他已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来应付最糟的状况。结果出乎意料,没有人对他的改变有任何评语,大家匆匆忙忙来到办公室,紧紧张张地做着各自的事情。事实上,一直到中午休息时没一个人说过一个字。
最后他忍不住先问别人:“你觉得我这样子如何?”
对方一愣:“什么样子?”
“你没注意到我今天有点不一样吗?”
同事这才开始从头到脚打量他,最后终于有人嚷出:“噢!你留了八字胡。”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也讲过一个类似的故事。他出生成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几十口子人坐在大餐桌中。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决定跟大家开个玩笑。吃饭前,他把自己藏在饭厅中一个不被注意的柜子中,想等到大家遍寻不着时再跳出来。
让小英若诚大为尴尬的是,大家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饭饱,大家离去,他才焉焉地走出来吃了些残汤剩菜。自那以后,他就告诉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则就会大失所望。
(不要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每天对着镜子琢磨半小时决定用哪种口红、哪条领带,你的苦心也许根本就没有人注意。大家都在做自己的事,你也把注意力放在事上吧,不要总惦记着别人怎么样评价你。)



房子与馅饼
在一次重要的比赛上,一位国内跳高运动员面临着冲击金牌的最后一跳。教练对她说:“跳过这两厘米,你的房子就到手了。”结果她就是没跳过这两厘米。
在洛杉矶奥运会杉,当受了伤的跳水王子洛加尼斯同样面临着冲击金牌的最后一跳时,教练对他说的是:“你的妈妈在家里等着你呢。跳完这轮,你就可以回家吃你妈妈做的小馅饼了。”洛加尼斯用他的毅力和精神风貌征服了裁判。
同样是激励性诱导,一所房子与妈妈的小馅饼,在运动员的心理上引起的反应有什么不同呢?
运动心理专家研究表明:在重要时刻,如果一味地加重其心理负担,反而会影响到运动员的发挥。但如果将很重要的目标简单化,生活化,反而给运动员产生一种轻松的心理,有助于其正常甚至超常发挥。这就是沉甸甸的房子与轻松美味的小馅饼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的原因。
(在关键时刻注意给自己打气加油的方式,宁愿想可爱的小馅饼而不要想房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4-4-19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那个初夜和传闲话的感触挺深。也许我是个女权主义者,总之我很恨为什么上帝造人的时候一定要给女人这样一个处女膜。既损害女人的健康,有时也会伤害到女人的尊严。
再就是传闲话,我也被人瞎传过闲话。我试着去解释,可是发现解释只会愈描愈黑。于是就等,时间长了,传这种闲话的人就开始少了。我终于查到闲话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我于是编了一个关于她的闲话开始传。终于使她明白传闲话是多么可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4-21 0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鸟笼
有两个人曾经打赌。约翰说,如果自己送给乔治一个鸟笼,并且挂在乔治房中的显眼地方,那么他就会买只鸟回来。
乔治不信,说养只鸟多麻烦啊,我肯定不会买。
约翰就去给乔治买了一个漂亮的鸟笼,让乔治挂在客厅中引人注意的地方。
结果可想而知。只要人们走进乔治的客厅,就会问他:
“乔治,你的鸟什么时候死了,怎么回事?”
“我从来没养过鸟。”乔治回答。
“那么,你要只鸟笼干什么呀?”朋友奇怪地看着乔治,看得乔治都觉得自己好像真的有了什么问题:缺少爱心,漠不关心动物……
乔治最后还是去买了只鸟,放入那个漂亮笼子中,因为他发现,这比无休止地向大家解释要简单得多。
(人们经常是在头脑中挂上笼子,然后不得已往里边装上些什么东西。)




语言与行动
一个妇女到“家庭问题咨询中心”向心理医生抱怨自己的婚姻不幸:丈夫体贴倒是体贴,可从来不说些甜蜜好听的话;而她自己,尽管总是说“纵然我死,下辈子还要和你做夫妻”,丈夫却很冷漠。
心理医生哑然失笑,随后给她讲了一个故事:
猪向奶牛抱怨:你们做牛的,只不过奉献一点副产品,人们便偏爱有加;而我们做猪的,把肉给人类做火腿肉,甚至把肠子都奉献出来,人们还是不喜欢我们。奶牛回答说:“大概是因为我活着的时候,就不断奉献的缘故吧。”
有学者说:男人偏向于行动型,多做少说;女人偏重于感性型,喜欢甜言蜜语。
如果此话不谬,则夫妻和睦之道应当是:
A. 如果丈夫确实爱你,不必总是要他把“爱”字挂在嘴上;
B.        如果丈夫并不爱你,嘴上挂再多的“爱”也没有用;
C.        爱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许愿乃至对来生的许愿也许是其中的一种,但最好的表述是“语言+行动”;
D.        对于“倔”男人来讲,也不妨“放下架子”,必要时说点“甜言蜜语”,即“行动+语言”。
(现在进行时的行为比空头支票要好,空头支票也比不开要好,倘两者结合使用,效果更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4-5-6 12:27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