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昨天的计划,今天把一整个内容全部列出如下。
欢迎大家阅览,有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这个论断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楼主的知识、思想方面的看法,第二部分是对楼主的人品的看法。
一,楼主在综合知识方面,思想深度方面,这综合知识至少包括文学、史学方面,造诣并不高。
经济学与管理学本帖并无明显凸现,故不作讨论。
这就如能够理解我前面几楼所举的“银行存款”、“细胞分裂”的人,并且告诉这个极限就是常见的e,这样在一堆不真正懂微积分的人面前,显得十分高大与理想一样。
但,在数学上,e的证明与意义,都只是极其简单的事情。它的应用领域已经遍及各个层面。甚至在复数上,也是以e为底,a+bi为指数来表示的。
(至于为什么这样表示复数,我目前也不太清楚,但应当相信,这不只是一个定义,就如“除0外的任意实数的0次方均为1”,其实也是一个可证明的内容。--不细表。)
现在不仅要提出这个结论,而且,要证明这个结论。
正如李敖所说“我不但骂你是王八蛋,我还要证明你是王八蛋。”
1,楼主所举文化意象,我们细数一下,究竟有哪些?
羌笛孤城、黄河白云、松间明月、石上清泉
离中国文化中那种倾听天籁天声,追求世间苍生大和大爱
万家烟火、人世炊烟,在野芳幽香、佳木繁阴里
古道西风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有哪个没听说过的吗?
可能比较生僻的是“野芳幽香、佳木繁阴”,语出初三课文《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风霜高洁,水落石出。”
我想,即使他说《葬花吟》,也可能只会提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而不会提到“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遐逸自注,香丘,理想之地。即能够让自己完全按照自己的习惯与喜欢生活的地方。能够得到尊重与肯定,并且有良朋知己在一起。
但这样的“理想之地”,即使到了“天尽头”,又于“何处有”呢?
毕竟他只是附着大流,而无真正见地的人。
2,他不敢写有关文化的内容,但现在毕竟是写了,又写了哪些方面呢?
(1),批判当前整体的商业化:救灾的广告性质、商人的言论等。
(2),个人追求也物质化:汽车、房子等,甚至连爱情都与物质挂钩。
(3),而又认为零散的商业行为实际无法匹敌以前的中华气度。
从而得到两方面的内容:
<1>,现在的人活得不快乐。
<2>,那些天真的、率性的、醇洌的善良,是越来越稀少了。
他根据已经发生的事情里,提炼出了一部分内容,并且应当承认,这部分的思考,确系十分好,如果把范围局限在后院的话,局限在当前的工大的话。这种肯定,我在前面的回复里,已经提到。
而,这就正如“银行利息”、“细胞分裂”一样,只能想到一个极限,但,还没有把这些内容真正地联系起来而提出一个e,更不可能把e作为一个基础,一个系统,成就为一个大的数学体系。
当然,这样的要求,对谁都是极苛刻的。
但,现在的问题是,这样的数学系统,实际上,前人早就已经完成了,我们远无法触及在这些研究领域的前沿。
问题的实质只有一个,楼主的知识面窄,并没有广泛而足够的吸引或见识当前对这些问题的研究。
在对这些方面的研究中,国学这方面,是极其欠缺的。
其实,并不知道“六经”、“诸子”、“儒”、“清谈”、“理学”、“考证”,这么一整条的中华国学的线索,更无法知道这条线索下面所隐藏的实质,即“平民意识的觉醒”、“内心批评、自我觉醒”“大我的寻觅与求证”等。
而自以为“离中国文化中那种倾听天籁天声,追求世间苍生大和大爱的那种境界,还差得很远。”
此处姑且不论其所言是对是错,但可以肯定绝非有如此深厚国学功底而得出的结论。
至于“零散的商业行为实际无法匹敌以前的中华气度”,那也是一种没有基础的看法。
既看不到分工越细,所能组合出来或说优化出来的力量将有可能越强大这样“1+1≥2”的系统属性;更看不到,其实之前的中华气度也并非如他所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因为,那时候的中华气度,如盛唐时期的气度,只能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才有。(当然,我也可以主观地揣测一下,实际上楼主也并无法知道盛唐时为什么能够有如此大的气度,甚至连标志性的象征物都不知道。)
一个同学告诉我,会把恋爱想象得完美的人,实际上是没有恋爱过的人。我想,楼主对中华文化想象得如此美好的原因,也是因为根本不了解中华文化。
其他的,有部分已经在我前面回复的帖子里有的了,不再赘述。
二,楼主的人品亦在稍差之流。
前面已经提到的“英雄”,最终被追到了,而且被人抓着他那威武的皮带提了起来,从此不再有“英雄”了。其实,我在之前,并没有这方面的看法的。但,后面对我的观点的驳斥,却让我感觉十分地吃惊与可惜。
1,楼主断定“暇逸的思维深受客观决定主观之说,所以无法抵达纯粹,而归之为臆想,也可算是一家之言。”,但却不说明这是怎么来的,除了因为知识不足、思维深度不够,无法说明或者证明这个观点之外,应该还有不小的妄断之意。
无法分析而敢判断,而判断后,还可以置之不理,这样,又能够怎么说呢?
2,举出老庄、佛法之类的内容来回驳我的观点,这实际上,也未尝不可。
如果真能让我们领略哪怕一点点有关道家、佛家的精髓的东西,我想,这里的人,都会受教而且感谢的。
但,我们看到的是什么?
出入青羊宫,悠游鹤鸣山,远赴华山。拳之奥妙无穷,天地之理无限,至于无力胜有力,弱胜强,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恐亦是C君之暂时无法领会的。更别说山洞中独修,会遇上山精树怪的事情了。非亲身经历,某些人必认为臆想或是玄谈。
几个不见得真有的地名,强言的“奥妙无穷”,“山洞中独修”,我们除了认为这是玄谈,又还能认为是什么?
叫了佛号的人,未必有佛的度量。
3,至于后面诸多妄言,更是让人感觉不知从何说起的莫名其妙的东西了。
“故庄子说,小知不及大知,蟪蛄不知春秋,朝菌不知晦朔。”
可能我们都是“小知”、“蟪蛄”、“朝菌”,而我们的“大知”、“知春秋”、“知晦朔”的人,其实又知道些什么呢?
“不知者不罪”,但,不知者还骂人,骂人总是不对的吧。
而后面的回复,更是让人大跌眼界。
余无心陷入世俗之争, 甘愿认输。
-----------我认输,因为我不争世俗的东西,我只与高人谈论,世俗之言,不想牵扯太多。
当年金庸所讲,八风不动。
没有什么细究在后。
-----------八风不动,我不知道。但“没有什么细究之后”,这就不清楚是什么意思了。
君子坦荡荡,乃能持之以为然;小人长戚戚,故同而不和。
-----------我是君子,我坦荡荡,我不需要说服众人仍旧能够持之以为然(然:指“暇逸深受客观决定主观之说”)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我是上士,我知道了道,我就努力施行。至于那些下士,了解到了道之后,就要大声地笑出来,不笑的话,就怕别不知道他知道了。
若真认输,何须自诩不俗,八风不动,坦荡荡,上士勤而行之;
而恶言(算恶言吧?)世俗,且“深受客观决定主观之说”,长戚戚,同而不和,闻道而大笑。
貌似胜败已自分。
若非认输,又何言认输?此乃君子所为?
不细究而断之然,只因“坦荡荡”即可“持之以为然”。
所言非所行,言是而行背。
可谓君子矣。
最后的“枕书而眠”,恐怕亦为“东施效颦”,即如“读书破万卷”,坐在桌旁,撕破万卷书吧。
(最后这句狠了点,但,应该仍不及其之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