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882|回复: 5

一个学习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布拉格之恋》(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26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学习最喜欢的一部电影《布拉格之恋》(3)

电影的主题:
         什么才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在特蕾莎看来,她生命的轻就是汤马斯对性的放纵,汤马斯永远的不忠就是特丽莎永远的苦痛;对于汤马斯来说,他难以承受特丽莎那份承重的爱,而难以接受萨宾娜那份轻如鸿毛的爱;对于萨宾娜来说,她虽然也需要情感的归宿,却仍然选择了自由和继续背叛。当一切沉重的思考迷惘得无从着落,就变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而同时仍感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在爱情的世界里,没有谁是有罪的,当轻与重的砝码被放在爱情天平的两端,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罪恶。
同时,“布拉格之春”这场运动的加入,政治化的内容也被突出到了一个高度,也许这才是这部影片的主旨。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爱情,六十年代的布拉格,竟然演绎了如此美丽动人,并让人为之感伤的爱情故事,足以让我们对那个时代保持更加清醒的态度。这只是因为,托马斯和他那个时代的人们无法改变那个惨痛的历史事实。
最经典的台词:
1、当汤马斯与老情人萨宾娜继续缠绵不休,对特丽莎的爱视而不见。终于有一天,忍无特丽莎爆发了,她疯狂带着哀求的说:“你下次去找女人时带我去好不好?我帮她们宽衣解带,我帮她们洗澡,让她们的身体成为我们两个人的玩物!”
2、在战火的冲突以及瑞士的变故后,特丽莎惊醒了,不再是那个独自疯狂寻找爱的依赖傻丫头了,而是一个有思考能力的女人,当发现丈夫又与情人在日内瓦相会后,她带着小狗毅然地离开了汤马斯,留给汤马斯的信里上是这样写的一段独白式的话语“我知道我应该尽力来帮助你,但是我现在做不到了,不但没有成为你的支持,我还成了你的负担,生活对我来说正是如此的沉重,而对你来说却是那么的轻松,我的生命无法承受这种轻,这种自由!”
3、在回布拉格之后,特丽莎发现了汤马斯的又一次出轨,她是这样说的:“我知道你是只是肉体放纵,你可以把爱和性分开,但我怎么也不相信没有爱竟然可以上床,对你而言是种轻的事情,我也想尝试。”对特丽莎而言,肉体的纠缠就是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种轻是在汤马斯灵魂处的轻,这轻,砸在了特丽莎人生的最脆弱处,会是生命无法承受的。“
记得昆德拉的小说中有这么一句:“汤马斯突然想起柏拉图《会饮录》中的著名的假说: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从上帝把人一劈为二,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着寻找那另一半。爱情,就是我们渴求着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什么轻,什么重,谁在抗拒,谁又在承受,为什么她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在他眼里却是无足轻重?电影其实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窗口,细心思考,答案自然浮出水面。

最喜欢的几组镜头:
特丽莎的出场  一个单纯的少女,旅馆里雾气重重的浴室里,汤马斯在一大堆老头肥硕的身子里看到了如出水芙蓉的特丽莎,美曼的身材立刻吸引了这个花心的道貌岸然之士,两人的相遇结果在差距巨大的社会经验面前变得浅显易见。
结尾 汤马斯和特丽莎还有农场的两个伙伴一起到布拉格的一个酒吧寻乐,特丽莎被伙伴拉起来跳舞,汤马斯和农场主开怀畅饮,渐渐有些醉意,他默默的看着妻子高兴的跳舞,玻璃窗上的雨滴在轻轻滑落,斜着头显得有些疲惫,一直微笑着看着妻子...
   海滩渐渐移至萨宾娜的头部,带着一丝笑容,像汤马斯那样的笑,远镜头,美国的海滩,少许人在海边玩耍,她默默的注视着大海,这里十分的平静,海浪轻轻涌来,一个喷笔从在画板上喷出淡淡的蓝色,像海浪一样,镜头拉远,萨宾娜后面有两位老人看她作画,这时候邮差来了,带来一封来自布拉格的信:她生命中最亲密的两个朋友死了,那天,他们到一家小旅馆喝酒跳舞,外面下着雨,刹车突然失灵……
   回到酒吧,小提琴响起,汤马斯醉了,特丽莎也累了,她甩下头,随着音乐跳着舞向靠近,她那充满爱意的眼神,幸福的爱意透露在脸上,汤马斯拥抱着她走向旅馆的房间,6号,正好对应电影开头两人在小镇的机缘。微笑着看着特丽莎,越来越近,小提琴还在演奏,旅馆的台阶上,他们随着音乐一起迈步,走进了房间,小提琴渐落。
  清新的乡间小路,轻轻的传来钢琴声,还在下着小雨,卡车外面雨雾蒙蒙,车玻璃的上雨刷摆来摆去,特丽莎幸福的笑着,甜蜜的看着托马斯,托马斯微笑的看了一下特丽莎,她在他耳边轻语地问托马斯,你在想什么?托马斯继续他迷人的微笑,只是淡淡地望向远方,一言不发,幸福的爱情此刻已握在二人的手心,就算生命的音符嘎然而止,那幸福如此来之不易,如此的轻易逝去,却会常存人间……模糊中小路在车轮下无限地延伸,没有尽头。在越来越缓慢的推进中,
纪实片的选段影片  影片中使用了捷克导演詹?尼梅克的资料镜头,就是苏军坦克(1968年8月20日和21日)入城那段,著名的"布拉格之春"。当时尼梅克正与约瑟夫?斯克沃莱吉拍摄的一部关于布拉格的纪录片,名为《布拉格清唱剧》(1968年)。影片还使用了曼?雷和比尔?布兰蒂的摄影素材。

电影中的配乐
导演卡夫曼对音乐的运用,非常娴熟。整部电影的大部分音乐都用小提琴或钢琴来演奏,小提琴的忧郁与哀怨,钢琴的浪漫和希望,烘托了这部具有浓郁散文诗气息的电影中浪漫而又忧伤的爱情。
飘浮又感人至深的爱情气息伴着优美的音乐绕人不止,由头至尾感官都被笼罩在优雅动听的音乐里面,捷克作曲家利奥什 ?雅那切克的《童话:第三乐章》里的小提琴协奏曲时而激情四射,时而忧郁泣泣,在音乐和低调的光影中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情感、肉欲给每个进入思考程序的观众带来了永恒的偏头痛。
结尾的音乐配合可谓卡夫曼的画龙点睛之笔。先用萨宾娜收到的信道出了汤马斯和特丽莎的死讯。接着,镜头跳回至麦洛酒馆中欢愉的汤马斯和特丽莎的身上。然后一辆破旧的卡车载着幸福的托马斯和特丽莎行驶在如画的乡间小道上,虽然实际上2人在之前已经死亡。此时钢琴声再次缓缓响起,卡车渐渐驶入一片白色的光芒之中,整个画面一片雪白,影片结束。将一个悲剧性的结尾衬托得如此的优美和浪漫,具有了喜剧的气氛,让人不得不惊叹卡夫曼的艺术功力。
发表于 2007-2-26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如看小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3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有下啊

不过还没看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4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的那部生命不可承受之轻是三角恋的,似乎不对。

我也看过部生命不可承受之情是同性恋的,也不是这部,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5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已经看完了,电影就没看过。

昆德拉不是一般的深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7-3-22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5-14 22:38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