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小鲈鱼

随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1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现自己无限怀念那独自一人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里面行走的感觉
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感觉

同意最后呢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5-21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一次出逃有6个月久了?看火炬算不算呀,貌似你也是一个人去的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0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清晨六点
随着最后一个assignment最终修改完毕
这个学期的功课
终于告一段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3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发前倒数六小时
期末考倒数两星期
离毕业倒数一周年
人生的每时每刻都在倒数
我决定要活得有意义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1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次偶然触及的重要回忆

两年后
重新再看了一遍头文字D

从当年的纯粹为娱乐
到如今的多了几分思考
任凭你如何否认
人果然始终还是会变的

最大的感触
莫过于怎样充分发挥你手上的工具

在D中
每一辆赛车的选择
都有其合理的地方
换而言之
赛道上没有绝对的王者
取胜的关键
除了把对的车用在对的地方之外
还必须依赖驾驶者的高超技术、临场应变以及小小的运气

诚如片中所言
临场应变更多是一种天赋
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对赛车运动的敏锐触觉
而如果上升到技术层面
则必须要靠后天的苦练、经验的积累
“没有一个人不经过苦练,仅凭天赋就能获得胜利”
而运气呢
虽然有时能左右一场比赛的胜负
但却是不可预知的因素
基本上是可遇而不可求

思维跳跃之下
突然感觉到这几个要素
跟拍照是如此相像
车子是驾驶者手上的工具,相机是摄影者手上的工具
驾驶者的临场应变能力是天赋,摄影者对被摄物体的角度选择和美感也是天赋
而车手和持相机者的技术则对结果的好坏有重要影响
而好的运气对一个摄影者来说有时候甚至比技术重要得多

或者
世上万物的道理本就是相同的吧
所谓殊途同归
也许就是这个原因

不过
虽然“摄影”这个词在当今的数码时代已经更多的演变为一个广义词
但是严格来说
像我这种只为了记录生活点滴而摆弄相机的
顶多只能称之为“拍照”
即使技巧学得再多
器材配置得再高
拍出的照片再好
只要我的初衷不变
那么我永远都只会觉得自己是在摆弄着玩具自娱自乐而已
抛开技术层面不谈
在我眼中
或许只有那些专门从事摄影工作的、靠摄影养家糊口的、对器材、参数和环境有着严格要求的人
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摄影”吧

忽然之间
竟然回忆起自己对相机的情结
似乎
至少也应该有二十年了吧

大概在20年前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
模糊的印象中还依稀记得老爸是有一台老式相机的
记忆中的那台相机是凤凰牌
是那种大众化的经典造型——镶嵌皮革的银色金属机身,全机械构造,手动对焦手动卷胶片
老爸用这台相机给我的童年留下了好多美好回忆
图区自爆帖那张的幼儿园照片就是其中一个明证
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
我一直对相机有一种朦胧的感情
就在十天之前
当我在市区一家老相机店里面
再次触碰到这种老式相机的时候
内心竟然百感交集
有一种完全无法形容的感觉

而后来
当老爸买了第二台相机之后
这种情结的生命得到了延续
那是1991年买的一台理光全自动定焦傻瓜机
当时记得大概是1000块左右吧
完成拍摄只需要简单的按下快门
这也是我真正意义上接触的第一台相机
而老爸教会我的唯一摄影技巧
就是在拍照之前要先半按快门对焦
这样子拍出来的照片才会更加清晰
这个来自儿时的习惯被很好的继承了下来
让我在数码入门的时候少走了些许弯路
那台理光相机伴随我走过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整十年的光阴
如今家中的相册里
大部分都是用它记录下来的
有不少是出自我手
尽管从技术层面看来不值一提
但是它所包含的纪念意义却是用无止尽的
喜欢回忆的我
每次翻开相册的时候
都能从照片中的场景回忆起当时的境况和心情

十年
整整十年
最后那台理光终于坏了
莫名心痛的我
把它拿到理光维修点
师傅告诉我说
修好这种相机所花费的价格肯定超过购买同类型号的产品
这番话让我着实考虑了很久
到底有没有必要再买一台胶片相机

那段没相机的日子
覆盖了从高考前到进入大学后一年的一段很长的光阴

进入大学之后
从最初文雅那台奥林巴斯胶片机
到后来室友Tony的奥林巴斯u300
还有隔壁宿舍LK的索尼P8
在我们最初的那段大学生涯
它们确实为我们留下了很多非常难忘的回忆
硬盘中最初的数码照片
应该是来自2003年11月的麓湖烧烤
尽管只有二十余张
却有力见证了我们班大学四年来伟大友情的开端和延续
还记得直率的Zoe曾经几次说起很羡慕我们班的团结

在数码的影响下
我重燃了对相机的热情
然后终于有一天
我向老爸申请资金购买一台数码相机
软磨硬泡了几天之后终于获得同意
于是在2004年初
在大二第一学期期末考之后
我透过200拨号网络不懈的查询资料
最后跑到电脑城
凭着当年的理光情结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买下了第一台数码相机
理光G4-Wide
一台在当年有着罕见的28mm广角、超短快门延迟、超快开机速度,以及1cm微距的相机
尽管前后对比之下
觉得机身价钱已经非常公道
但是在配了256m卡、买了专用锂电池和充电器之后
前后也大概花了3000左右吧
可见当时的数码机器和配件还是挺贵的

相机刚买的时候自然是兴奋的
也完全没想到要去搜索基本功
就拿着相机到处乱拍一通
不过这台相机在当年春节期间还是留下了好多难忘的片段
尤其是终于给极少出现在照片中的爷爷奶奶拍了一些照片
还有同学聚会、生活小节等的琐碎记录
即使如今再翻看的时候
心情依然总是很愉快

转眼间到了大二下学期开学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
当我们感叹天气真好的时候
马上就有人提议春游
于是就有了2004年3月21日的春游莲花山和宝墨园
我们班23人去了21个
加上在入学的时候已经转系、但是依然住在我们班宿舍的“叛徒”LK还有某人女友共23人
那绝对是一次最难忘的旅行
那天正好是初一
我们登莲花山
给观音上香
往树上扔许愿球
爬古塔
随后又到宝墨园游园
喂锦鲤
赏玫瑰
一直到彻底疲累为止
不过
那似乎也是我们班唯一的一次集体旅游
此后一直到毕业
集体再游的愿望都无法实现
不能不说留下了不小的遗憾

理光留下的回忆还有很多
几乎贯穿了2004年我们的所有活动
比如有
我们拿了冠军的学院投篮比赛
插花比赛
在语音室给我的一个惊喜的生日会
外国语学院运动会
大二最后一节综合英语
教师节表演的节目
女生节精心筹备的节目
还有年底的三学院运动会等等
让我能回忆起我在大学生涯中曾经经历的点滴
这些记忆
又何尝是区区三千就可以买到的呢

如果说佳能、尼康、松下和索尼等大厂代表着当时DC的主流的话
那么在一开始我走的就是非主流路线
不过渐渐的
在阅读了大量的资料之后
开始有点技痒
很天真的打算向“摄影”方向进军
而首先遇到的障碍
就是手上的傻瓜机越来越不能满足我的需求了
尽管我一直没能把它的功能彻底发挥出来

于是在大三暑假的某天中午
经过深入调研和比较之后
我利用雅思班午休的两小时时间
再次跑到电脑城扫了一台佳能S2 IS

当年佳能对准专业消费类相机的市场定位
大概可以分为三个分支
第一是成像优质的G系列
第二是广角机S系列
第三就是新开辟的长焦机器SX IS系列
S2 IS是S1 IS的改进版
集中了佳能当时的很多先进技术
比如超声波电动马达
Digic II图像处理器
0cm超级微距等

确实
在我所用过的所有消费型数码相机当中
还没遇见过一台其他相机能比这台机器用得更顺手的
这台机器在当年
甚至在今天
它的某些技术依然领先于别家同类机器

拿到机器之后
开始练习手动功能
渐渐的上手了
也留下了一些不错的回忆
然而不幸的是
由于我缺乏保养常识
S2 IS在买回来短短两个月之内
就因频繁进出空调房而导致镜头结露
心痛机器之余
拿去指定维修部一问价钱
至少要500
后来决定凑合着用算了
结果之后的好多照片上面都带着明显的水印痕迹
不过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
使我有一段时间在不断地思考
到底要如何构图
才能更好的避免这块接近画面中心的较大面积的水印的干扰

转眼间就大四了
理光和佳能“双修”的我
通过彼此间不断的对比
寻找着适合自己的功能
我发现自己还是比较喜欢万能型的
毕竟能够应付多种不同的场面
而S2 IS正是这方面的较为杰出的代表
很长一段时间
我都以S2为标准寻找下一台相机
但是由于S2实在是比较完美
因此一直无法下手
当然除此之外
价格也是一个很大的决定因素
毕竟这个等级的相机
动辄就是钱
如果没有四五千的投入是办不来的

可能因为体积较大吧
加上有水印的阴影
S2玩的频率并不算高
留下的片段也并不多
但都是些比较重要的记忆
比如06年三月的毕业旅游
还有四月底的厦门之行等
当五月份交了论文二稿之后
我开始琢磨是否需要向未知的领域进发
结果这一琢磨
刚好赶上了宾得W10的上市
结果它的三防功能有幸被我相中
很快便收入囊中
我再次重新回归非主流

尽管W10也是一台傻瓜机
但是时至今日
我依然可以自豪的说
我很庆幸当初选择了W10
也许选它的初衷只是出于偶然
但是它却是第一台我玩得比较透彻的机器
就像头文字D中所言
必须要清楚知道手上机器的优点还有缺陷
才能做到怎样扬长避短
从而获得最佳结果

或许有的人觉得从准专业机器回归傻瓜机是一种倒退
事实上
当初在买入W10之后不久
我终于下定决心
把S2拿去海印找人修好了
所以也只是想把W10当成备机使用

当然
作为傻瓜机的W10的局限性还是挺大的
比如最大光圈太小
没有手动
没有防抖
闪光灯功率不足等
如果非要以参数和S2对碰
那只能说是不自量力

然而
随着对这个小机器认识的加深
发现它总能在一些场合带给我惊喜

首先就是体现在三防方面
我非常喜欢随拍
而雨中的风景总是别有一番味道
每次出门的时候遇到下雨
基本上只有我敢堂而皇之的把相机拿出来不停的拍
甚至有时候去海边游泳
整个海滩大概也只有我一台相机是可以浸在水里面的
这些特殊功能为我留下了一些经典场合的纪念

其次就是便携性
S2因为个头较大而显得更有侵略性
而小巧的W10则很方便随身携带和随拍
在一定程度上
它启发了我对相机使用目的的思考

不过
如果说前面我是充分利用了W10的优点的话
那么
如何一步步发掘出W10的缺点
进而思考如何避免这些缺点
甚至经过巧妙利用而将缺点变为优点
则是一个更大更重要的收获

W10闪光灯功率不足是在毕业聚餐上面发现的
这个该死的小灯就连近距离的闪光都打不好
后来经过研究
发现“自动闪光”跟“强制闪光”的输出功率居然有较大的差别
对比之下发现“自动”的功率更大一点(可怜我在室内只用“强制”)
因此以后遇到需要闪光的场合
我会尽量走近一点并且用“自动”来打灯
不过最好的办法始终还是尽量避免使用闪光灯
于是促使了我对曝光时间的进一步研究

宾得的色彩偏黄
表现红色又过度饱和
所以并不适合拍红花
而且很多时候拍出来的照片总是有一种不经意的黄色干扰
我必须承认W10和后来的K100D改变了我对照片颜色的喜好
变成现在的喜欢偏黄风格
但是同时
W10在拍摄黄昏的时候就显得特别有味道
这也算是转化劣势的一个途径吧

从胶片机到数码机我花了将近10年
从G4W到S2 IS我花了一年零八个月
而从S2 IS到W10只花了9个月
期间
有过沉寂
有过**
也有过思考
但是一切都是未成形的
可以说
更多的只是一种对数码的盲目追求
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数码相机上
还体现在其他数码的诸多方面
不过
关于数码相机的一切
自从我上了数码单反之后
又有了一次彻彻底底的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LZ很喜欢回忆 再用大段大段文字做记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同一种心态下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
让我再次无法判断这种心态到底是好还是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9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失而复得

出国前配的一副眼镜
那我很喜欢的暗红色ESPRIT
在半年前忽然不知所踪
因为家里乱
一直以为只是塞到某个角落去了
只是找了好久好久
翻箱倒柜
却依然一无所获
于是不禁开始怀疑
是否某次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
不经意间把它遗弃在某个角落

于是之后
一直使用剩下的两副备用眼镜
渐渐的
就把它遗忘了
只会在某个非常偶然的时候会记起它

回国之后
曾经打算重新再配一副
只是
忽然发现再也提不起兴趣了
于是最后不了了之

今晚吃完饭后在饭厅看电视
忽然老表说今天在清理车厢的时候
在车后座找到一副眼镜
因为昨天我曾经用过他的车
所以稍稍关注了一下
后来听说是用盒子装起来的
心想我最近用眼镜都没带盒子吧
于是继续看电视

忽然之间
听到老表说眼镜上面有“明廊”二字
心里顿时一顿
家里只有我在用明廊
于是首先想到我书包里面那副备用眼镜
不可能
十分钟之前
我还亲眼看到它静静的躲在书包里面
然后
可能性就只有一个了

飞快的拿起钥匙
冲出门口打开车门
赫然发现就是它
那曾经遗失了超过半年的它

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打开盒子
眼镜安静的躺在那里
还是那么新那么好看
细心把它擦拭了几遍
然后把备用眼镜摘下
轻轻戴上它

忽然终于明白那句话
有些东西
如果注定是你的
那么最后始终都会回到你的身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9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找的东西总系你不找它的时候浮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8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有心情写了
最近大事记
第一
旧相机损坏
第二
超难期末考
第三
期末考结束
第四
换了新相机
第五
每晚要打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8年7月1日
明明已经放假一个星期了
为什么还一直沉浸在那种颓废的心情里面
我记得以前放假并不是这样子的
至少心情会很放松
果然是被Taxation和其他科目的结果所困扰吧
历经这次期末考
我终于知道原来有时候困难会变着法子来折磨我
无论之前我怎么努力怎么自信
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意外发生
当真正面对某些不得不面对的事情的时候
原来我的态度永远都是逃避第一

如今
每天无所事事
每天的生活?
连自己也不知道究竟哪里才是一天的开端
第一晚通宵不眠
大清早就跑出去到处乱逛一通
下午回来爬上床
一觉睡到晚上吃饭时间
然后摇摇晃晃的开车去打工
回来之后继续倒头大睡
一直到第二天下午起床
也不想煮东西吃
继续往外面跑
晚上回来吃饭后照例打工
之后因为昨天睡太多而毫无睡意
于是又继续通宵
......
如此恶性循环
一天只吃一顿
生活毫无规律
好乱
不知道这样到底有什么意义
其实根本就毫无意义
只是再也提不起精神来了

好累
第一次遭遇这样的状况
之前的任何信条和坚持此刻都变得无能为力
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
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 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异国他乡,别忘了祖国人民对你的惦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丹丹同学

刚才在上网的时候
无意中MSN弹出一个对话框
开始还以为是学校的同学找我
打开一看发现竟然是丹丹
思绪
一下子又回到了那个已经让我觉得很遥远的大学时代

丹丹是我大学同学
在我们班学号No. 1
一个大大咧咧的广州女孩子
平时总是喜欢大笑
她的最大特点是拿得起放得下
或者说
只要是她不在乎的东西
无论多麽重要
她都不会用正眼去多瞧一眼
举个例子
她很喜欢语言
英语和日语的实际能力是班里面最强的
但是考试的分数总是不高
用语言表达她的意思就是
考试跟爱好完全是两回事
就像专八吧
当她知道自己不过的时候
似乎也没有流露出一般人应有的伤心
也没有任何补考的意思
而是在毕业以后
第一时间飞赴悉尼继续深造翻译
在今天的我看来
这也许是一种另类的自信吧
像丹丹这种不被中国传统应试教育所束缚的、对考试毫不在乎至此的人
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可能是因为她直率不计较吧
她在我们班那个复杂的女孩子圈里面并不会受到排挤
而自从某次女生内讧事件之后
她变得喜欢跑到男生宿舍来玩
每次上来的时候
总是伴随着巨大的打招呼的声音而瞬间出现
在夏天的时候
经常会让B室某个喜欢穿着一条底裤到处跑的男生尴尬
不过她偶尔会带一些非常好吃的东西上来给我们吃
然后就站在一旁看着我们在笑

大学四年
丹丹总是神出鬼没
最让我们遗憾的是
她没能来参加毕业合照
用她后来的话来说是“忘了调闹钟”
但是那种看上去毫不在乎的语气
这次实在让很多人不舒服
也因为这件事情
我一直以为我们班大学四年一直没有一张全体同学的合照
直到前些时候翻看旧照片的时候
才发现原来在大二最后一堂综合英语课的时候
我们当时全班23人确确实实是有留下了合照的
尽管确实没有37人大班的全体合照
但是总算挽回了一点点的遗憾

毕业聚餐的时候
丹丹总算是出现了
随后也和我们一起去唱K
深夜的时候
因为家人的再三催促下终于回家
自此以后我就再没见过她了
只知道她在毕业后不到一个月
就匆匆奔赴悉尼进修翻译
她果然还是喜欢语言的

我和她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属于那种不喜欢主动联系朋友的人
因此尽管经常见她上MSN
却一直和她很少联系
今天
她终于毕业了
即将在近期回国
让我觉得意外的是
她竟然找到了一个上海男朋友
我相信这个消息对我们班任何一个人来说都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号外
看到她的照片
脸上洋溢着以前没有的幸福感
感慨万分
是啊
我们毕业都已经两年了
也变得更加成熟了
但愿岁月的沉淀
不会冲淡我们37人之间的友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3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LZ,你在墨尔本留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论什么样的生活
都总会慢慢习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9 01:22 | 显示全部楼层
葡萄酒

望着桌上一杯红得发黑的红酒在发呆

旁边正好放着半瓶子的百事
远看之下
真的无法分辨出透明玻璃杯里面装载的到底是可乐还是红酒

自问一直都不是一个嗜酒的人
究竟我是什么时候喜欢上澳洲葡萄酒的呢

以前一直在国内
喝惯了太多生涩的葡萄酒
一直都以为全世界的葡萄酒都是这样子的
于是对葡萄酒毫无感觉
自从去年来澳洲之后
经历了半年的适应期
也参加过几次同学聚会
喝过几次葡萄酒
入口的一刹那
几乎有点不敢相信
这真的是超市里头卖的几块钱一瓶的酒麽
也许就在那时候
就渐渐开始对澳洲葡萄酒产生兴趣了

澳洲最著名的葡萄酒产区有三个
南澳首府阿德雷德郊区的巴罗莎谷
新南威尔士首府悉尼郊区的猎人谷
维多利亚首府墨尔本郊区的雅拉谷
我身处墨尔本
而其他两个城市我也都去过
但是这三个久负盛名的葡萄酒谷却始终无缘相见
只是去年七月去雪山Mt. Buller的时候
曾经路过清晨的雅拉谷
一年之后
如今印象中能触及的
似乎就只剩下那一片游荡于土地表面的晨雾
那三三两两漂浮于空中的观日出的热气球
还有就是那大片大片低矮的葡萄树了

澳洲尽管只有两千多万人
但是每年的红酒消费量都是非常惊人的
的确
澳洲产的葡萄酒品质是非常好的
地中海气候所带来的差异化气候
孤岛上得天独厚的肥沃泥土
还有远离病虫害的有利因素
都是种植出优良葡萄品种的保证
这边的葡萄酒在国际上的名气虽然不及法国产的葡萄酒
但是素质却一点不差
而且价格也很大众化
最便宜的有超市里头卖六七块钱的大众化葡萄酒
但是如果有人以为这些酒是劣质的
那么就大错特错了
我曾经喝过一种售价不到7澳元的葡萄酒
其口感和香醇只是比二十澳元等级的葡萄酒稍差
但是却绝对完胜中国国产品牌两三百元等级的所谓“陈年金装”

如果想要感受更好的葡萄酒
可以到专门的卖酒店去挑
一般而言30澳元等级的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目前我喝过的最好红酒也是在这个等级
比如比较有名的BIN 128和WARBURN的Premium Reserve等
那些都是暗红色几近成黑的红酒
酒精含量比较高
通常在13%到14%左右
它们的透光率非常低
隔着半杯红酒就已经看不见25瓦节能灯的灯管了
红酒入口之初很滑
带点涩味
却控制得刚刚好
不过当我慢慢咽下
红酒经过喉咙的加温之后
那种澳洲葡萄酒特有的醇香就开始在你齿间肆意散发
很快的
酒精开始在你体内漫游
那种微醺的感觉
实在是无法用文字去形容的
如果当时能再有一份牛排摆在面前那就真的是完美了

而贵的本土葡萄酒
一般也不会超过100澳元
不过这种红酒对我这种靠打工维持生活的穷学生来说是一种奢侈
因此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今年一月回家的时候
在机场免税店里面挑酒
走过放满数百甚至数千澳元法国红酒的酒架
径直走到墙边相对不怎么起眼的本土红酒架
结果带回去两瓶30刀级别的红酒
其中一瓶BIN 128是最好的死党点名要的
另一瓶则和另外一个刚结婚的死党分享了
另外回国一个多月里面
前前后后喝过四五种不同牌子的红酒
国产红酒就不去形容了
如果不是当时应酬非得喝的话我是绝对不会碰的
还要是所谓的“陈年金装”
但我觉得那根本不能叫红酒
也许这正应了一句老话吧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还有一瓶产于加州著名酒区的红酒
无可否认确实不错
但是无论是口感和醇度
相比我带回来的那瓶WARBURN的Premium Reserve还是有不少差距
最后觉得有点遗憾的是
有一瓶法国产的红酒被老爸当作礼物送出去了
于是这个假期终于也与法国红酒无缘

尽管喝过的澳洲葡萄酒不多
但是喜欢Shiraz做的酒
非常喜欢
基本属于一见钟情的那种
尽管对品红酒一点常识都没有
但是它却依然让我在第一次品尝它的时候
直觉告诉我
就是它了
已经不需要再喝别的了
那种惊艳的感觉实在是无法言喻的
从这方面上来说
我应该算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吧

如此醇香的红酒
如果像向领导敬酒那般大口大口的干
只能说是暴殄天物
会遭天谴的
拿起酒杯
轻轻的抿一口
让酒从唇齿之间缓缓进入体内
沿途留下一路的芳香
然后静待片刻
守候那种微醺的感觉
在寒冷的墨尔本冬夜
踩着脚下的电暖气
手中能有一杯红酒相伴
用两个字足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
满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2 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考试ALL PASS
放下心头大石
准备短途旅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假散记

今年的冬天
对于南纬38度的墨尔本来说
其实并不算冷
住在近郊的Preston
晚上大概有8度
在房间里面添一个电暖器
已经可以活得很舒心了
其时
考试早已结束
寒假亦已经过去一大半了
自从上周知道考试全部通过之后
紧绷了半个寒假的神经终于可以逐渐放松
于是
每天晚上打工回来之后
坐在电脑前面就不愿起来了
上网到六点
爬上床沉沉睡去
醒来已经是十个小时后的下午
起床洗漱
再煮个面
吃饱之后
听歌
上网
处理照片
很快又到晚上了
晚饭后
打工
回来之后
上网
......
周而复始
形成我整个寒假的主线
是的
几乎天天如此
想来
我早已变成彻头彻尾的夜猫子了

这是抗议?

是的
我只能以不断的堕落
来抗议墨尔本的冬天
那该死的寒冷潮湿的地中海气候
自从考试结束以来
天几乎就没有一天晴好过
总是阴阴沉沉的
还总爱下雨
还要总是不大不小的
让人心烦意乱

不过
有时候也会凭感觉
在不下雨的阴天里面
拿起背包拎起三脚架
悄悄溜出房间
到外面走走
我果然还是属于坐不住的人啊

于是在两个阴天里
完成了访问墨尔本其余两个动物园的旅程
两个坐落于远郊的来回需要六小时车程的地方
到此
探访墨尔本三大动物园+水族馆的旅游计划顺利完成
也是时候制定新的短途旅游计划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7-18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多种经历,总是件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0 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忽然想起两年前深夜在内区漫步的感觉
真的已经过了两年了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4-5-18 06: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