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203|回复: 0

[MBA论文]关于我国电信改革与发展的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20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5-9-7 17:39:28 
   


   
   
   
   
   


   
   
   
   




   关于我国电信改革与发展的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电信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展与变革的浪潮席卷全球,成为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一个产业。中国电信业顺应时代潮流,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依靠政策,依靠技术进步,依靠社会各方面支持,充分发挥全行业干部职工的创造能力,只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就走完了国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历程,构建了一个技术先进、业务齐全、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现代电信网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从2001年开始,世界电信业剧烈动荡,由高速增长滑向持续低迷,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与此同时,中国电信业克服种种困难,在发展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虽然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始终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

  一、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电信业改革

  与世界大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在国家基础电信网建设初期,也实行了政企合一体制,由政府集中力量建设全国统一的电信网络,随着电信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随着国家通信主干网初步建立,原来的垄断体制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电信进一步发展的要求。1993年,国务院同意放开寻呼和增值电信业务,不久又批准成立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特别是1998年,国务院作出决定,邮电实行政企分开,邮政、电信分别成立专业局——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电电信总局,为通信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

  1999年2月中国电信改革方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电信改组为四大公司——国信寻呼通信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加上1993年成立的联通公司及一部分从事增值业务方面的公司,全国信息通信方面的公司有2900多家。之后于2000年,各省、市、区邮电管理局政企分开,撤消了政企合一的省邮电管理局,成立了省通信管理局。同时相继成立吉通公司、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2002年,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打破固定电信领域的垄断局面,确立比较竞争的基本架构,对电信企业进行了新的一轮重组。中国网通公司、吉通公司与原北方10省电信公司合并成立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原中国电信南方21省组成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以下是国家邮电系统改革示意图和通信行业体制结构示意图:通过上述改革,电信业的管理体体制、运营机制、市场格局都发生了质的变化。电信业彻底实现了政企分开,电信市场竞争框架基本确立。目前,全国经营基础电信业务的主要骨干企业已有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6家。到2002年6月底,电信业务收入的市场占有率,中国电信为32。6%,中国网通为16。8%,中国移动为38。3%,中国联通为11。2%,中国卫星为0。03%,以往某个企业一家独大的局面已不复存在。电话用户的市场格局也重新划分,固定电话用户,中国电信占62。1%,中国网通占36。8%;移动电话用户,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占70%和30%。固定、移动通信和增值电信领域更是呈现充分竞争的局面,业务经营者达到4400多家,其中70%为民营企业或含民营经济成分;在329家全国性增值电信经营企业中,有240家为民营企业或含民营经济成分。电信市场初步建立了不同规模、不同业务、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电信监管体系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已经建立。

  二、坚持稳健务实的发展政策,我国电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电信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综合能力明显增强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中国电信网综合能力明显增强,长期以来存在的电话供需矛盾已基本得到解决,一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业务多样化的电信网络正在形成,进而促进了整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20多年来,中国电信业务与通信能力都实现了翻番式的增长。从1978年开始,全国的电信业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1984年开始超前于国民经济发展。1978年以来的22年中,业务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最高的年份高达50%多,比GDP增长速度高出十几到三十几个百分点,“九五”年均增长28.8%,为同期GDP增幅的3倍以上,2001年电信业务收入3535亿元,是1978年的484倍。电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展最快、综合效益最好的行业之一。

  用户规模呈大幅度、跨跃式增长。固定电话网和移动电话网用户总规模“七五”是百万级,“八五”是千万级,“九五”则达到亿级,2001年底为3.24亿户。2002年6月,电话用户总数达到3.75亿户,是1978年的94倍。其中,固定电话1.99亿户,移动电话1.76亿户,分别占世界总量的约17.8%和15.4%。全国电话普及率由建国初期的每百人0.07部、1978年的每百人0.38部,提高到目前的每百人30.2部,其中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分别为每百人15.7部和13.9部,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达到85.3%。

  与此同时在全国曜业大发展的同时,我省电信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增长。截止2002年6月底,全省电话用户数达到1193.1万户,是1997年末243.7万户的4.89倍,平均每年增加211万用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2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72万户,分别是1997年底的3.34和17.2倍。经营性互联网上网用户达到88.3万户,是1997年末的500多倍。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19.1部/百人,提高了14.4个百分点,是1997年末的4.73倍。针对我省省情,注意加快农村通信的协调发展,使农村电话的发展速度超过城市,农村固定电话用户从1997年底的55万户增加到372.5万户,总数比城市多23.9万户,农村电话普及率从1997年末的0.9%提高到目前的6%。

  通信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用户反映的热点问题得到了有效的缓解。目前,全国固定电话装机平均时限已缩短为10.5天,装机及时率为98.5%;电话障碍修复平均为14.4小时,修机及时率为97.9%,移动通信、数据通信、电路出租及对大用户、集团用户的服务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电信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主导和骨干作用

  公用数据与多媒体、互联网已通达全国,分组交换网、数字数据网和宽带业务网端口能力和互联网国际出入口总带宽明显提升,网络平台资源进一步扩大,带宽对网络发展的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电信企业积极为各个部门、行业及企业提供高效可靠的信息传输通道开展专线上网、虚拟主机、主机托管、系统集成、网络建设等多样化的服务,促进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和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对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全社会信息应用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电信企业与有关部门合作,积极务实地推进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家庭上网三大工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各方形成合力,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特别是金融、海关、税务、外贸等重点领域,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动金关、金卡、金税等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电信企业以信息化建设为己任,为全国金融数据通信网、国家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税务系统信息网络等重点建设提供了优质、优先、优惠的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通信网络平台支持。目前,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租用电信公网各类电话已达1万多条,各行业、各部门利用公用电信网组建的全国性信息应用系统已达到187个。在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推进信息网络化建设中,电信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对我国电信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20世纪末,全球网络经济过热和电信业陷入困境之际,正是中国电信业深化体制改革、破除垄断、全面引入竞争之时。中国电信业为什么会“风景这边独好”而没有出现大起大落,今后如何在复杂环境下继续保持稳健务实的发展方向?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对于电信业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推进信息化建设问题上,坚持从国情出发,保持清醒的头脑。面对国外网络经济泡沫的冲击,没有盲目跟风炒作,而是按照国家发展信息化的总体部署,有针对性地对舆论进行引导,澄清各种模糊认识。虽然也出现了一些网络公司泡沫问题,但由于指导思想明确,并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网络泡沫的影响,避免了全局性的损失,保持了电信业和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在政府监管问题上,坚持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按照电信行业的特点推进改革。面对社会上要求放松甚至取消政府监管、要求改变电信管理事权关系的压力,坚持建立有中国特色电信监管体系的目标不动摇,结合实际推进机构改革,建立部、省两级监管机构,一个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行业特性、以中央集权为主的电信监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在电信改革问题上,坚持以改革与竞争促发展。在改革过程中,注重借鉴国外电信改革的做法但不照搬照套,积极引入竞争破除垄断同时又保持国家通信整体实力,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战略竞争框架方面,没有搞所谓“全面放开,而是从我国实际出发,促进有效竞争,防止过度竞争,避免国外走过的弯路,以保证我国电信业整体实业的提升。

  在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和宽带多媒体等问题上,保持冷静、务实和科学的态度。面对国际、国内兴起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和宽带热,特别是在一些国家以天价拍卖第三代移动通信经营牌照、国内舆论纷纷要求效仿的情况下,明确提出“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支持发展”的原则,慎重决策,防止了泡沫经济的产生。宽带建设虽然出现“跑马圈地”、盲目发展问题,但也只是局部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热和宽带热引发的泡沫经济是许多国家电信业萧条的重要原因,而我国有效地避免了这些问题的发生,说明中国电信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日趋成熟,驾驭复杂局面、正确把握发展方面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在基础网络发展上,旗帜鲜明地反对重复建设。引入竞争后,各运营企业自建网络、自成体系导致重复建设,移动通信“双塔并立”现象、光缆线路同路并行等问题屡有发生。由于加强政府调控和监管,这些重复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在引入竞争的同时如何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避免网络资源的闲置浪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当前我国电信发展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问题,应从许多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在电信资费改革与管理问题上,兼顾国家、企业、消费者三者利益,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资费改革与调整在我国电信改革过程中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电信市场化进程中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情况错综复杂。由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总体部署,精心设计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努力平衡各方利益关系,基本完成了电信资费的结构性调整。下一步还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以真正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资费价格体系。在加入世贸组织开放电信市场问题上,坚持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与利益。在对外开放电信市场、认真履行入世承诺的同时,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切实加强政府监管。特别是在基础电信必须由中方控股、国际通信必须通过由中国政府电信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国际关口局进行这两个核心问题上,始终坚持原则,维护了国家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

  综上可以看出,中国电信业“风景这边独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有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电信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成为拉动电信业发展的巨大力量。同时,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还不高,电信业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联系还有限,受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够及时化解。尤其应该看到,电信业之所以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稳健务实的政策是基本的保证;符合中国国情的部、省两级监管体系和维护国家主权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关防是必须的措施;在一系列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上,我国电信业坚持理性与务实、保持行业积极稳健的发展、把握住改革的速度和力度是关键。这样一个好的局面来之不易,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监管,练好内功,对存在的问题决不能掉以轻心,以防范各种风险。只有这样,好的发展环境才不会被污染,风景才能变得更加美好。
  


   
   
   
   
   


   
     
直接浏览: 工大后院 http://www.gdutbbs.com  更多资料,更多乐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5-12 21:35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