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6-10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人们因为各自对各自利益的追求而必然产生冲突,人类社会的一切纷争莫不根源于此。三代之时,人们重义轻利。我在第二篇的解说中说过:“三代之人讲礼乐,而后世之人却只知道讲利益”。讲利益就必然会产生冲突,所以夫子说只根据利益行事,会产生很多的怨恨。
上古时代,贵族在生存上并没有利益的威胁,所以都能根据自身的荣誉感和道德标准行事。中古以后,有道德的君子仍然能够根据自己的道德信念为人处世,只不过是上古为平常普通之事,而今为难能可贵之事罢了。
哲学家西美尔曾经讲过一个“玫瑰寓言”,从一个方面说明人们若根据利益行事便将会产生冲突的必然性。
从前有个地方,人与人之间“惊人地不平等”。虽然人人都有一片土地,足以供其所需,但有些人却能种玫瑰。"也许他们比别人钱多一些,也许他们肯在这上面多花时间,或者正好拥有玫瑰所需的土壤和阳光,总之,他们有玫魂花,而别人没有。"
本来,这种情况没有引起纠纷,好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有人漂亮、有人相貌不佳,有人聪明、有人笨些,天生如此,没有什么好抱怨的。终于有一天,有人发现自然差异不应该天生如此,激烈地站起来号召:人人生来都有拥有玫瑰的权利,只有少数人有玫瑰是一种"盲目的偶然性",必须改变。"蒙昧的无欲时代已经过去",按照人的自然权利,每个人都可以欲求自己应该有的东西。何况,从科学角度看,玫瑰在少数富人那里积累过多,他们会在玫瑰丛中窒息。
"在人民的呼声中,灵魂的最后渴望和最深层的文明思想同人民过于人性的冲动紧密相连。于是,一个革命政党形成了。"玫瑰人跟著就成立了保守政党,以便保护自己对玫瑰的占有,“保护现在才意识到的那种诱惑:拥有某些别人羡慕与渴望的东西。”革命最终不可避免,而且平等主义党派必然大获全胜,"因为该政党的道德观念最终潜入敌方阵营:社会正义的理想超越了一切利益冲突"。
西美尔根据这个"社会学的假设"问,人类从此有了永久和平、平等和幸福吗?重新分配土地方案使每个人有了同等的种植玫瑰的条件,但是,自然份额仍然不可能像数学一样精确地均匀分配给每一个人,"总有一些人培植玫瑰时手气更好,另一些人得到的阳光稍稍充足,有的人嫁接的嫩枝更为结实。""自然状态"似乎并不认同自然权利,总是出人意料地干扰现代人设想的平等理想。
在马克思那里头等重要的平等问题,西美尔用社会学假设的玫魂就打发掉了。
——刘小枫《金钱 性别 生活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