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后院

 找回密码
 加入后院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遐逸

我之大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2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20# 遐逸
回忆伤感。。有时候也甜蜜。。。
追忆曾经的过往。。曾经的生活方式。。曾经走过的路过的做过的去过的。。。
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突然间时间的洗礼。。留给自己的只有回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3 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凶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8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今天再回复本帖,之前的承诺是否因此而被打破,之后的一些人对我这么迟的回复会否抱怨,即便这些抱怨会迟来很久,因为我太久回复了,他们也将失去看我回帖的耐性而不再常来这里看帖了。

题外话:
打完上面这句,忽然感觉,要把这句话给完整清晰地说出来,那将是比较罗嗦的,而如果这句话用英语来表达,却又是比较顺畅的。英语和汉语的其中一个区别就在这里。


某天,被一个小朋友叫我来看一下我的十三十四页,又适逢水区不少人在那里晒毕业照,诉说毕业心情,忽然感到,原来自己还有这些回味。
把这些记忆记录在后院,也是一件十分好的事情。

不同于现在,现在对着那一帮人,真的不想理了。
索性连笔记都不记了。以至于我应该荒废了好多细节,回想起来的,或许就只有那么一些比较大的事情,比较有触动的事情,但比较有触动的东西,在远离了一段时间后,也是会淡忘的,尤其是当这些的感触与牢骚连在Q上都没有和人家说的时候,就更是没有追溯的可能了。
因此而把一段时间给空白了。

记录下来,有什么用呢?不知道。真的不知道。但感觉总比没有内容要好。
至少,我的曾经是丰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8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回贴的同学。

鼓励与劝导的话就不说了,毕竟,真的,是不可能和别人想得一样的。
也已经懒于将思想强加给别人了。
曾经十分想让自己的思想影响别人的,现在慢慢地,被折磨地不想理这个事情,才深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深意,尤其是当他人明明知道这样是不对的,而仍然不改之时,更是重挫啊。
在这方面,姜太公还是挺聪明的。执一直钩,临渊而钓,曰:“愿者上钩。”

再道一声,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31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捞帖的过程中无意发现,很强大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0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职员辞职申请

1,正如我喜欢广东工业大学,最终都还是要要毕业离开她一样,在××××工作了3年,结识了不少朋友,学到了一些东西,但还是毕业的,还是要离开的。

2,职业规划里的基础部分:“物质生产中的工业生产”已经初步完成,下步计划是先用2~3年的时间,尝试多个行业,了解更多的情况,再决定后面怎么走。

3,感谢××××,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的关心与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签名
2009年8月7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16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天,晚班。
昨天,睡到下午时,被同事吵醒。
17:40许,突发奇想,出发购书中心。
先看材料区,看到“泡沫金属”,有见多种铝材料~嗯,有色金属。
感叹了一番。

潜入计算机、高等数学区。
诸多的编程语言充斥其中。
想找遗传算法或蚁群算法,没有找到相关的。
翻到一本神经网络,看了一下,还齐全。选中了。

发现陈省身著的《微分几何讲义》,基于之前觉得自己的数学基础不够,所以,买了。

重回材料区,找刚才在自助咨询台查到的功能材料柜。
找到。
《功能材料词典》:详实,但不适合我目前使用。
《功能材料最新发展》:嗯,合适。抄下相关内容:电池材料,储能材料等。鉴于书中语焉不详,遂不买。

居然发现吴望一的“流体力学(下)”也有。买回,与之前的成一套。

下三楼。见诸多美女在文学区。再次慨叹,美女为何集中于此。材料和计算机,那有靓女停驻?
若在研究过程中,有美女同行,必然效率甚高。然而,又有多少能不走工业路者而走此路呢?
世界是有工业支撑的,但生活的主体却不在工业内。生活的优秀部分,也不在。
这是一个悖论。

书法区,找到我的名字的篆体字的写法。拍了下来。
没买毛笔。觉得奢侈了。

下一楼。
看到马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上下两册,49.8元。
是马氏向外介绍中国历史的,英中双语。尚好。未买。已无余暇。

见一美女。高,肤白,质细,眼镜,黑虎皮连衣裙,套白绒衫。丰满。
徐移缓行。神态安详,一种富足的状态。
这种神态,让我很是羡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在大学城,图书馆,七楼,某角落。

居然随手拿了一本著名的《人性的弱点》。
也许是高一时的印象,感觉所谓的成功学之类的励志书,都是很虚的东西。

当时觉得的一个悖论,就是:
如果所有的人都这样做,那么为什么这个世界会怎么样呢?
为什么一定要我这么懂事,而不是对方要这么懂事。
难道,我就注定要让步吗?

前段时间看了《组织行为学》,再又发现了《卓有成效的管理》,感觉和之前的看法不太一样。(当然,德鲁克写的不是成功学)。
现在来看《人性的弱点》的话,还是有一些作用的。

现在已经相信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在前面的那段工作中,实际出现过的,就是沟通很重要。
也顺带把今天所看的内容写上来

《人性的弱点》
第一篇:待人处理的原则
    1,不要批评、责怪、抱怨他人(寓言:冷风只能使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太阳却会温暖得让人把大衣脱下来)
    2,真实、诚恳地赞赏他人
    3,激发他人强烈的渴望

第二篇:如何给人好印象
    1,真诚的对别人施于关怀
    2,微笑!
    3,将他人的姓名铭记于心,因为这是最美妙、最重要的字眼。
    4,做一个良好的倾听者
    5,谈论他人感兴趣的话题
    6,真诚地尊重别人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7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性的话语总是记得
做出来的事情却总是感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2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是相当刻苦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2-12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贴。
不简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回去龙洞。
内区。
从A1走出,向B,C区走进,觉得阴森。树已经那么高了,叶也那么浓了。
新绿却总是那么让我心悦。
沿山边转过C栋,B栋。听雨亭处没有流水。
只想到一句“青山笼雨青山翠”。
山影蓊郁,安静详和。

龙洞,从大四搬去大学城时,变得比较多之外,到现在都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只是自己的心境却变了很多。
这种心境的变化,与初中到高中的变化、高中到大学的变化、大学到松下的变化,好像都不一样。
毕业后,陆续看了一些自己之前所陌生的领域的书籍,看过了钱穆的书,看过了历史,看过了组织行为学,看过了系统科学,所感觉到的都是一脉相承的。
而真正让自己感觉变化的,是做了一个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的管理职,维系200个员工的日常运作,并且调动积极性,和他们沟通,推行新东西,在不显性使用行政权力的诸多实践,让自己的感觉很不一样。
而能够由技术职转入管理职,除了自己在高中时就发现自己应该适合读文科之外,直接原因却是在松下的一个考试,5科拿了393分,第二名是340+,第三名是270+,而我是三年后,他们几个还是比我迟毕业。
当我辞职时,第二名的,再次去考试,我问他成绩,他说“你不在,那还不是我拿第一。”虽然这是他对自己的肯定,同时我所更多的感受到的还是对我承认。
而靠这个,我转入了一个自己从来不敢去想的领域。因为所有的人都觉得我更适合于搞技术的,当然,我的技术方面的造诣也还有点斤两。
但真正让自己变的,还是进入管理职,从2009年1月多开始。

一年有余,所感颇多,只是多数无法细表,此类诸事不比理工科知识,所说,即涉及具体的人、事,涉及褒贬,涉及亲远,只能口言。
笑笑~
在去完龙洞后,说一句:“管理改变了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04-18龙洞之行

回复 413# 没人有的名字


    昨天,回去龙洞。
内区。
从A1走出,向B,C区走进,觉得阴森。树已经那么高了,叶也那么浓了。
新绿却总是那么让我心悦。
沿山边转过C栋,B栋。听雨亭处没有流水。
只想到一句“青山笼雨青山翠”。
山影蓊郁,安静详和。

龙洞,从大四搬去大学城时,变得比较多之外,到现在都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只是自己的心境却变了很多。
这种心境的变化,与初中到高中的变化、高中到大学的变化、大学到松下的变化,好像都不一样。
毕业后,陆续看了一些自己之前所陌生的领域的书籍,看过了钱穆的书,看过了历史,看过了组织行为学,看过了系统科学,所感觉到的都是一脉相承的。
而真正让自己感觉变化的,是做了一个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的管理职,维系200个员工的日常运作,并且调动积极性,和他们沟通,推行新东西,在不显性使用行政权力的诸多实践,让自己的感觉很不一样。
而能够由技术职转入管理职,除了自己在高中时就发现自己应该适合读文科之外,直接原因却是在松下的一个考试,5科拿了393分,第二名是340+,第三名是270+,而我是三年后,他们几个还是比我迟毕业。
当我辞职时,第二名的,再次去考试,我问他成绩,他说“你不在,那还不是我拿第一。”虽然这是他对自己的肯定,同时我所更多的感受到的还是对我承认。
而靠这个,我转入了一个自己从来不敢去想的领域。因为所有的人都觉得我更适合于搞技术的,当然,我的技术方面的造诣也还有点斤两。
但真正让自己变的,还是进入管理职,从2009年1月多开始。

一年有余,所感颇多,只是多数无法细表,此类诸事不比理工科知识,所说,即涉及具体的人、事,涉及褒贬,涉及亲远,只能口言。
笑笑~
在去完龙洞后,说一句:“管理改变了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13 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阵子很迷茫,然后看到此贴(花了两个星期才看完全部)想了很多,也做了一些,不像师兄,我不是努力型的人,也不是天才型,只是我会努力学着去做他们会做的事。于是上课开始坐第一排,开始泡图书馆。没去过龙洞,不知让师兄留恋的自修室是怎样的,但我觉得大学城这边的图书馆也挺不错的,喜欢那里的红木桌子,有点古典的味道,再泡上杯热茶,然后做作业,累了看看闲书,或者上上网,绝对是一种享受。
     要考试了,不久就要大二了,挺庆幸这学期没完全堕落掉。
     晨钟暮鼓,黄卷青灯,苦心孤诣,以期大器晚成,霸业成就,君临天下… 谨记师兄此话    望此贴勿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6-21 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帖少之又少。。顶一下,以后一定看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4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两位,加油~

又一个四年过去了。
下一个四年,又会在多远?

上一个星期,去了海南岛。
当时觉得很辛苦,阳光太辣,但现在开始回味。

在大浪外面,在没有成泡沫的浪里,我随波起伏一个多小时,我的水性不算好,只是我在学习游泳时,是在水里先潜水,在潜水里学会一种泳姿,慢慢把头抬起来,这样慢慢地泡了二三个月才泡出来的。这和那些被扔进水里被迫学会狗刨式的人,是要幸运很多的。
在一次和同事一起游泳时,才知道这样的游泳方式,是很省力的。

不会游泳时,而愿意在水里泡二三个月,这或许也是一种坚持。

另外一个感受是,在近沙滩的海浪,因为深度变化,海波的振幅被压缩,多余的能量只能以强烈的方式散发出来,表现为泡泡。而在离沙滩较远的地方,浪即使起伏比较大,也不会形成泡泡。
在泡泡区,因为无法用力,人无法随波起伏而躲开,只能把脚牢牢地驻扎在沙上被浪冲,或用跳跃来闪开(包括正面对着浪和背面对着浪),只是浪很急,很频繁,有时候大的时候,会很容易地喝水,海水是咸的。
而在离沙滩较远的地方,浪是完整的,还没有形成泡泡,人可以从中借力,所以,可以随风起伏,从而比较洒脱地闪开浪。

我在浅海区觉得太频繁的浪打过来,没法呆了,于是,向深海游去,但被赶回来,不给。
后来,硬着头皮冲了出去,一个多小时的漂泊中,没有喝水,而且,还沿着海岸游了近一千米。

或许不太合适的比喻,当问题突现时,你只能不断地疲于应对。而如果你在问题的前面时,你可以比较轻松,而且还可以浏览更多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6-26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遐逸:2010-6-14 00:18 | 只看该作者
毕业四年,在班的群里聊天,我问道,我们又过完了一个大学,我们在这四年里,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为了明天的得到又放弃了什么?

毕业时,有同学说,毕业时找到的工作,只是第一步,不是看第一份工作,而是看你三年后、五年后,你的成就去到那,这个时候才是你的分水岭。

我凭着一丝的冲动,在去招聘会时,虽然听到松下的招聘人员说“你们排队的人都散了吧,我们这里已经招满了。”,我还是走过去,厚着脸皮说,“虽然听说,你们已经招满了,但我还是希望能够争取一下。”

面试的人,问我,你对松下有什么了解?

我答,这个品牌还是不错的。

于是我拿到了最后一张粮票。
在面试时,看到面试单,写着61个人,我知道,他们的计划是招60个人过来面试,而我是真的插进去的。
面试时,我穿着从五个同学同时借来拼凑起来的衣服,西装革覆,带着两份手写的实习报告,也算流利地应答,甚至几乎与一面试人员争吵,险过了面试。
第一次去公司面试,我就通过了。后面,再没有面试。
在面试时,以为坐在中间问问题的都是小朋友,而坐在两边的才是真正的观察者与判断者,所以,表现得很自在。后来才知道,我几近争吵的人,其实是那时公司举足轻重的领导,实权最大的人。

在松下的三年中,学习了诸多内容。
其中松下的整体运作基本了解了,并通读了《丰田生产方式》、《生产运作管理》、《史记》、《系统科学》、《国学概论》(钱穆)、《论语新解》、《中国史学名著》、《中国思想通俗讲话》等书籍,收获颇大。
第二年,于一次考试中,获第一名,虽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但亦得以从技术进入管理,入管理后,始深入松下整体运作,始知管理的核心在于沟通,在于于诚于善中达成互相提高,在于管乃协调与迁就。

三年满,辞职。
和同学相比,这些多余的知识与思考,换得更广阔的思路。
然,仍想遂大四所获“系统分析师”证书之念,寻找计算机之数据库编程,进而向数据挖掘迈进。终因所求远高于所予,不就。

复归制造业。一次面试即进一民营公司,赋副经理职。试用期满,赋经理职。
虽受命于危急,虽整体无以比松下,然,也算是师夷长技以成夏,故铁心努力。
虽无“懂得的人,给些温暖借个肩膀”(范玮琪《最初的梦想》),见步行步,努力前进,亦不敢废。

孔子之道,乃我当前所奉行之,朱熹之理,暂放一边。
四年,如此,亦我之无奈所致。

仍持“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之心,“今日红樱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之志,“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之度,“纸上得到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之意,“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之念,敢于放言“晨钟暮鼓,青灯黄卷,苦心孤诣,以期大器晚成,霸业成就,君临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0-7-2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师兄过得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
在孔子来说,这种境界,是第二步,也是初有成就的一步。
何为有“朋”,又为何“自远方来”?
话说,这是学有所成,声名远扬,以致在远方的,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都知道了你,并且认为你是同道中人,这是你的“朋”。
更进一步,愿意为和你一起说唱而不远千里赶来相会、相谈、相交。这是“自远方来”。

何时,我能有朋自远方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0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     那些花儿

     歌手:朴树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
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他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他们都老了吧?
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啦……想她.
啦…她还在开吗?
啦……去呀!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那就算了吧
那些心情在岁月中已经难辨真假
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
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

啦……想她
啦…她还在开吗?
啦……去呀!

她们已经被风吹走散落在天涯
他们都老了吧?
他们在哪里呀?
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

话说,会回忆,只是因为以前过得比现在要好。
其实不尽然。
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会回忆,是因为现在的某部分不及以前。

还是会想念我的507,还是会想念买ZEBRA铅笔,居然花掉五元;然后,在以后的多年,都用着ZEBRA,前几天,一个同事给我一支ZEBRA,忽然很高兴。已经忘记了的稳固和顺滑,重新回到手上。

多少知识,是在铅笔划过纸后,而被我记住的;自己多少的想法,又有多少是用铅笔记录了下来的。

而这样的时光,又正如龙洞的那片花儿,那片浅红淡蓝的花儿,留下的,只是美但不清晰的图片。
--美吗?
 -美。
--还在吗?
 -不在了。
--还记得清楚吗?
 -模糊了。

知识有什么用?学习有什么用?读书有什么用?
所以,我现在在用。在慢慢地用。
我说出很多事情,并不是因为我聪明,而是因为我知道的事情多。
所谓“厚积薄发”。

所以,我回忆与怀念的,是我的学习时光,这点是现在比不上以前的。
但,现在比以前要好的,是我把我所学到的东西,不只是自己本身的思辨,而是用在我所能影响的思想和物质上。

10071523115fb90cf3729c9e3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后院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业务Q|工大后院 ( 粤ICP备10013660号 )

GMT+8, 2025-5-10 02:22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