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11-15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推荐)从经济学原理看毕业生早期财务选择
最近看经济类书籍,略有感悟,写出来和大家分享,是原创的,不是转载。我很认真在写,也希望大家能不吝赐教,谢谢。* d$ B8 S- x% d% n! Y/ I
6 J+ R( ^: B* P$ j* o+ t- p 经济学有十个基本原理,这里抽选其中四个:
$ k" E$ q: t& G: a4 Z' Q3 t/ R) K b; E9 q. D% c b- ], J; h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people face trade-offs)
1 {+ O. j8 H1 G: A8 i2 A
( U7 J- V! P T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the cost of something is what you give up to get it) - E) M1 m" B! E: v! r# Z0 R6 ~3 e. U
3 u+ M0 r p! w) U% q! L# B2 n# h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margin)
) k' _/ _0 s. G: P6 S* E, C) |/ W1 G5 |( H U, C
4.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people respond to incentives)
. Y# F- }* z) u2 r9 m$ A: x# B* i/ S( k5 x9 _" r2 ^ C+ V
上面四条经济学原理是经济学家总结出来的,人类在进行决策时,在有意无意中,遵循的经济学原理。
* _3 I; N, G. L- i( j: Y3 j
# o% N$ ^, d. Z/ [1 `7 X* ^9 t) Y 今天尝试从目前身边同龄朋友们的若干问题来进行小小的探讨。
8 j) V# R( ]. S. m0 Z6 [
+ ]7 W5 ~/ t( H$ e# }- f2 d首先,我们所有人都面临取舍,在国家决策中,明显的是大炮与黄油的关系,9 q$ |7 Q. C0 P% ]/ Z, W6 L2 I3 b
& `. P) ^) p. L! |
即一国投入国防多了,其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消费品会相应减少,这就面临取舍。
" Y0 ]% |* G f; A5 D7 ~而机会成本,是我们面临取舍时,获得某种权益之后,随之失去的另一种收益的成本。
7 P3 |' V2 c% l" Q) @3 `4 d: z边际效应,着重指的是,当拥有的某种物质到一定程度之后,如继续增加这种物质,带来的效益。7 |7 p0 V: C2 D9 |4 V
最后就是激励反应,人类在能过上叙分析之后,有一个激励预期,通过这个预期,进而改变自已的行为方式。
, Z; I2 x7 p; V那么,通过以上的分析,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问题:
; C6 L0 E" y' J7 B1)先积累还是先消费?
) {0 T& ^7 w# J当今社会中不断的提倡消费,更为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有不少商品生产是为了销售,而不是真成为了消费,
3 `* P# P5 f U9 n/ }, H4 j& Z k/ }
4 Z# S1 p6 V& s+ P" g这类产品会产生较严重的价格与价值偏离,说得易懂些就是这些产品不能为消费者带来实质性的物质提升。
: c' X& a- _- z7 i$ \1 ]" W2 t r6 k
而这些产品,通常为广告打得最多、最凶的产品。那么我想回过头来谈谈是先做积累还是先消费的问题,
( _9 R0 m% j! c
6 d4 u2 u0 A. p目前工作两年的大学毕业生有很多人仍旧是没有存款,至于原因,大家能找出很多的理由,这里略过。
. f/ N% P, f j
1 S, d* M) F7 S7 r$ T o+ B: w但我认为决定性因素是这部份朋友们,被主流趋势引导到消费惯性之中,无法自拔。) q' m1 Z0 G6 h
' j# W; B% d( L' b; n4 r) p
比较典型的说法是:“如果不消费,赚钱干嘛?”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是无懈可击的,事实上不然,
0 y+ K6 `' |3 @. }3 _
# Y9 F, M9 O" C$ K" d/ L进行积累的目的是为了后期更好的消费,诚然如原理二所说的,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 [7 I1 D: {4 L" p" i+ ^' ]- Z1 {5 b* w
我们在毕业之后,选择压抑欲望进行积累,我们得到了金钱积累,这是要付出成本的,成本就是这一段时间内,3 D2 Q! _5 k4 n" t7 O
" n/ F. S; O* @* H4 K我们的消费欲望得不到满足。“积累到什么时候到头,才能消费?”这个问题事实上可以通过原理三来回答,5 _2 C6 p2 M! ^8 N' y
3 L4 j7 w# G9 z m" V- j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即当我们的原始金钱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继续进行积累,获得的效益,与成本对比,来进行决定消费与否。
- [# U3 ?; T0 s
c. F' k+ ~! ?, |3 D- d这里我打一个有趣的比方,假设通过毕业三年的积累,有本金30万,此时遇上结婚问题,要消费首饰费用2万元,
$ V) I* Q, \% k% ]. R$ \, x8 A& O
" N* [# h9 B$ s1 b. A9 K: {/ c( ~此时我们便可以比较,积累二万元的效益,与花费二万元讨老婆的效益对比,肯定是后者居上,故此时我们应该果断消费。/ W6 t0 S" l8 G
9 K1 D; A2 ?$ g9 l4 A+ F我相信和我一样在为企业打工的朋友们,仍有不少囊中羞涩,我也和大家一样,但一直在努力去改变这种情况,8 b6 e0 ~0 X0 G
0 b1 t m0 [6 \* G9 o
遇上心怡的消费品,消费与否,或许可以从以上原理进行分析,理性的看待。
5 y( E/ q' a% O$ Z+ J8 l3 g4 B" U i% Z3 c7 M- p
2)如何有效管制自已的财务?
$ _& L* D x0 ~" u* j0 k9 k7 O' Y. s( J$ ~+ d }1 p* E) L: Z o; a
或许即使是我们清楚的了解一项消费不值得,我们也难以抵挡它的诱惑。这是为什么呢?
3 a4 w) r) q0 C; r) S9 c c( A0 F3 E1 ^, T
我认为这跟我们没有制定明确的激励机制有关。这就关系到经济学原理中的第四条“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 t& X y/ F) V% |
F) M4 w- b) V5 _* E ~9 W7 b显然,短期内的消费满足了人们某种心理欲望,而与其对立的存款行为,并没有给我们产生相应的“激励”,
# r, g0 ~' \3 R' G( ?+ S, ]$ e+ z9 M6 Y+ @! v8 j: ^; W" G% a
毕竟无论从什么角度上看,存在银行里只是一串数字,而房子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1 B1 y* Q* U- O7 E4 U3 I+ ?4 T
所以,设定一个理财规划目标显得犹为必要,当上面所述的同样的事情发生时,! D1 N, A1 }- R
6 C0 l% y. D' m) f9 W
存款行为,符合我们的理财规划,而理财规划中,又有一个理财增值预期,- r6 W% ^$ D$ J! B8 k, @% r: |
- {' d Z7 J, X" I [# u
也就是给了我们一个理财增值预期“激励”,进而让我们产生足够的动力去制止我们不合理的消费行为。下面通过一个小图表来表示; j7 o7 ?# B4 j6 `* W- b
2 N; Q s; _0 N; v
# Y4 u- h- B' o% x$ o$ O4 V
$ a$ L6 k7 @# f8 p3 A
/ J2 k. Y! z2 x# ^# ]
: H: y, [+ E" ] N# B* p5 Q4 e$ ~/ r; m# j5 o$ j% @
很明显,即使在第一种情况下,我们知道,选择一台二手电脑可以节约7000元,
7 V n7 N8 h) r* F+ s7 F
+ v5 ^+ l6 r) i( }同时,在产品折价时,回避了较多的损失预期,但我们仍没有足够的动力去执行这项工作,
3 i9 ^. [3 w* K6 e7 T: Z
$ F6 e+ v* _+ y( N5 K' ^& g其一是物质诱惑大于积累,其二是积累下的金钱对我们来讲,没有足够的刺激,即缺少激励机制。2 {% Q( y, q u& Z& }( n
0 M* [/ b' W7 H( ?! l现在一起来看看图二,加入了激励机制,很明显,本金8%的预期收益率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积极性,
6 b$ J9 j. a& O0 U' s" z* R% I/ k: p
7000元不再是纯粹的一个字符串,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打工仔为我们打工,并且预计二年后能增值为8164元,
) U% t2 w7 }9 n4 y! D$ K# ^9 l; \) x0 M% q! a& J
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就会有足够的动力,否定购买10000元的电脑而选择另一种方案。
. X3 R% |9 Q# B. p* M! S$ C- S3 m+ |4 [
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来建立激励机制是多么的重要。也反映了上述第四条经济学原理所说的:“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1 a8 o8 Y8 o6 O# _/ @* Z
2 n$ z: n' I- j; i
建议激励机制是非常有效的方式,我就是受益者。
& e4 Z$ B) L- V9 O2 q) L# J5 {
同时,我还协助另一个人建立了一套激励机制,原来工作一年没存下款的人,竟然在短短不到半个月时间里, f; J# Z: r8 u1 ^, j: E2 x. s
" k0 R3 r6 l" h: Q2 X5 k6 h从一个月光一族,存下了一千多元,并进行理财。这令我大为吃惊,虽然钱并不多,. [- I/ J/ q6 q1 x, n3 I6 y. b
. l( U) S2 e" b5 X, P
但却足以说明,激励机制的确让他改变了思维模式,而且更具有财富头脑了。
$ o2 Y& |/ E) }
" k; K- @. r& G: o2 b7 |( A6 \% y那么,对本文进行结尾,从上述的四个经济学角度出发,我写此文的目的,有什么经济学意义呢?- ^2 a( L O0 c5 A% j: ]
& H2 D9 g$ a4 k4 k1 ^9 P0 C
我认为除了和大家分享一些经验以外,我还是有自已的经济学目的,因为我写这一个文章花费了一个半小时,
; A8 X+ Y) f. C+ f |
5 ~. r4 [! ]1 y! D' s- t并认真做了分析表格,我花费了一个半小时睡觉的机会成本,取得了对自已阶段性学习的总结及提高,更好的理顺了自已的思维。
Y2 j1 K) @# @, z T
# D8 D; k5 S* b5 c F9 H( l所以我并不是无私的和大家分享,呵呵,祝各位好友们早日踏上财富自由之路--------这正是我每天前进的方向! |
|